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愛因斯坦的三次演講

2021-06-03 14:30 作者:瞬龍月時夜  | 我要投稿


本文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

“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chǔ),我叫他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于客觀世界——那個在科學與藝術(shù)工作領(lǐng)域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么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chǎn)、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p>

“學校的目標應(yīng)當是培養(yǎng)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這些人把為社會服務(wù)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價值?!?/p>

“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沒有被那些通過學校和報紙而起作用的商業(yè)利益和政治利益加以有計劃的破壞,那么戰(zhàn)爭這個妖魔早就該絕跡了。”

****************************************

演講一:我的信仰——愛因斯坦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時的演講辭

我們這些總有一死的人的命運是多么奇特呀!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作一個短暫的逗留;目的何在,卻無所知,盡管有時自以為對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從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guān)系著我們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jié)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lǐng)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lǐng)受的東西。我強烈地向往著簡樸的生活,我認為階級的區(qū)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憑借的是以暴力為根據(jù)。我也相信,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會有那種在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每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迫,而且還要適應(yīng)內(nèi)心的必然。叔本華(Schopenhauer)說,“人能夠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雹?這句話從我青年時代起,就對我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啟示;在自己和別人生活面臨困難的時候,它總是使我得到安慰,并且永遠是寬容的源泉。這種體會可以寬大為懷地減輕那種容易使人氣餒的責任感,也可以防止我們過于嚴肅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它還導致一種特別給幽默以應(yīng)有地位的人生觀。

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的觀點看來,我總覺得是愚蠢可笑的??墒敲總€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chǔ),我叫他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于客觀世界——那個在科學與藝術(shù)工作領(lǐng)域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么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chǎn)、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我對社會正義和社會責任的強烈感覺,同我顯然的對別人和社會直接接觸的冷漠,兩者總是形成古怪的對照。我實在是一個“孤獨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屬于我的國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親人;在所有這些關(guān)系面前,我總是感覺到有一定距離并且需要保持孤獨——而這種感受正與年俱增。人們會清楚地發(fā)覺,同別人的相互了解和協(xié)調(diào)一致是有限度的,但這不足惋惜。這樣的人無疑有點失去他的天真無邪和無憂無慮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不為別人的意見、習慣和判斷所左右,并且能夠不受誘惑要去把他的內(nèi)心平衡建立在這樣一些不可靠的基礎(chǔ)之上。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義。讓每一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崇拜的偶像。我自己受到了人們過分的贊揚和尊敬,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過錯,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勞,而實在是一種命運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們有一種愿望,想理解我以自己的微薄綿力通過不斷的斗爭所獲得的少數(shù)幾個觀念,而這種愿望有很多人卻未能實現(xiàn)。我完全明白,一個組織要實現(xiàn)它的目的,就必須有一個人去思考,去指揮,并且全面擔負起責任來。但是被領(lǐng)導的人不應(yīng)該受到強迫,他們必須有可能來選擇自己的領(lǐng)袖。在我看來,強迫的專制制度很快就會腐化墮落。因為暴力所招引來的總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總是由無賴來繼承,這是一條千古不易的規(guī)律。就是這個緣故,我總是強烈地反對今天我們在意大利和俄國所見到的那種制度。② 象歐洲今天所存在的情況,使得民主形式受到了懷疑,這不能歸咎于民主原則本身,而是由于政府的不穩(wěn)定和選舉中與個人無關(guān)的特征。我相信美國在這方面已經(jīng)找到了正確的道路。他們選出一個任期足夠長的總統(tǒng),他有充分的權(quán)力來真正履行他的職責。另一方面在德國的政治制度③中,我所重視的是,它為救濟患病或貧困的人作出了比較廣泛的規(guī)定。在人類生活的壯麗行列中,我覺得真正可貴的,不是政治上的國家,而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有感情的個人,是人格;只有個人才能創(chuàng)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東西,而群眾本身在思想上總是遲鈍的,在感覺上也是遲鈍的。④

