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課文魔改】陶罐和鐵罐

? 吉吉國王……呸,呃不……國王就行了……咳,重新開始哈~
? 國王的御廚里有兩個罐子,一個陶制,一個鐵制。畢竟是國王的東西,論做工肯定都不會差,但鐵制品比陶制品皮實得多,陶罐經(jīng)歷多了磕磕碰碰難免會留下缺口,廚師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總是用鐵罐,陶罐幾乎不被使用。
? 陶罐得意的對鐵罐說:“哦,我親愛的朋友,你每天忙得灰頭土臉的,我就能在一旁休息,這足夠我把自己好好吹噓一番了。”鐵罐無所謂地說:“我因此活出了的價值,雖然是苦點累點,但我把這一切作為使命,人們也會對我印象深刻——說到你,真的不覺得不甘心嗎?你明明和我有一樣的能力,他們卻根本不懂得賞識?!薄鞍ァ獑?,誰在乎所謂‘價值’?自己舒服不就得了。你竟會憐憫日子這么滋潤的我。不是有句話說‘好死不如賴活’嘛,功績啊,價值啊,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哪有自己舒服來得實在!”“你要這么想,我也無話可說?!?/span>
?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鐵罐任勞任怨的工作,陶罐則在一旁悠閑地看熱鬧,時不時調(diào)侃鐵罐狼狽的樣貌——光亮下格外扎眼的被碰凹下去的小坑。鐵罐總是回答“你不懂我。”
? 這樣“拌嘴”的生活持續(xù)了很久,直到朝代的更替打破了這平靜的日常,在一陣火燒摔砸中,陶罐惶恐的目睹眼前的一切,生怕自己成了滿地的瓷磚碎瓦,在預感到生命結束的瞬間,陶罐聲音抽泣無力地對鐵罐說:“今天你嘲笑我的機會來了,你那么結實,肯定能安然無恙的度過今天……”“你不懂我,陶罐。”陶罐透過朦朧的視線看向鐵罐,沉默許久,鐵罐繼續(xù)說:“……我不希望任何人死……”話音未落,櫥柜倒塌,斷墻和踩踏終結了兩人的對話,風波結束后,它們都被埋在廢墟黃土之中,接下來只有漫長無盡的死寂與黑暗。陶罐幸運的存活下來,但是已經(jīng)聽不到廚師的聲音,鐵罐也看不到了,被埋在不同地方。

? 后來,在考古發(fā)掘中,陶罐被發(fā)現(xiàn)了,土壤被掀開的那一刻,陶罐一驚,而后望去一旁,其他古時候的各種物品都被相繼發(fā)現(xiàn),但到最后都沒有那時的鐵制品。
? 后來陶罐被展出,解說人員興致勃勃的為游覽者介紹了陶罐的發(fā)掘地點、年代等,陶罐也在博物館了解到了很多古代英雄事跡,有的舍生取義,有的精忠報國,有的不慕名利……同時陶罐也被賦予非凡的意義,成為傳頌古代文化的使者——盡管這些意義、價值是人們給的。
? 陶罐想:“我那時候一直笑話鐵罐,覺得過得舒服就是生活該追求的一切了。要說現(xiàn)在,我或許還是想過安穩(wěn)舒適的日子,但悔恨當初不對鐵罐說些肯定的話,它做的事真的是太渺小了,甚至于我出土的那一天所體現(xiàn)的價值就已經(jīng)蓋過它的一生。我知道它希望別人肯定它的價值,因為它總是癡心于自己該做的一切,把工作當成使命,想給人深刻的印象——或許我現(xiàn)在的地位由它擔任更合適,我也想告訴人們曾有一個和我共事的勤勞的鐵罐,卻說不了話。它和它的熱忱已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因為它是個鐵罐……”

閱讀理解(*′???`)??
? 本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 答案:
? 自滿的人未必會滅亡,甚至可能走上人生巔峰。
? 不關心自身生活好壞,奉獻一生追求生命價值未必會得到更好的結果(榮譽)。
? 鐵罐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注定了結局,不管它多么勤勉或是多么懶惰,多么傲慢或是多么謙遜。
? 讀者:↑出題人你搞事情是不是?這都是什么歪理啊!你給我改編課文就是為了助長那些不正思想嗎?!
? 作者:咳咳,當然不是啦~我也知道最后閱讀理解的答案都是不正的思想。我搞這個課文改編和閱讀理解的用意其實是想告訴大家,類似《陶罐和鐵罐》這種用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給我們灌雞湯的文章是沒辦法說服本就不同意這種道理的人的,因為這些總結出的道理都是人們主觀強加上去的,正如我把這個文章人設一改,然后類似鐵會分解這種客觀事實保留,瞧瞧,告訴我們的道理就完全反了。也就是說,這種講道理的方法并不高明。

作者的話
? 一開始本來想把陶罐塑造得和原文的鐵罐一樣討厭的,而且準備魔改兩個版本來反映閱讀理解的答案,但最后為了不啰嗦,把兩個文結合了??傊畬懼鴮懼褍蓚€罐子的形象稍微豐滿了點,關系也搞得像朋友一樣,沒有哪一方把對方看得完全對立,最后還把陶罐給升華了一下,嗯哼~寫了大約兩個半小時,翻回頭檢查只有這么短短幾行,故事性貌似也不怎么樣啊嚕。(=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