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夏雨,沒有“盲區(qū)”
“當演員也是借假求真,一切事情都是比喻,都是預(yù)言,沒有一件事是真的,但是也沒有一件事是假的?!?/span>

我們是在一個陽光不那么燦爛的上午見到夏雨的。
相較于他在最近幾部作品里的直爽形象,以及個人微博上的隨性亮相,眼前這位發(fā)型熨帖、一身淺灰色休閑西裝的演員,眉目間多了些內(nèi)斂與溫和。
人們對夏雨有很多想象,這些想象大多源自“馬小軍”。那是為他奪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男演員桂冠的角色,出自他的首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關(guān)于夏雨和這部電影的故事可謂廣為人知,比他出道晚了近10年的羅晉也說:“夏雨老師真的是我們小時候心里的那個‘神’?!?/p>
在那段青春往事里,夏雨的面貌難免有失連貫。因為,不是人人都善于將演員和角色徹底分離。
夏雨似乎與這種狀況和解了——在他職業(yè)生涯的某個階段。
但和解不等于止步不前,他只是不強求用新的角色去替代馬小軍,或用另一個奪目的獎杯去取代“沃爾皮杯”。他只是更謹慎地完成與劇本的雙向選擇。
《庭外·盲區(qū)》是夏雨謹慎選擇的上一個劇本,它是律政懸疑系列劇《庭外》的第一個篇章。
“因為新鮮,大家都可以從里面獲得一些新的感發(fā)”
2021年年初,收到《庭外·盲區(qū)》的劇本時,夏雨身處哈爾濱片場,由他主演的電影《我心飛揚》臨近殺青。
《庭外·盲區(qū)》的導演是張黎,編劇是指紋,夏雨對前者甚為敬慕,同后者神交已久。當然,夏雨還要考慮劇本好不好、角色適不適合、有無創(chuàng)作空間的問題。
“劇本非常吸引我,當時其實只有5集?!毕挠暌贿吇貞洠贿叴_認,“對,所以5集(我)是一口氣看完了,然后覺得非常過癮?!?/p>
這是一部以法官、律師、警察為主人公的懸疑劇,夏雨接到的角色邀請是男主角魯南,一名負責死刑復(fù)核的法官。
劇本閱讀階段,夏雨將魯南理解為一個正義凜然、才華橫溢的人。同時,他有點“隨心所欲”,不完全像大眾認知中的法官,而喜歡到處“摻和”,幫人解決問題,是個熱心腸。
夏雨對懸疑類型及公檢法類角色都不陌生,可張黎卻是第一次作為導演涉足這些領(lǐng)域。這一點讓夏雨覺得比較好玩。
“因為新鮮,大家都可以從里面獲得一些新的感發(fā)。包括這個角色,各方面我覺得都是值得一試的?!彼x擇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前往位于廈門的劇組。
進組之后,夏雨一如既往地認真。投入拍攝之前,他和其他演員一起接受了為期10天左右的培訓,跟法律顧問學習專業(yè)知識。
對夏雨來說,法官是魯南這個角色的“外殼”。夏雨的使命歸根到底是塑造人物,“我其實主要還是去找這個人的感覺”。這種感覺隨拍攝推進變得更加明晰,夏雨對人物的理解也越來越立體。
睿智、敏感是魯南的性格底色,職業(yè)和經(jīng)歷又賦予他極強的洞察力、戰(zhàn)斗力和應(yīng)變能力。
“因為公、檢、法都干過,所以他有各種技能,既可以深入敵陣做臥底,又可以跟敵人周旋。真的碰到事情,他也可以像警察一樣去圍追堵截?!?/p>
夏雨認為,魯南本性中的正義感,對他工作中的全能表現(xiàn)起到把關(guān)作用:“他做事不迷糊,非常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他雖然到哪都摻和,但是不會真正地越位,所以他是非常有邊界感的一個人?!?/p>
角色人性中的光芒,是夏雨最渴望抓住的東西。他用一種非技巧性的、渾然天成的姿態(tài),去完成“抓”的動作。
因此,“有沒有給角色加一些自己的設(shè)計”這個問題,在夏雨和魯南這個組合里是無解的,他們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物理性的、程式化的影響。一切都是自然發(fā)生的,讓人覺得理應(yīng)如此,比如魯南的笑。
夏雨說魯南的確比較放得開,做事時心無旁騖,目標明確,“松的時候非常松,緊的時候又能時刻把自己的那個勁兒屏起來”。