講到這里,我想起了群眾生活中最壞的一種表現(xiàn),那就是使我所厭惡的軍事制度。一個人能夠洋洋得意地隨著軍樂隊在四列縱隊里行進,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使我對他輕視。他所以長了一個大腦,只是出于誤會;單單一根脊髓就可以滿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國家的這種罪惡淵藪應(yīng)當盡快加以消滅。由命令而產(chǎn)生的勇敢行為,毫無意義的暴行,以及在愛國主義名義下一切可惡的胡鬧,所有這些都使我深惡痛絕!在我看來,戰(zhàn)爭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寧愿被千刀萬刮,也不愿參與這種可憎的勾當。⑤盡管如此,我對人類的評價還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沒有被那些通過學校和報紙而起作用的商業(yè)利益和政治利益加以有計劃的破壞,那么戰(zhàn)爭這個妖魔早就該絕跡了。

我們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經(jīng)驗是神秘的經(jīng)驗。它是堅守在真正藝術(shù)和真正科學發(fā)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誰要是體驗不到它,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他就無異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就是這種神秘的經(jīng)驗——雖然摻雜著恐怖——產(chǎn)生了宗教。我們認識到某種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東西存在,感覺到那種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為我們所感受到的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正是這種認識和這種情感構(gòu)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這個意義上,而且也只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是一個具有深摯宗教感情的人。我無法想象一個會對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加以賞罰的上帝,也無法想象它會有象在我們自己身上所體驗到的那樣一種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個人在肉體死亡以后還會繼續(xù)活著;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由于恐懼或者由于可笑的唯我論,去拿這種思想當寶貝吧!我自己只求滿足于生命永恒的奧秘,滿足于覺察現(xiàn)存世界的神奇結(jié)構(gòu),窺見它的一鱗半爪,并且以誠摯的努力去領(lǐng)悟在自然界中顯示出來的那個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極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注釋]
① 叔本華這句話的德文原文是:“Ein Mensch kann zwar tun, was er will, aber nichi wollen, was er will.”——編譯者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愛因斯坦承認他在戰(zhàn)前很長一段時期受了反蘇宣傳的影響,以后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一些改變。參見他1942年10月25 日在美國“猶太人支援俄國戰(zhàn)爭公會”一次宴會上的演講和1950年3月16日給美國反共“理論家”胡克的一封信?!幾g者
③ 指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時建立,1933年被希特勒推翻的“魏瑪(Wei mar)共和國”。本文最初發(fā)表時用的不是“德國的政治制度”,而是“我們的政治制度”?!幾g者
④ 愛因斯坦由于目睹了德國軍國主義的泛濫和法西斯瘟疫的蔓延,對群眾和群眾運動產(chǎn)生了非常錯誤的看法,這種錯誤看法也常在別的文章中流露出來?!幾g者
⑤ 1933年7月以后,愛因斯坦改變了這種絕對的反戰(zhàn)態(tài)度,積極號召反法西斯力量武裝起來,以打擊法西斯的武裝侵略。參見1933年7月20 日給A.納翁的信?!幾g者

﹝此文最初發(fā)表在1930年出版的《論壇和世紀》(Forum and century),84卷,193-194頁,“論壇”叢書第13種《當代哲學》上。當時用的標題是“我的信仰”(What I believe)。——編譯者﹞
摘自《紀念愛因斯坦譯文集》,趙中立,許良英編,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79年版。

******************************************

演講二:培養(yǎng)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

在紀念的日子里,通常需要回顧一下過去,尤其是要懷念一下那些由于發(fā)展文化生活而得到特殊榮譽的人們。這種對于我們先輩的紀念儀式確實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因為這種對過去最美好事物的紀念,必定會鼓勵今天善良的人們?nèi)ビ赂見^斗。但這種懷念應(yīng)當由從小生長在這個國家并熟悉它的過去的人來做,而不應(yīng)當把這種任務(wù)交給一個像吉卜賽人那樣到處流浪并且從各式各樣的國家里收集了他的經(jīng)驗的人。這樣,剩下來我能講的就只能是超乎空間和時間條件的、但同教育事業(yè)的過去和將來都始終有關(guān)的一些問題。

