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流傳中國記4:摩尼教(明教)在西方的興亡,繼承摩尼教的保羅派運動
??摩尼在世的時候,為了實現(xiàn)自己將摩尼教變成一個世界級宗教的偉大夢想,開始派人向東西方傳教,而且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章就講述一下摩尼教在西方的興亡。
摩尼教向西方傳教有兩條路線:
第一條是從伊朗出發(fā),來到敘利亞,然后南下經(jīng)過巴勒斯坦地區(qū),進入埃及,繼續(xù)向東沿著北非。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進入法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
摩尼對這條路線相當重視,曾派自己的大弟子阿達率領布道團前往埃及傳教。阿達到達埃及后,來到著名的的亞歷山大港,以此為中心進行傳教。
第二條從伊朗出發(fā),經(jīng)由亞美尼亞,向西傳入小亞細亞,進入東南歐的拜占庭帝國。

當時摩尼教在羅馬帝國西部盛極一時,甚至對基督教產(chǎn)生了巨大的威脅。
摩尼教的傳播,引起了基督教會的巨大恐慌,為此基督教教士們長篇累牘的撰寫文章,批駁摩尼教教義,肅清摩尼教在人民頭腦中的“毒流”。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摩尼教已經(jīng)消亡的今天,這些批駁摩尼教的文章流傳了下來,反倒成了后世人們了解摩尼教的重要文獻!
進入20世紀后,通過考古發(fā)現(xiàn),這些地區(qū)的摩尼教文獻相繼被發(fā)現(xiàn),為學者們研究摩尼教的發(fā)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20世紀初,在北非的阿爾及利亞特貝薩,發(fā)現(xiàn)了一篇用拉丁文寫的摩尼教經(jīng)卷,內容是講摩尼教教徒和一般信眾的區(qū)別。
20世紀30年代,又在埃及發(fā)現(xiàn)了用科普特語寫的大量的摩尼教文獻,如贊美詩、摩尼著作注解、摩尼教會歷史、布道書等等。

20世紀70年代,在聯(lián)邦德國科隆大學的文獻中,又發(fā)現(xiàn)了一本袖珍希臘文摩尼經(jīng),長4.5厘米,寬3.5厘米,每頁二三十個字。內容主要是講述摩尼的生平。
從這些文獻資料,人們得出結論:當時的羅馬帝國,摩尼教已經(jīng)發(fā)展了相當?shù)囊?guī)模,廣泛流傳起來。羅馬帝國內許多民族都把摩尼經(jīng)卷翻譯成了本民族的文字。
公元302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就曾發(fā)出命令,要求非洲行省總督密切注意摩尼教的傳播。
到了公元4、5世紀的時候,摩尼教傳入了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城中。

當時羅馬城中有許多摩尼教徒,非常活躍,吸收了許多人入教,甚至有虔誠的富人捐獻了大量的金錢,為摩尼教修建了大宅院,供摩尼教徒們居住和傳教。
但好景不長,到了五世紀末,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摩尼教也迎來了滅頂之災。

取代羅馬帝國的是日耳曼蠻族。
當日耳曼蠻族滅亡了羅馬之后,紛紛信奉羅馬國教基督教,視摩尼教為異教,對其不斷地打壓。最終摩尼教飽受迫害,教徒數(shù)量銳減,只剩下極少數(shù)人傳入地下,秘密傳教,等待再一次的復興。
第一條傳教路線取得了相當?shù)某删?,但很快就消亡?/p>
而第二條路線影響力更為持久。
文獻記載,摩尼曾親自寫信給亞美尼亞信徒,這表明當時摩尼教在亞美尼亞人數(shù)相當多,否則也不會引起摩尼的重視。
到了公元三世紀末,摩尼教會在羅馬帝國東方行省建立起來。
需要說明的是,摩尼教有個特點,就是面對處于絕對優(yōu)勢的基督教,它為了傳播,不惜改變自己,偽裝成基督教的一個教派。
不僅在西方如此,在東方摩尼教為了傳教甚至冒充是佛教、道教的一個分支。
但長此以往,摩尼教的成分越來越少,最終消失在主流宗教的汪洋大海之中,只留下一些余波。
在西方,摩尼教成為許多基督教異端教派的一個重要的思想來源和精神武器。許多異端教派從摩尼教中獲得了理論基礎和精神力量,開始與主流基督教進行對抗。
在中世紀,神學籠罩著整個歐洲大陸,基督教支配著一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統(tǒng)統(tǒng)要服從基督教。基督教教會擁有西歐三分之一的田產(chǎn),除此以外還要求信徒繳納“什一稅”,對農(nóng)民和手工業(yè)者進行剝削。

廣大的農(nóng)民和手工業(yè)者生活貧困,而基督教僧侶則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引起了人們強烈的不滿。
在宗教勢力統(tǒng)治一切的歐洲和東羅馬帝國,要想反抗基督教帶來的苦難生活,必須從反抗基督教入手。
在中世紀時,基督教三場規(guī)模最大的異端運動,都與摩尼教有密切關系。
這三場大規(guī)模異端運動分別是:保羅派運動、波高米爾運動和阿爾比運動。
先說保羅派運動。
保羅派運動發(fā)源于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位于伊朗北部,因為與波斯接壤,所以深受波斯傳來的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的影響。

公元301年,為了不被波斯人的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同化,亞美尼亞王梯里達底三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與拜火教對抗。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基督教定位國教的國家,亞美尼亞也因此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而波斯傳來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都處于被打壓的狀態(tài)。
公元六世紀,摩尼教在伊朗已經(jīng)消亡殆盡,但在亞美尼亞,摩尼教經(jīng)典還被翻譯成亞美尼亞文廣為傳播。
保羅派因其創(chuàng)立者名叫保羅而得名。
保羅的母親叫卡林妮琪,是一個虔誠的摩尼教徒。保羅從小受母親影響,自然而然成為一名摩尼教徒。他對摩尼教的教義十分熟悉,長大后開始積極傳教。

因為基督教是東羅馬帝國的國教(亞美尼亞已經(jīng)并入東羅馬帝國,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一個?。谧诮谈邏褐?,摩尼教教徒不敢自稱摩尼教徒,而是對外宣稱是基督徒。
雖然他們也讀《圣經(jīng)》,但只宣傳《新約》中的部分篇章,如:四福音書,使徒保羅書翰十四篇,雅閣書翰三篇,猶大書翰等。
可以說保羅派教徒是一個有著基督教色彩的摩尼教教派。
當然,摩尼教本來就是各宗教的大雜燴。比如摩尼在創(chuàng)建摩尼教的時候,就吸收過不少基督教的思想,把耶穌說成是明神派來塵世的使者之一。

保羅派與基督教最大的不同就是對世界的認識不同。
在基督教創(chuàng)世神話中,世界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
而保羅派作為一個摩尼教教派,當然對世界的認知和波斯的摩尼教一樣。
他們認為,世界上有著善與惡兩大元素,在世界被創(chuàng)造出來之前,就有上帝王國和魔鬼王國。和摩尼教一樣,保羅派認為現(xiàn)世世界不是由上帝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由魔鬼創(chuàng)造出來的。
如果讀者記得前幾章的內容,就可以看出,這和摩尼教的創(chuàng)世神話如出一轍。
馬克思說:“宗教里的苦難既是現(xiàn)實苦難的表現(xiàn),又是對現(xiàn)實苦難的抗議。”


公元七世紀到八世紀,保羅派教徒掀起了保羅派運動,開始了對現(xiàn)實苦難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