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篇《蘭亭集序》竟是王羲之醉酒后所書?
執(zhí)筆 | 揚? ?靈
編輯 |?古利特
王羲之是唯一被譽為“書圣”的書法家,代表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后人評價他的風(fēng)格是“飄若游云,矯若驚龍”。實際上,《蘭亭集序》是王羲之酒后所作,盡管他也是愛酒之人,卻在為官期間推行“禁酒令”。
今天帶領(lǐng)大家一起了解王羲之與酒的故事。
最著名的一次醉酒后
創(chuàng)作《蘭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边@句出自《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在酒后所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古時候,每年的三月初三是上巳節(jié),這一天人們會聚集在河邊舉辦祭祀儀式,稱之為“修褉”。公元353年的農(nóng)歷三月初三,王羲之召集謝安、孫綽等40多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大家一邊飲酒一邊作詩,有11人各成詩兩篇、15人各成詩一篇、16人作不出詩,最終把詩集合成《蘭亭集》,大家一致推薦王羲之《蘭亭集》作一篇序文。
這個時候的王羲之已經(jīng)醉了,趁著酒意靈感大發(fā),拿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毫作序,筆興隨酒興而生,筆力、筆韻隨酒力、酒韻而成,一氣呵成寫下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
據(jù)說,等王羲之酒醒后,想把《蘭亭集序》的草稿正式謄抄,同樣也喝了點酒,但寫出來的效果怎么也達不到這幅草稿,《蘭亭集序》也可以看作是酒和書法達到一種境界的產(chǎn)物。其中,“之”字多達二十字,有的如楷書工整,有的似草書流轉(zhuǎn),但大小參差、千姿百態(tài),令人贊嘆。
王羲之都不曾想過,《蘭亭集序》會成為被代代中國人記誦的名篇,這份草稿也成為中國書法史一個至高無上的坐標,后世的書法家,只有翻過臨摹《蘭亭集序》這座高山,才可能在書法領(lǐng)域占有一席之地。
力排眾議推行“禁酒令”
緩解會稽郡糧食緊張局面
提起王羲之,一般多談?wù)撍跁ㄉ系某删?,但王羲之也是一位好官。永和七年?51年),王羲之出任會稽內(nèi)史、右軍將軍,在會稽郡推行“禁酒令”,讓會稽郡糧食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
資料記載,東晉時期飲酒成風(fēng),喝起酒來是升飲斗量、嗜酒如命,社會風(fēng)氣日益敗壞。有一天,王羲之參加一個宴會,看到大家推杯換盞、不醉不休的場景,內(nèi)心非常觸動。?
回到衙門,王羲之問手下官員,會稽郡用于釀酒的米、麥、高粱等糧食的消耗量,得到的答復(fù)是,“具體數(shù)量不清楚,但宦之家、豪商巨賈等家家有喝不完的酒,每個平民百姓家都能釀酒?!?/p>
了解釀酒耗費的糧食情況后,王羲之未雨綢繆,認為要儲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在當時朝廷沒有禁酒令的情況下,王羲之在會稽郡推行“禁酒令”,規(guī)定爵無高低、民無貴賤,一律不得釀酒,市面上嚴禁出售酒類。與此同時,他自己也帶頭不再飲酒。
推行“禁酒節(jié)糧”的措施以后,會稽郡糧食緊張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實際上,王羲之推行“禁酒令”的時候遭到了很多的非議和責(zé)難,但他絲毫沒妥協(xié),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會稽郡每年都“所省百余萬斛米”,超過了官府每年的田租收入。?
“禁酒節(jié)糧”是王羲之在職權(quán)范圍內(nèi)推行的眾多舉措之一,從中可以看到王羲之是一位關(guān)注民生、勤奮務(wù)實的好官。永和十一年(355年)春,王羲之辭官隱退,終老會稽。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