姜春華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病的中醫(yī)治療方法。常以溫陽益氣化瘀通脈治療本病。
姜春華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病的中醫(yī)治療方法。常以溫陽益氣化瘀通脈治療本病。他以辨證論治為主,但十分重視藥理作用的探索。綜觀前人的治療法則,不外溫陽、溫中、溫散、活血、益氣、開竅、祛痰、蠲飲等諸法。所用藥物有些藥理已證實是可以擴張冠狀血管或加強心力,改善血液循環(huán)的,如附子、人參、丹參、瓜蔞、麝香等,先生常常選用。有些藥物可以施治于多種疾病,如溫陽之附子、肉桂,可以用于周圍循環(huán)衰竭,也可用于急性病休g 或慢性病的衰弱,或許多慢性炎癥。溫散藥麻黃、桂枝等,既能解表祛寒,又可用于心血管病變。溫中藥吳茱萸、川椒、干姜、厚樸、半夏等一般治胃病,但對心血管病也有作用,先生也在辨別其不同作用的基礎上,運用異病同治的原理加以選用。
胸痹的治療,先生常用一個基本方,并隨癥加減。即一般情況胸悶或偶有心痛者,可用瓜蔞薤白湯加減:瓜蔞24~30g 薤白9g 枳殼9g 丹參15g 郁金15g 或加川椒3g 吳茱萸3g 細辛3g。
其隨癥加減:經(jīng)常胸痛者加制乳香9g 炒五靈脂9g;劇痛加川烏9g 蒲黃15g 檀香3g 降香9g;舌有瘀紫加赤芍9g 桃仁9g 當歸9g 川芎9g 紅花3g;有氣虛表現(xiàn)者加別直參3g 黃芪15g;陽虛,唇紫舌暗,肢冷惡寒者加附子9g 肉桂1.5g(或川烏9g 桂枝9g),若面白汗出肢冷者應急用參附湯;陰虛者加生地9g 麥冬9g 玄參9g 五味子9g;有痰濕者加半夏9g 茯苓9g。
先生的體會是,凡痛久入絡,陰邪閉結,常可溫陽益氣活血同用,如附子、川烏、肉桂、吳茱萸、川椒、黨參或人參、丹參、赤芍、川芎、桃仁、紅花等。但是若見舌紅口干,不便用附桂,可改用瓜蔞、丹參為主,再佐以生地、麥冬、玄參之類。先生平時用附子、川烏、桂枝、都為9g 亦可以3g開始增量。細辛不可重用,否則麻痹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