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帝前,諸葛亮功績顯赫,為何僅在文臣中僅排在第三?
東漢建安十九年,劉備占領(lǐng)益州,實現(xiàn)了當年諸葛亮“跨有荊益”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又奪取了漢中,于是他自稱漢中王。應(yīng)該說在此期間,諸葛亮在群臣之中的功績最大,堪稱是股肱之臣。可是在劉備稱帝前,諸葛亮在文臣之中,僅排在第三位,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劉備進入成都后,“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應(yīng)該說諸葛亮當時的權(quán)力很大,僅次于劉備,“先主外出,亮常鎮(zhèn)守成都,足食足兵”。不過,諸葛亮在文臣中的地位卻并不是最高的。有兩個人雖然沒有實際權(quán)力,但地位比諸葛亮還高,那么這兩個人到底是誰呢?

這第一位人物名叫許靖,是汝南平輿人。許靖有一個弟弟名叫許邵,兄弟倆人在年輕時就已經(jīng)是全國的知名人物了,因為他們善于品評人物。當年曹操還沒有出名,就跑來找許邵品評自己,當時許邵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不過許氏兄弟的關(guān)系并不好,許邵一直排擠許靖。
直到后來,許靖才來到朝中做官,“除尚書郎,典選舉”。當時天下的許多地方官,都是許靖推選的,因此惹怒了董卓,被迫流亡。不過許靖的名聲顯赫,“朋友圈”很廣,繞了大半個中國,從東南來到交州,從交州進入四川。劉備包圍成都后,許靖打算越城投降,結(jié)果失敗。

因為這件事,劉備很看不起他。這時候法正說了一番話,“天下有獲虛譽而無其實者,許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創(chuàng)大業(yè),天下之人不可戶說,靖之浮稱,播流四海,若其不禮,天下之人以是謂主公為賤賢也。宜加敬重,以眩遠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弊源藙浜翊S靖,“以靖為左將軍長史”,后來又封為太傅。
許靖雖然沒啥能耐,也沒啥功勞,但名望太高,就連諸葛亮都得向他下拜。這第二位人物就是糜竺,他是東海朐縣人。糜竺本來是富商,“僮客萬人,貲產(chǎn)鉅億”,后來奉陶謙的命令,迎接劉備。糜竺對劉備很夠意思,拋棄萬貫家財,全部捐給劉備,“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

這還不算,劉備的老婆被呂布捉住后,糜竺又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后來,曹操想拉攏糜氏兄弟,“表竺領(lǐng)嬴郡太守,竺弟芳為彭城相”。但糜氏兄弟沒有接受,“皆去官,隨先主周旋”。劉備占領(lǐng)益州后,加封糜竺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諸葛亮之上,“班在軍師將軍之右”,“ 賞賜優(yōu)寵,無與為比”。
221年,在勸劉備稱帝的表章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當時文臣的排名,“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許靖排在第一,是因為他名望太高,享譽天下;糜竺排在第二位,是因為他資歷太老,自194年就開始跟隨劉備的,盡心盡力。不過,許靖、糜竺只是地位高而已,并沒有什么實權(quán)。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資治通鑒》
劉備稱帝前,諸葛亮功績顯赫,為何僅在文臣中僅排在第三?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