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職業(yè)“媽姐”
對于熱愛港劇的朋友們;不知道對于民國時代的港劇大戶人家里面穿著“白色衣服黑色褲子梳著一個麻花辮提著菜籃子的傭人”有沒有印象;這種職業(yè)傭人在以前的香港叫做“媽姐”;問了身邊很多90年的朋友都不知道這個職業(yè)的存在。
之所以對于這個消失的職業(yè)感興趣是在2018年去馬來西亞旅游的時候,當?shù)卣诓シ拧皨尳恪边@部電視劇;電視劇講述的是4個媽姐在馬來西亞不同住家打工和生存的故事;帶著懷舊心情看完整部電視??;故事劇情很狗血;但是故事還是深刻的反映了當時重男輕女社會環(huán)境下女性生存的不易以及作為媽姐女性的勇敢沖破社會枷鎖找到自己生存之路。
嗯,自己是一個懷舊黨,對于這個世界上正在消失東西,總感覺如果沒有被記錄下來就有些傷感;因為那些都是曾經(jīng)真真實實存在過的;想要表達某些職業(yè)可以消失,但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的困境;當前時代我們社會也遇到我們這邊時代的女性的困境,但愿我們這個時代的女性也可以用充分的信心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
19世紀30年代,順德絲綢業(yè)式微,當?shù)匾恍┍緛硪钥壗z為業(yè)的自梳女為了維持生計,就到南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香港、澳門等地當女傭,這些女傭稱為「媽姐」
馬姐是古代中國女性文化的一種。過去時代,封建禮法苛嚴,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與女伴相互扶持以終老,約自明代中后期起,相繼產(chǎn)生了自梳女和不落家的特殊習俗。由于蠶絲業(yè)的興起為女性提供了獨立謀生的機會,這些習俗在封建禮法壓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國前期達于高潮,直至20世紀30年代以后,隨著女性社會地位提高和戰(zhàn)亂的影響而漸趨消歇。
2021年底去佛山玩,還專門去了順德均安鎮(zhèn)看了冰玉堂,據(jù)說是新加坡順德均安沙頭同鄉(xiāng)會籌建的華僑姐妹安老院。該院坐落在沙頭管理區(qū)的鶴嶺山麓,故又稱鶴嶺靜安舍。它是兩層樓建筑,地下分左、中、右三座,中座供奉著自梳女們信奉的觀音,左、右安放著已故的自梳女的靈位,樓上是木做的閣樓,是自梳女的睡眠之處。建筑面積約為五百平方米,占地近兩畝。2012年12月25日,順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館掛牌成立,并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外免費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