進行這一嘗試時,我不能以權(quán)威自居,特別是因為各時代的有才智的善良的人們都已討論過教育這一問題,并且無疑已清楚地反復(fù)講明他們對于這個問題的見解。在教育學領(lǐng)域中,我是個半外行,除了個人經(jīng)驗和個人信念以外,我的意見就沒有別的基礎(chǔ)。那么我究竟是憑著什么而有膽量來發(fā)表這些意見呢?如果這真是一個科學的問題,人們也許就因為這樣一些考慮而不想講話了。但是對于能動的人類的事務(wù)而言,情況就不同了,在這里,單靠真理的知識是不夠的;相反,如果要不失掉這種知識,就必須以不斷的努力來使它經(jīng)常更新。它像一座矗立在沙漠上的大理石像,隨時都有被流沙掩埋的危險。為了使它永遠照耀在陽光之下,必須不斷地勤加拂拭和維護。我就愿意為這工作而努力。

學校向來是把傳統(tǒng)的財富從一代傳到一代的最重要機構(gòu)。同過去相比,在今天就更是這樣。由于現(xiàn)代經(jīng)濟生活的發(fā)展,家庭作為傳統(tǒng)和教育的承擔者,已經(jīng)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來,人類社會的延續(xù)和健全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學校。有時,人們把學校簡單地看作一種工具,靠它來把最大量的知識傳授給成長中的一代。但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要為活人服務(wù)。它應(yīng)當在青年人中發(fā)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質(zhì)和才能。但這并不意味著應(yīng)當消滅個性,使個人變成僅僅是社會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螞蟻那樣。因為由沒有個人獨創(chuàng)性和個人志愿的統(tǒng)一規(guī)格的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fā)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相反,學校的目標應(yīng)當是培養(yǎng)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這些人把為社會服務(wù)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價值。就我所能作判斷的范圍來說,英國學校制度最接近于這種理想的實現(xiàn)。

但是人們應(yīng)當怎樣來努力達到這種理想呢?是不是要用講道理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呢?完全不是。言辭永遠是空的,而且通向毀滅的道路總是和多談理想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但是人格絕不是靠所聽到的和所說出來的言語而是靠勞動和行動來形成的。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初入學的兒童第一次學寫字便是如此,大學畢業(yè)寫博士論文也是如此,簡單地默記一首詩,寫一篇作文,解釋和翻譯一段課文,解一道數(shù)學題目,或在體育運動的實踐中,也都是如此。但在每項成績背后都有一種推動力,它是成績的基礎(chǔ),而反過來,計劃的實現(xiàn)也使它增長和加強。

這里有極大的差別,對學校的教育價值關(guān)系極大。同樣工作的動力,可以是恐怖和強制,追求威信榮譽的好勝心,也可以是對于對象的誠摯興趣,和追求真理與理解的愿望,因而也可以是每個健康兒童都具有的天賦和好奇心,只是這種好奇心很早就衰退了。同一工作的完成,對于學生教育影響可以有很大差別,這要看推動工作的主因究竟是對苦痛的恐懼,是自私的欲望,還是快樂和滿足的追求。

沒有人會認為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態(tài)度對塑造學生的心理基礎(chǔ)沒有影響。我以為對學校來說最壞的事,是主要靠恐嚇、暴力和人為的權(quán)威這些辦法來進行工作。這種做法傷害了學生的健康的感情、誠實的自信;它制造出的是順從的人。這樣的學校在德國和俄國成為常例;在瑞士,以及差不多在一切民主管理的國家也都如此。要使學校不受到這種一切禍害中最壞的禍害的侵襲,那是比較簡單的。只允許教師使用盡可能少的強制手段,這樣教師的德和才就將成為學生對教師的尊敬的唯一源泉。

第二項動機是好勝心,或者說得婉轉(zhuǎn)些,是期望得到表揚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沒有這種精神刺激,人類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一個人希望得到他同類贊許的愿望,肯定是社會對他的最大約束力之一。

但在這種復(fù)雜感情中,建設(shè)性同破壞性的力量密切地交織在一起。要求得到表揚和贊許的愿望,本來是一種健康的動機;但如果要求別人承認自己比同學、伙伴們更高明、更強有力或更有才智,那就容易產(chǎn)生極端自私的心理狀態(tài),而這對個人和社會都有害。

