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后悔,沒有早點看到...
讀一本好書,讓思維閃光
?
大家好,我是愛讀書的小李
?
今天我們來讀《道德經(jīng)》的第一章
?
我把原文發(fā)在這里,做一個閱讀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接著是我在結合個人經(jīng)歷和一些資料對原文理解翻譯:
?
宇宙中存在著的最初的道,我姑且稱之為“恒常之道”?!昂愠V馈笔菬o法被描述出來的,能夠被描述出來的,只是“恒常之道”的某一個分支而已?!昂愠V馈睙o法被描述,自然也沒有辦法命名,之所以叫它“恒常之道”,也是為了便于理解所給予的一個代稱。宇宙的起源是“無”,在某一個時間點,“無”變化為了“有”,繼而衍生出世間萬物。以無欲無求的態(tài)度去觀察世間萬物,便會發(fā)覺其間蘊含著規(guī)律。以有始有終的態(tài)度去觀察世間萬物,便能夠看到他們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無欲無求和有始有終的本源是相同的,只是被人為的定義為不同而已。他們都是玄幻莫測的,他們的本質就是世間萬物運行的規(guī)律。
?
這一章的主題是在說:最本質的“道”是無法被描述出來的,以及如何去“悟道”。接下來,我將圍繞這一點進行解讀:
?
“恒常之道”運轉變化,衍生出了世間萬物。當我們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思考分析時,總會隱約的感覺到其中蘊含著某種東西。針對某一類具體事物所感受到的隱約存在的東西,便是那一類事物的“道”。
?
比如你想讓朋友幫你買個東西,
如果你說:“張哥,幫我?guī)€飯唄”,張哥就會很開心的幫你帶飯。
而如果你說:“小張,你記著別忘了下午路過南街的時候去李記飯館給我買個肉夾饃,等你回來我把錢給你”,小張可能就會不情不愿的幫你帶飯并且以后躲著你。
這是求人辦事的方法,即“求人之道”。
?
當然,要有這種感覺的前提是經(jīng)歷過足夠多的事,有了足夠多的體會,同時也要有分析總結的思維。
我把“事物發(fā)展運行的形式”分成現(xiàn)象界和本體界兩部分。
?
現(xiàn)象界:能被直觀感受到的現(xiàn)象。
比如,飛馳的汽車需要減速才能停下、子彈出膛后會繼續(xù)飛行
?
本體界:引起現(xiàn)象的原因。
比如,汽車需要減速才能停下和子彈的飛行,都是因為慣性
?
從現(xiàn)象界到本體界的思維方法就是分析總結。
?
對一類事物進行分析總結后,會得到許多“原因”,而對這些原因進行進一步的歸納總結,提取共性,就會得到一個可以適用于這一類事物的性質,這便是這一類事物的“道”
?
對不同類別的“道”進行共性的提取,會得到比這種“道”更深一層次的共性,之后再進行共性的提取,便會不斷的逼近一種“最本質”、“最原始”的道,這種“道”是無法被描述出來的,我給她的代號是“恒常之道”。
?
“恒常之道”可以演化出各種各樣的道,各種各樣的道又可以提取出“恒常之道”。
?
古往今來的許多人都嘗試著去“悟道”,其中有許多古圣先賢都留下了傳世著作。建議大家多讀書,從不同的經(jīng)典中悟出不同的道,然后歸納總結、提取共性,得到自己的“恒常之道”。
?

以上便是我個人對這一章內(nèi)容的理解,其中“提取共性”的方法是從B站“安因思談”中學習來的,建議大家去關注一下。
以上內(nèi)容僅是我的一家之言,有不同意見的朋友歡迎來交流學習。
?
讀一本好書,讓思維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