魯南經(jīng)常咧嘴笑,露出的8顆牙齒上像是裝了小太陽。這是典型的夏雨式笑容嗎?細看采訪時嘴角弧度淺淺、微笑淡淡的他,又不像那么回事。應(yīng)該說,那是典型的魯南式笑容。
但千萬別因為他們的笑容,就覺得這是一部不辛苦的戲——雖然夏雨一開始也是這么認為的。
“我演的是一個法官,所以我本來以為這是一個‘福爾摩斯戲’,就是靠推理,靠嘴說話。但是沒想到后來這個戲其實拍得還真的是辛苦,因為加了很多打斗戲?!?/p>
夏雨透露,劇本里原本沒有太多打斗戲份,但張黎比較喜歡有勁兒、有男人感的風格,他特意請來一位老武警給演員上課,傳授上槍、持槍和一些警戒動作,幫大家找尋打戲的感覺。
因為魯南當過法警,押運過犯人,也參加過槍戰(zhàn),所以夏雨覺得,增加的打戲不僅在人物塑造層面合情合理,也可以放大角色的全面性。
“借你吉言,我希望能碰到這樣的情況”
《庭外·盲區(qū)》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閃回,講的是魯南多年前作為法警,在一次押運犯人的任務(wù)中橫遭意外。
拍這場戲時,廈門的體感溫度超過40℃,夏雨他們穿著厚重的制服和防彈衣,頭戴安全帽,腳蹬皮靴,裹得里三層外三層。大雨從上往下澆,泥漿從下往上漫,演員們在當中摸爬滾打。
戲服上擰出的汗水可能很重,夏雨的語調(diào)卻一直很輕。對于拍一部戲的種種挑戰(zhàn),他總是一帶而過。《庭外》系列新穎的劇本結(jié)構(gòu)是他這回面臨的另一個挑戰(zhàn)。
“等于是把(《庭外·落水者》)那邊的一個時間段拿出來,(《庭外·盲區(qū)》)這邊其實是在一個平行空間里面同時發(fā)生的。只不過那邊是概論,這邊是細節(jié),是把這件事單獨拎出來,然后細化成一個故事?!?/p>
一開始,夏雨收到的消息是自己在《庭外·落水者》里可能會有一些客串的內(nèi)容。拿到劇本時,他才意識到此客串非彼客串,他的戲份比預(yù)想中多。幸好這里的魯南不用再“龍出生天,上山下海”,只需每天帶著助手走訪,做好死刑復(fù)核工作即可。
雖然魯南在兩個篇章里“還挺割裂的”,但夏雨的拍攝感受是“一如既往地開心”,尤其是碰上張黎這么一個愛開玩笑的導演,“他會把整個劇組的氛圍調(diào)節(jié)得非常好”。
《庭外·落水者》劇組亦然。在黃偉導演的帶領(lǐng)下,“大家都挺開心的”。
熟悉夏雨的人都知道,他曾在其他劇組變過魔術(shù)。他表示,魔術(shù)是一個增進了解的工具,可以讓原本生分的大家拉近距離,并從中感受彼此的性格。
稍顯遺憾的是,這項技能在《庭外·盲區(qū)》劇組的展示機會并不多,“因為這個戲比較苦,每天要不就是濕著,要不就是全有傷,手都是臟兮兮的,所以其實比較難操作”。
在飾演律師喬紹廷的羅晉眼中,夏雨跟他年少記憶里的樣子幾乎別無二致,唯一的不同是變得更成熟、沉穩(wěn),能帶著大家“往前跑”。
夏雨倒沒有當“帶頭大哥”的感覺。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嚴謹?shù)膭〗M,“我們也經(jīng)常開會,每人都帶著筆記本,在劇本圍讀前一塊兒談?wù)勛约旱慕巧牡谩薄?/p>
他的心得里有一點是守恒的:再次通過角色了解不同行業(yè)的艱辛。雖然拍攝期只有一個多月,但已經(jīng)足夠他體驗司法工作者的生活,拾得新鮮而有趣的回憶。
結(jié)束哈爾濱、廈門兩地的連續(xù)拍攝,夏雨回到北京,享受陪伴家人的休閑時光,無限接近他心目中“拍半年、空半年”的完美狀態(tài)。他淡然地說,這個狀態(tài)在實際操作中其實強求不來。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的時候你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調(diào)整。所以這些年其實有可能這一年我都比較閑,但也有可能突然間就一部接一部,大半年都在忙?!?/p>
如果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閑著,夏雨也絲毫不會焦慮。那如果真的碰到特別好的戲都連在一起了,怎么辦呢?
