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棋手贏不了的韓國怪才,不被重視 但卻是不世出的圍棋天才
在世界棋壇,一說起最讓中國圍棋選手頭痛的棋手。第一個會想起日本的小林光一,他已經(jīng)被聶棋圣突破了,馬曉春后來也突破了。第二個是韓國曹薰鉉,從擊敗聶棋圣開始到擊敗70后的常昊王磊,雖然沒有突破,但也是勝負有來有往。第三個是韓國李昌鎬,一直壓制中國60后和70后棋手,但常昊在2006年實現(xiàn)了突破,在三星杯和春蘭杯上兩次零封了李昌鎬。除了這三位大家熟悉的棋手外,還有一位棋手不為大家重視,那就是韓國的徐奉洙九段。

徐奉洙九段出生于1953年,17歲才入段,以前一直是位業(yè)余棋手。在職業(yè)生涯中對中國棋手保持驚人的高勝率,對中國超一流:聶衛(wèi)平:2勝0負;馬曉春:4勝1負;俞斌:3勝1負;常昊2勝2負;總計11勝4負,勝率73%。在2006年第十一屆三星杯,53歲的徐奉洙淘汰了16歲的中國選手陳耀燁進入八強,此時的陳耀燁是第10屆LG杯世界圍棋棋王賽的亞軍。
徐奉洙在SBS杯和五屆真露杯三國圍棋擂臺賽中所向披靡,不僅創(chuàng)下了19勝的驚人紀錄,而且還在1997年第五屆中九連勝一桿清臺,這也是空前絕后的紀錄。
1996年12月10日,第五屆真露杯正式打響。三國都派出了最強陣容。
中國隊陣容:先鋒俞斌、次鋒常昊、陳臨新、曹大元、主將馬曉春。
日本隊是:淡路修三、彥坂直人、山田規(guī)三生、王立誠、依田紀基。
韓國隊的陣容是:金榮桓、徐奉洙、劉昌赫、曹薰鉉、李昌鎬。
這屆擂臺賽從1996年12月12日開始到1997年2月23日結(jié)束,徐奉洙分別戰(zhàn)勝了中國先鋒俞斌、日本棋手彥坂直人、中國次鋒常昊、日本三將山田規(guī)三生,中國三將陳臨新、日本副帥王立誠、中國副帥曹大元、日本主將依田紀基、中國主將馬曉春。九連勝一桿清臺!常昊、王立誠、依田紀基、馬曉春都是超一流,都正值年齡和棋藝巔峰,俞斌日后也奪得了LG杯,因此,徐奉洙九連勝的含金量非常高,而徐奉洙此時已經(jīng)44歲了。
徐奉洙九連勝后,世界棋壇對他的質(zhì)疑都消失了,勝利者不受質(zhì)疑,這是一個誰都無法相信的奇跡,韓國四大天王只出一人即橫掃了中日棋壇,舉辦方感覺沒有再舉辦下去的意義了,于是這一屆真露杯三國圍棋擂臺賽就成為了絕唱。直到1999年,農(nóng)心杯三國圍棋擂臺賽才重新開始。
和徐奉洙作戰(zhàn)的超一流棋手都會感覺他的棋雖然善戰(zhàn),但布局和官子方面都不是特別強。自己的綜合實力明顯比他強,應該能贏,但就是贏不了。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呢?有一個小故事,可以側(cè)面告訴我們部分原因。

徐奉洙在17歲的時候,家里比較窮,有一次和兩個朋友聚會,韓國另一位圍棋天才車敏洙恰巧也來了,兩個人聊了一會,心頭技癢,就提出要殺一盤。車敏洙后來位列美國五大賭王之一,年輕的時候就“賭性”的本色十足。
準備好了之后,車敏洙說,我下棋是要掛彩頭的,不帶彩我是不玩的。
窮小子徐奉洙可憐地說,我身上只有10塊錢,這還是我的晚飯錢。
車敏洙怪異地笑了笑說,10塊就行,咱們開始吧。
二人廝殺了半個小時,以徐奉洙殺掉車敏洙一條大龍而結(jié)束。
車敏洙把10塊錢交給徐奉洙說,第二盤我們開始加碼,你現(xiàn)在有20元了,我們賭20元一局怎么樣?
徐奉洙答應了。
結(jié)果車敏洙又是大敗,于是他把賭注繼續(xù)上升到40元,車敏洙又輸了。
夜越來越深,車敏洙繼續(xù)加碼,80元,160元,320元,640元,就這樣一盤一盤地往上加,車敏洙想,我只要贏一盤,就能全部撈回來!
徐奉洙呢,卻早就被這么多的錢迷住了,他無法抵擋這不停地翻倍贏來的錢,他也知道自己只要輸一盤就會一分不剩,但他不肯放棄,拼著命下好每一步。
凌晨的時候,賭注已經(jīng)上升到了1280塊錢,結(jié)局還是徐奉洙贏。
天亮的時候,富家子弟車敏洙摸了摸空空的口袋,他已經(jīng)沒錢繼續(xù)了。
于是,徐奉洙裝著滿滿一口袋錢,興奮地回家去了。
此時的車敏洙,實力已經(jīng)非常強了,即使是比他段位高的棋手,要連續(xù)贏他8盤棋,也是極為困難的。而這時的徐奉洙只是一個高中生,還是個業(yè)余棋手。這次的失利,也讓車敏洙震驚不已,百思不得其解。后來他總結(jié)了一下,認為徐奉洙不但是罕見的圍棋天才,而且非常有韌性百折不撓,對勝利充滿巨大的欲望。
就在這一年,徐奉洙沖段成功!從業(yè)余棋手成為職業(yè)棋手。也很快以二段的段位奪得了韓國圍棋名人戰(zhàn)冠軍,成為空前絕后的二段名人。
從這個小故事里,我們能側(cè)面看出一些問題,就是徐奉洙非常的頑強,在自己身處絕境,退一步就萬丈深淵的環(huán)境里反而章法不亂,愈戰(zhàn)愈勇,或者說有一顆大心臟和必須獲勝的堅毅勇氣。
有句話說:成功者都是賭徒!而大心臟和必須獲勝的堅毅恰恰是勝負師的標配,這兩點恰恰是50后、60后、70后的中國棋手普遍缺乏的。
即便是從日本東渡回來出身名門的曹薰鉉,在和徐奉洙第一次爭奪韓國名人位的時候,也以1:3敗下陣來。這一次失敗讓心高氣傲躊躇滿志的曹薰鉉決定留下來在韓國發(fā)展,從而也改變了韓國圍棋的歷史進程。

可以說,韓國棋手堅韌不拔好戰(zhàn)善戰(zhàn)的行棋風格是從徐奉洙開始的。
徐奉洙的行棋風格在當時世界流行的講究棋型美學的日本圍棋理論面前并不受待見。認為破壞了圍棋的美。而且明明形勢落后太多也不認輸拼命攪棋等著對方出勺,也有失職業(yè)棋手風度。
棋迷也不喜歡看徐奉洙的棋,覺得“太亂”不好看。而且徐奉洙在國內(nèi)也不被視為和曹薰鉉一個級別的棋手。韓國四大天王中,曹薰鉉、劉昌赫、李昌鎬都毫無爭議,徐奉洙則被認為是為了湊個數(shù)??梢韵胍?,徐奉洙有多憋屈。
不要說當時,就是現(xiàn)在,說徐奉洙是超一流棋手,還是會有一大群人不認可。這就是成見!“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搬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