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學基礎(chǔ)Ep2】范里安《微觀經(jīng)濟學:現(xiàn)代觀點》概念梳理P13:預算約束

(合計1403字,用時110min——)
2 預算約束
2.1?預算約束
概念——
預算束:我們將用(x1,x2)來表示消費者的消費束——它只是一個包含兩個數(shù)字的表列,以告訴我們消費者選擇商品x1的消費量和消費者選擇商品x2的消費量;
表示:我們用一個簡單的符號X來表示消費者的消費束,相應(yīng)的X只是兩個數(shù)字的組合(x1,x2)的縮寫;
預算約束:假設(shè)我們可以知道兩種商品的價格(p1,p2)和消費者要花費的貨幣總數(shù)m,則消費的預算約束可以寫成p1x1+p2x2<=m,這里的p1x1是消費者花費在商品1上的貨幣數(shù)量,p2x2是消費者花費在商品2上的貨幣數(shù)量;
含義:消費者的預算約束要求花費在這兩種商品上的貨幣數(shù)量不超過消費者能花費的總數(shù);
預算集:消費者能夠負擔的消費束是費用不超過m的那些商品,我們把當價格(p1,p2)和收入為m時能夠負擔的消費束的集合稱為消費者的預算集。
2.2 通常只需考慮兩種商品
闡釋——
情形:兩種商品的假設(shè)比起初想象的要更有概括性,因為我們常常把其中的一種看作是消費者除另外一種商品外想要消費的其他各種商品的代表;
復合商品:我們認為商品2代表了一種復合商品,它代表了消費者除了商品1之外還需要消費的其他各種商品,這樣一種復合商品常常是用花在除了商品1之外的其他商品上的美元來衡量,則預算約束為p1x1+x2<=m。
2.3 預算集的性質(zhì)
概念——
預算線:指的是所需費用正好等于m的一系列消費束:這些消費正好可以把消費者的收入用完,即p1x1+p2x2=m;
機會成本:用預算線的斜率可以計量機會成本。
2.4 預算線如何變動
因素——
收入:增加收入會增加縱截距而不會影響預算線的斜率,增加收入,預算線向外平行移動,減少收入會引起預算線向內(nèi)平行移動;
價格:
改變價格1:提高價格1不會改變縱截距,它會使預算線斜率變得更陡峭;
商品1和商品2的價格同時變動:假設(shè)我們把商品1和商品2的價格提高1倍,在這種情況下,橫截距和縱截距都會因此而向內(nèi)移動一半,預算線也會向內(nèi)移動一半,把兩種價格乘上2和把收入除以2是一樣的;
價格和收入同時變動:假如兩種價格上漲,收入減少,截距都會縮短,預算線將向內(nèi)移動——
價格價格2的上漲幅度大于價格1,預算線會變得平緩;
價格價格2的上漲幅度小于價格1,預算線會變得更陡。
2.5 計價物
?定義:把其中一個價格限定為1,把那種價格稱為計價物價格,我們就是相對于計價物價格來測量其他價格和收入,有時,把商品之一看作計價物商品是很方便的,因為這樣就可以少考慮一種價格。
2.6 稅收、補貼和配給
稅收——
從量稅:消費者對他購買的每1單位商品都得支付一定的稅收;
從價說:一種對商品的價值——價格——而不是對所購買商品的數(shù)量所征收的稅,從價稅通常是用百分比來表示的;
總額稅:不管消費者的行為如何,政府總要取走一筆固定金額的貨幣。
補貼——
從量補貼:政府根據(jù)消費者所購買商品的數(shù)量來給予消費者一定的補貼;
從價補貼:根據(jù)被補貼商品的價格而實行的補貼;
總額補貼:不管消費者的行為如何,政府總要給予消費者一筆固定金額的補貼。
配給供應(yīng):有些商品的消費量是受限制的,不能超過某個數(shù)量。
圖線:
總額稅會使消費者的預算線向內(nèi)移動;
總額補貼使預算線向外移動;
計量稅和從價稅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轉(zhuǎn)動預算線,而轉(zhuǎn)動的方式則取決于何種商品被征稅。
2.7 預算線的變化
結(jié)論:一個完全平衡的通貨膨脹——所有的價格和收入以同樣的比率上漲——不會改變?nèi)魏稳说念A算集,因而也不會改變?nèi)魏稳说淖罴堰x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