因此,學校和教師必須注意防止為了引導學生努力工作而使用那種會造成個人好勝心的簡單化的方法。達爾文的生存競爭以及同它有關(guān)的選擇理論,被很多人引證來作為鼓勵競爭精神的根據(jù)。有些人還以這樣的辦法試圖偽科學地證明個人之間的這種破壞性經(jīng)濟競爭的必然性。但這是錯誤的,因為人在生存競爭中的力量全在于他是一個過著社會生活的動物。正像一個蟻垤里螞蟻之間的交戰(zhàn)說不上什么是為生存競爭所必需的,人類社會中成員之間的情況也是這樣。 因此,人們必須防止把習慣意義上的成功作為人生目標向青年人宣傳。因為一個獲得成功的人從他人那里所取得的,總是無可比擬地超過他對他們的貢獻。

然而看一個人的價值應(yīng)當是從他的貢獻來看,而不應(yīng)當看他所能取得的多少。在學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在工作和工作的結(jié)果中的樂趣,以及對這些結(jié)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啟發(fā)并且加強青年人的這些心理力量,我看這該是學校的最重要的任務(wù)。只有這樣的心理基礎(chǔ),才能引導出一種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財富——知識和藝術(shù)技能。

要啟發(fā)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才能,當然不像使用強力或者喚起個人好勝心那樣容易,但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更有價值。關(guān)鍵在發(fā)展于孩子們對游戲的天真愛好和獲得他人贊許的天真愿望,引導他們?yōu)榱松鐣男枰獏⑴c到重要的領(lǐng)域中去。這種教育的主要基礎(chǔ)是這樣一種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動能力和人們的謝意。如果學校從這樣的觀點出發(fā)勝利完成了任務(wù),它就會受到成長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學校規(guī)定的課業(yè)就會被他們當作禮物來領(lǐng)受。我知道有些兒童就對學習時間比對假期還要喜愛。

這樣一種學校要求教師在他的本行成為一個藝術(shù)家。為了能在學校中養(yǎng)成這種精神,我們能夠做些什么呢?對于這一點,正像沒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一個人永遠健康一樣,萬應(yīng)靈丹是不存在的。但是還有某些必要的條件是可以滿足的。

首先,教師應(yīng)當在這樣的學校成長起來。其次,在選擇教材和教學方法上,應(yīng)當給教師很大的自由。因為強制和外界壓力無疑也會扼殺他在安排他的工作時所感到的樂趣。如果你們一直在專心聽我的想法,那么有件事或許你們會覺得奇怪。我詳細講到的是,我認為應(yīng)當以什么精神教導青少年。但我既未講到課程設(shè)置,也未講到教學方法。譬如說究竟應(yīng)當以語文為主,還是以科學的專業(yè)教育為主?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照我看來,這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過體操和遠足活動訓練了肌肉和體力的耐勞性,以后他就會適合任何體力勞動。腦力上的訓練,以及智力和手藝方面技能的鍛煉也類似這樣。因此,那個詼諧的人確實講得很對,他這樣來定義教育:“如果人們忘掉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本褪沁@個原因,我對于遵守古典文史教育制度的人同那些著重自然科學教育的人之間的爭論,一點也不急于想偏袒哪一方。

另一方面,我也要反對把學??醋鲬?yīng)當直接傳授專門知識和在以后的生活中直接用到的技能的那種觀點。生活的要求太多種多樣了,不大可能允許學校采用這樣專門的訓練。除開這一點,我還認為應(yīng)當反對把個人作為死的工具。學校的目標始終應(yīng)當是使青年人在離開它時具有一個和諧的人格,而不是使他成為一個專家。照我的見解,這在某種意義上,即使對技術(shù)學校也是正確的,盡管它的學生所要從事的是完全確定的專業(yè)。學校始終應(yīng)當把發(fā)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應(yīng)當把取得專門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chǔ),并且學會了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就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其主要訓練在于獲得細節(jié)知識的人來,他會更好地適應(yīng)進步和變化最后,我要再一次強調(diào)一下,這里所講的,雖然多少帶有點絕對肯定的口氣,其實,我并沒有想要求它比個人的意見具有更多的意義。而提出這些意見的人,除了在他做學生和教師時積累起來的個人的經(jīng)驗以外,再沒有別的什么東西來做他的根據(jù)。

