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創(chuàng)業(yè)學馬云,10億美元的事兒,200萬人民幣搞定
馬云有多厲害?
10億美元的事他200萬人民幣就能搞定。
阿里剛進入廣告行業(yè)的時候,想買一家廣告公司。
這家廣告公司看到阿里剛融資有了錢,就一再提升報價,到10億美元。
當時阿里剛融到的17億美元還沒捂熱乎,一下就花10億買一家廣告公司?
馬云有些猶豫,思前想后,最后決定放棄收購。
但廣告業(yè)務是必須做的,怎么做呢,干脆自己做得了。
馬云在集團會議上宣布了這個決定:“別人要價10億美元,我們投資200萬人民幣自己干”。
當時參會的高管都傻了眼,200萬人民幣,干10億美元的事兒,這怎么可能。
這里我們暫停一下,如果換成你在馬云的位置上,你會怎么做?
200萬人民幣,做10億美元的事兒,可能很多人想都不敢想,要想出可行的辦法就更難了。
因為執(zhí)行難度大,馬云也不知道該把任務交給誰。
但他想到一個好主意,用一套機制把敢于接受挑戰(zhàn)的人篩選出來。

馬云在公司發(fā)了一個招募聲明。
公司將投入200萬人民幣做個項目,項目成員可參股30%-40%。
這是利益方面,舍得給項目成員分錢。
畢竟這么難的事兒,沒有物質激勵肯定是不行的。
但聲明中同時規(guī)定,只要參與這個項目,就必須先從阿里離職,不再享受阿里任何的薪酬福利。
如果成功,團隊成員將重新并入阿里,也會得到股權激勵。
這就設定了門檻,你只有真的下定決心,愿意把自己在阿里的股權賣了,把級別扔了,才能加入。
這招就是讓項目成員破釜沉舟,沒有退路。
如果沒有這個規(guī)定,很多人都會試試,成功了憑股權大賺一筆,失敗了也沒損失,還能回到阿里。
但有了這個規(guī)定,一旦選擇,就沒有退路了,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失敗了就什么都沒了,只有成功,不但有了這個項目的股權,還能重新回到阿里,再次獲得阿里的股權激勵。

聲明發(fā)出后,有幾位員工立馬報名了。
他們自掏腰包40萬入股這個項目,成為這個項目的初創(chuàng)團隊。
可想而知,項目做起來非常困難,到處都需要錢。
這根本不是在做項目,就是真正地創(chuàng)業(yè),沒有退路的創(chuàng)業(yè)。
為了省租金,他們擠在馬云創(chuàng)業(yè)的湖畔花園辦公;
為了節(jié)省開支,幾位初創(chuàng)者都選擇不拿工資;
廣告平臺的服務器需要很多流量,他們沒錢買新服務器,就去找報廢的服務器。
他們找到2700臺的廢舊服務器,在工程師架構好后,開展運營。
平臺搭建好后,他們發(fā)現(xiàn),市場的廣告流量幾乎都在百度、騰訊手里。
為了開拓市場,他們開始用95比5的分成,自己只拿5%,而且結算快,沒有預付款。
當然阿里自身平臺上的電商和流量資源,也起很大作用。
最后這個200萬人民幣的項目,居然真的做成了。
這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阿里媽媽”。

2017年,阿里媽媽年營收為1141億元;
2018年,年營收增長至1340億元。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大廣告公司。
比起阿里媽媽的成功,馬云當時敢用200萬去做10億美元的事兒,我覺得更厲害。
馬云做了什么,他并沒有親自下場沖鋒陷陣,也沒有給予特別大的資源支持。
他只是設定了一套規(guī)矩,規(guī)定好收益和風險,把敢于冒險的人篩選出來。
這些自愿接受這個項目的人,一旦選擇,就只能前進,不能后退,根本不需要馬云督促。
為什么只投200萬,阿里當時也很有錢啊。
馬云這樣解釋,他的想法是投入200萬,沒成功還可以不斷的試,試100個200萬也才2個億。
100個項目總會有一個成功的吧,那也比10億美元收購要合算的多。
如果你是企業(yè)管理者,也希望拓展一些新業(yè)務,進行內部創(chuàng)業(yè)。
你現(xiàn)在知道該怎么做了嗎?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富日記原創(chuàng),如轉載請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