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敬】《三國殺·國戰(zhàn)》形篇

大家好,這里是廣敬,就跟昨天我所承諾的一樣,今天為大家?guī)韲鴳?zhàn)的DIY。我知道國戰(zhàn)的受眾比較小,但是我還是比較愛打國戰(zhàn)23333。這幾次的國戰(zhàn)DIY,就從《孫子兵法》里面的篇名里面取——謀攻、形、虛實、九地。
其中,謀攻指用智謀攻城,而不是專恃武力強攻,而是用打亂敵人的部署、沮喪敵人的意志造成形格勢禁,迫使守將投降。就如《孫子兵法》中說: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形與勢是一對矛盾的概念,其中形是指戰(zhàn)爭中客觀、有常、易見的因素,也就是實力。就如《孫子兵法》中說:
勝者之戰(zhàn)民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虛實是指兵力的相對集中和相對分散,即通過分散集結(jié)的運動變化以造成預(yù)定會戰(zhàn)地點上的我強敵劣。這個概念和“奇正”其實有一點相似。就如《孫子兵法》中說:
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手動@張合理)
九地,即從主客、行軍、會戰(zhàn)三種角度的九種地形。如《孫子兵法》中說: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
于是今天就這樣,從形篇開始。形篇有十二個武將,其中八個是跟其他模式中不一樣或者是新將。他們是:
蜀:關(guān)平、廖化、馬忠;
吳:潘璋&馬忠、孫登、朱治;
魏:韓龍、曹彰、牛金;
群:伏完、韓遂、公孫瓚。(加粗的武將就是上述的八個武將)。
其實,從“形”的角度,即攻守的角度,他們也可以分為三類:
攻勢或優(yōu)勢:韓龍、關(guān)平、孫登、潘璋&馬忠;
守勢或劣勢:韓遂、廖化、牛金、朱治;
攻守自由:馬忠、曹彰、伏完、公孫瓚。
所以,今天晚上我會更第一彈。至于是按照勢力還是攻守的角度更,觀眾說了算。等到晚上十一點,我會來看看評論,或者直接在這里弄一個投票吧。

那么,這篇專欄就到這里,希望大家多多關(guān)注,點贊,感謝制圖的紫喬,我們今天晚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