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由來和寓意,分享給大家以作茶余飯后的談資
大家都知道,農(nóng)歷一年最后的一天,也就是今天,叫做除夕,晚上則叫做除夕夜,但是為什么叫做除夕呢?與世界上其他很多文化不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一切自有其源頭,除夕自然也有其由來與源頭?,F(xiàn)在筆者就帶大家追本溯源,探究除夕的起源吧。
我在網(wǎng)上查閱資料時,發(fā)現(xiàn)有一種說法是據(jù)《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其中說“疫疬之鬼”也叫夕,那么驅逐夕也能被稱為除夕,這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細細想來,這種說法其實與驅逐“年”獸的傳說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可能是其衍生出來的說法,可信度并不太高。并且筆者去查閱《呂氏春秋·季冬記》原文并無此說法,其中只有“(天子)命有司大儺,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的記載,大意為時逢臘月,天子命令司祭官吏舉行大規(guī)模儺祭,并在其場地周圍分割牲畜祭品(以進行獻祭),并且制作土牛,以此來送走陰冬之氣。據(jù)記載,儺祭是擊鼓驅除疾疫的儀式,并且《呂氏春秋·季冬紀》有注說:“今人臘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边@段描述倒可以作為除夕中“除”字的由來的補充,下文會進一步解釋,但卻與“夕”字毫無關系,供讀者參考。
“除”,最初是指宮殿的臺階?!妒酚洝の汗恿袀鳌防镉杏涊d“趙王掃除自迎”,是說趙王親自清掃宮殿臺階迎接平原君。后來,“除”字詞義擴大,泛稱臺階。之后人們根據(jù)沿著“除”(臺階)一級一級往上走,引申出“去舊迎新”“除去”的含義,這便與上文“逐除”相呼應,后來又引申出“光陰流逝”之義。宋代王安石《元日》名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敝械摹耙粴q除”意為“一年光陰流逝”。所以“除”便代指農(nóng)歷一年最后的一天,“夕”意為夜晚,除夕便說的是農(nóng)歷一年最后的一天的夜晚,也就是現(xiàn)在指的除夕夜,大年夜。后來除夕詞義泛化,便代指歲末一日,便是現(xiàn)在的用法了。
非常感謝您的觀看!如果對您有幫助的話,筆者也感到非常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