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不止是當下的年輕人,也是人們的過去和未來。
《青年史》一場跨文化、媒介和時空的青年探索
對話、表演藝術交流
2023.4.9 – 2023.4.16
————
對話、表演藝術交流
地點: ?UCCA報告廳
語言: ?中文、英語、法語等多種語言(中英文字幕)
實驗講座:
2023年4月15日19:30–21:00
2023年4月16日19:30–21:00
項目介紹:
青年不止是當下的年輕人,也是人們的過去和未來。
?
《青年史》由戲劇人趙川(ZHAO Chuan,上海)發(fā)起,與阿努賈·戈莎卡(Anuja GHOSALKAR,班加羅爾)、寬迪思瓦·詹姆斯(Qondiswa JAMES,開普敦)、皮埃爾-安吉洛·扎瓦格利亞(Pierre-Angelo ZAVAGLIA,日內瓦/巴黎),以及音樂人迪米特里·德·佩羅(Dimitri de PERROT,蘇黎世)和萊奧·科林(Léo?COLLIN,蘇黎世)合作,組成超越地域和世代的聯合創(chuàng)作及表演小組,共同投入這個國際的跨越文化、媒介和跨線上線下的調研與創(chuàng)作項目。他們合作完成的實驗性現場作品《青年史》,在2023年春天以線上線下并行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
自2017年以來,“青年”是趙川主要的探討方向之一,他與民間劇團“草臺班”的合作者們一起,主持的相關劇場工作坊和表演分別于2018、2019年在上海等地舉行。2022年疫情以來,國際交往受阻,他進入到新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跨文化劇場實驗,持續(xù)青年議題的探索。從2022年7月開始,他與其他國際藝術家一起,以新的工作方法,經歷調研,重訪曾經的青年人,認識那些已遁入歷史、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中的“青年”。他們在討論和集體創(chuàng)作中,重新接近往昔的聲音、視像、社會關系,或空間和建筑,相互拓展觀察緯度和認識潛力,以激活“青年”作為歷史中的能量和智慧價值。
?
《青年史》由瑞士文化基金會上海辦公室支持。它是自2016年開始,由趙川與瑞士文化基金會共同發(fā)起和推動的名為“他者的舞臺”的表演和研討項目的延續(xù)。2023年春《青年史》的現場呈現由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和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AMNUA)聯合主辦,項目設備由愛普生特別支持。
?
藝術家簡介
趙川(ZHAO Chuan)
1967年生,其實踐跨越劇場、文學、電影等多重創(chuàng)作領域,也介入藝術評論與策劃,是2005年開始的民間劇團“草臺班”的共同創(chuàng)建及主導者。他執(zhí)著于探索藝術與社會實踐如何交織——什么是其中的個人、集體、身體、思辨、紀錄與詩意。參與集體創(chuàng)作、導演和演出的作品包括:探索當下青年生存狀態(tài)的《草芥》系列(2018-2019),探討困境、革命史與未來可能性的“社會劇場三部曲”(2006-2017):《世界工廠》《小社會》與《狂人故事》等。趙川獲得包括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2001)等多種獎項,已在海內外出版包括《激進藝術小史:上海80年代記事》(2014)、《不奔劇場:蘇黎世湖邊散記》(2021)、《另一場聚會:跨越多重現實的劇場》(聯合編撰,2021)等多種書籍。他持續(xù)策劃“亞洲生動”“他者的舞合”等國際跨文化交流項目,參與許多國際駐地、聯合創(chuàng)作和教學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