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俗子無權為我授勛——重慶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的探索(1)

? ? 各位好啊,這里是直江。
? ? 很高興在2023年第一次和大家以專欄的形式見面!“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的前世今生“系列文章完結后反響令筆者感到非常意外,在此環(huán)境之下,筆者還是一鼓作氣,遂繼續(xù)編寫重慶1號線的相關故事,還是那句老話:
? ? 文筆不好,時間緊促,如有錯誤和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多多指出!
? ? 那么我們直接,正文開始。


1 “8D都市”的背后,是……
?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慶府,一百年解放碑,這就是山城重慶。
???早在民國時期的《陪都十年建設規(guī)劃草案》中,就提出了在重慶建設“高速電車”的設想,關于這個設想的規(guī)劃方案和最終結局,可以參考筆者關于2號線的文章,此處不再對三條線路的具體方案進行贅述,而其中1號線的前身就是“高速電車”三條線路中的甲線:
??? 小什字——較場口——七星崗——兩路口——李子壩——小龍坎——沙坪壩——磁器口
? ? 雖然和1號線的實際走向有所偏差,不過相似度依舊是非常高,尤其是小什字——兩路口區(qū)間,不能說是十分相像,只能說是一模一樣。
? ? 高速電車有相當一部分的線路位于地下,這不僅是考慮到了重慶地形的特點,某種意義上也是暗示著重慶地下空間的開發(fā)與利用,尤其是在建國乃至改革開放后,這種對地下的利用更是有了施展拳腳的空間,逐漸成為了今日這個上天入地,單軌穿樓,你以為我在1樓,但實際上我在27樓的魔幻城市。
? ? 不過追及往昔,地下空間對重慶帶來的不僅僅是當今的“網(wǎng)紅名氣”,還有一個又一個的慘案……
? ? 相信各位對在長輩和媒體的轉述下對當年日機轟炸下的重慶防空洞慘狀有一定的認知,但筆者在這里提及的是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災難,不過并不是在近代,而是在改革開放后的1985年。
? ? 1985年6月27日11時25分,四川省重慶市市中區(qū)(今重慶市渝中區(qū)),大溪溝街道。
? ? 羅家院地底的一聲巨響打破了整個山城的平靜,剎那間,附近8600平方米的居民都感受到了這波來自地下的震撼,附近的居民樓和公共設施應聲塌下,爆炸本身的聲音,玻璃碎裂的聲音,陷入地下或廢墟中的人發(fā)出的呼救的聲音,一時間不絕于耳……這不是地震,也不是科學無法解釋的靈異事件,更不是什么都市傳說,而是——下水道發(fā)生了爆炸。
? ? 事后統(tǒng)計,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200余人受傷,部分地區(qū)停電,停水,停氣,商店停業(yè),交通中斷。而這一切的原因只是——當時重慶市服務局的車隊發(fā)生了漏油,汽油進入下水道,和下水道中的沼氣混合,恰逢嘉陵江漲水堵住了下水道的出口,遇火之后引起爆炸,慘劇發(fā)生。
? ? 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教訓不可謂不慘痛,此事之后,在重慶市人防辦公室在向國家人防辦的報告中,寫明了當時重慶母城市政的三大隱患:下水道年久失修,防空洞沒有支護措施,以及圍巖滑坡的風險,國家人防辦隨即授權重慶市人防辦對沒有支護的防空洞進行加固,其中就包括從燕喜洞到千廝門的防空洞主干道,該工程全長3.3公里。

2 高瞻遠矚的加固
? ? 看到這里各位可能就會有疑惑了,咱不是介紹地鐵1號線的嗎?怎么逐漸忘記標題了,通篇都在說這事故那災難的呢?欸,別急,正是這個防空洞的加固,成為了1號線這段傳奇路線的開端。
? ? 就在這項工程剛剛開始的時候,有個人也登場了,他就是張乃基先生(1937~2021),后來重慶軌道交通的副總工程師,當時在重慶市設計院工作。
? ? “領導,我有個提議……”
? ? “說吧,小張。”
? ? “咱重慶不是在規(guī)劃軌道交通了嘛,這段防空洞正好是在規(guī)劃的地鐵線上,不如咱們這一次把它當作地鐵改造,既做到加固防空洞的同時,又能推進日后軌道交通的建設……這不一舉兩得嘛!”
? ? “不錯,很有想法,就照你說的辦吧?!?/p>
? ? 于是,這3.3km的工程開始按照地鐵的標準進行加固作業(yè),其中有2.7km可以直接成為1號線的區(qū)間隧道,某種意義上,1號線的建設從這里就開始了。
? ? 不僅如此,1號線及以后的地鐵線路的施工方法很多都師從這里,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重慶地鐵真正的起點了罷。而這位張乃基后來也參與了重慶等城市軌道線路的規(guī)劃與建設,以及4號線-環(huán)線-5環(huán)線的直快體系(這是一個在國內(nèi)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巨作,有時間和資料的話筆者也會單獨拎一集談談)的建立也有他的一份力,很可惜的是,張乃基于2021年5月因傷意外逝世,享年84歲。
? ? 唉,世事無常,巨星的隕落何嘗不令人嘆惋?筆者在此向這位巨師表示深沉的敬意。
??? 而五年后,1號線的項目建議書報送國家計委,這段艱辛的探索也才剛剛開始。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