“該怎么辦……”夏雨停頓一瞬,靈光乍現(xiàn)似的將話鋒一轉(zhuǎn),“哎,那借你吉言,我希望能碰到這樣的情況?!?/p>

“當演員也是借假求真,一切事情都是比喻”
最近幾年,沒有工作的日子里,夏雨作息規(guī)律,“每天早上6點起床,每天晚上基本上10點多就睡覺”,“不需要做計劃”。
這和人們想象中那個玩滑板、喜歡滑雪、會變魔術(shù)的夏雨不太一樣,《庭外·盲區(qū)》里臥底警察江嘯的扮演者鞠帛展也為此反差吃了一驚。
“我之前對他的印象就是(有)很多技能,什么都會……但是這一次見到雨哥,他特別‘佛系’,整個人特別靜。后來他說現(xiàn)在他自己在練古琴,我覺得他到另外一個境界了?!?/p>
戲外沉靜下來的夏雨,又在戲里帶給鞠帛展驚喜一擊。那是一場沒入潮汐的打斗戲,夏雨的能量從他安靜、“佛系”的外表下無保留地迸射出來,整場戲的慘烈程度令鞠帛展久久不能忘。
夏雨的愛好是何時開始改變的?
“我確實很喜歡這些運動,”夏雨坦言,“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是在損之又損吧,然后現(xiàn)在其實也把各種興趣往比如寫字、畫畫、變魔術(shù)這些比較安靜的方面(轉(zhuǎn)換)?!?/p>
夏雨說,這些愛好都可以視為“成人之路”。
“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往哪個方向走,但是大方向你可以知道,就是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好人。在這個大方向里面,其實所有的愛好都是對我的一種加持,包括工作?!?/p>
按照夏雨的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其實是在說“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成人之路”,每一行都是“借假求真”,都是完成一個最好的自我實現(xiàn)的通路。
面對不同的愛好,他有他的幸運。每個愛好都是他的“方便法門”,他從不是“為了愛好而愛好”,而是恰巧在自己喜歡的事物里,吸收到能夠滋養(yǎng)自己的養(yǎng)分。
面對同一個愛好,他有他的成長。
年輕時看某本書,夏雨怎么都看不懂,覺得沒勁;年輕時看某部電影,他覺得有些悶,沒什么意思。等年齡增長了,閱歷豐富了,某一天回看這些作品,他反而感動得痛哭流涕。
夏雨認可自己在感悟?qū)用娴倪M階:“對,人生就處在不斷的變化里面,所以(如果)這段時間我覺得寫字、畫畫這些都能夠滋養(yǎng)到我,那我就會去做。”
幾年前,夏雨打開了書籍這個“方便法門”。他說自己40歲之前一直忙于“行萬里路”,忽略了路和書應(yīng)當相輔相成的道理。因此他決定,40歲之后把重心往“讀萬卷書”上傾斜。
在這些愛好里,夏雨對魔術(shù)的興趣根源可以追溯到他“顛沛流離”的孩提時代。
頻繁變換的生活環(huán)境激發(fā)了少年夏雨的好奇心,在還不知哲學為何物的時候,他就總是提出“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學拷問,后來,老天爺把他送到表演這條路上。
盡管過去從沒想過要演戲,但夏雨非常明確地知道,每天朝九晚五地坐在辦公室里,不是他想要的、“我希望的生活是一種比較自由自在的,可以自己把控更多方向的”。演員這一職業(yè)正好符合這點希望,于是他選擇在這條路上繼續(xù)走下去。
“當演員也是借假求真,一切事情都是比喻,都是預(yù)言,沒有一件事是真的,但是也沒有一件事是假的,所有的真真假假都是混在一起的。我們在這里面要真正立得住,找到自己?!?/p>
我們的采訪結(jié)束后,夏雨在那一天里還剩很多個通告,還有很多人等著通過問答拼湊一個完整而真實的他。或許,沒人能如愿,因為每個人都是“永遠向道而行,永遠無功而返”。
但窗外的陽光已將淋過雨的天幕一寸寸照亮,夏雨的影子也從陰暗的盲區(qū)里一點點解放。
作者:洞照
新周刊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允許不可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