********************************************

演講三:探索的動機

提要:這是愛因斯坦于1918年4月在柏林物理學會舉辦的麥克斯·普朗克六十歲生日慶祝會上的講話。講稿最初發(fā)表在1918年出版的《慶祝麥克斯·普朗克60壽辰:德國物理學會演講集》。1932年愛因斯坦將此文略加修改,作為普朗克文集《科學往何處去?》的序言。(本文選自《愛因斯坦文集》,商務(wù)印書館,1976年)

在科學的廟堂里有許多房舍,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樣,而引導他們到那里去的動機也實在各不相同。有許多人所以愛好科學,是因為科學給他們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學是他們自己的特殊娛樂,他們在這種娛樂中尋求生動活潑的經(jīng)驗和對他們自己雄心壯志的滿足;在這座廟堂里,另外還有許多人所以把他們的腦力產(chǎn)物奉獻在祭壇上,為的是純粹功利的目的。如果上帝有位天使跑來把所有屬于這兩類的人都趕出廟堂,那末聚集在那里的人就會大大減少,但是,仍然還有一些人留在里面,其中有古人,也有今人。我們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這也就是我們所以愛戴他的原因。

我很明白,我們剛才在想象隨便驅(qū)逐許多卓越的人物,他們對建筑科學廟堂有過很大的也許是主要的貢獻;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的天使也會覺得難于作出決定。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如果廟堂里只有被驅(qū)逐的那兩類人,那末這座廟堂決不會存在,正如只有蔓草就不成其為森林一樣。因為,對于這些人來說,只要有機會,人類活動的任何領(lǐng)域都會去干;他們究竟成為工程師、官吏、商人還是科學家,完全取決于環(huán)境?,F(xiàn)在讓我們再來看看那些為天使所寵愛的人吧。

他們大多數(shù)是相當怪癖、沉默寡言和孤獨的人,但盡管有這些共同特點,實際上他們彼此之間很不一樣,不象被趕走的那許多人那樣彼此相似。究竟是什么把他們引到這座廟堂里來的呢?這是一個難題,不能籠統(tǒng)地用一句話來回答。首先我同意叔本華(Schopenhauer)所說的,把人們引向藝術(shù)和科學的最強烈的動機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沉悶,是要擺脫人們自己反復(fù)無常的欲望的桎梏。一個修養(yǎng)有素的人總是渴望逃避個人生活而進入客觀知覺和思維的世界;這種愿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囂擁擠的環(huán)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靜的生活,在那里透過清寂而純潔的空氣,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為永恒而設(shè)計的寧靜景色。

除了這種消極的動機以外,還有一種積極的動機。人們總想以最適當?shù)姆绞疆嫵鲆环喕暮鸵最I(lǐng)悟的世界圖像;于是他就試圖用他的這種世界體系(cosmos)來代替經(jīng)驗的世界,并來征服它。這就是畫家、詩人、思辨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所做的,他們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各人把世界體系及其構(gòu)成作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點,以便由此找到他在個人經(jīng)驗的狹小范圍內(nèi)所不能找到的寧靜和安定。

理論物理學家的世界圖像在所有這些可能的圖像中占有什么地位呢?它在描述各種關(guān)系時要求盡可能達到最高的標準的嚴格精密性,這樣的標準只有用數(shù)學語言才能達到。另一方面,物理學家對于他的主題必須極其嚴格地加以控制:他必須滿足于描述我們的經(jīng)驗領(lǐng)域里的最簡單事件。企圖以理論物理學家所要求的精密性和邏輯上的完備性來重現(xiàn)一切比較復(fù)雜的事件,這不是人類智力所能及的。高度的純粹性、明晰性和確定性要以完整性為代價。但是當人們畏縮而膽怯地不去管一切不可捉摸和比較復(fù)雜的東西時,那末能吸引我們?nèi)フJ識自然界的這一渺小部分的究竟又是什么呢?難道這種謹小慎微的努力結(jié)果也夠得上宇宙理論的美名嗎?

我認為,是夠得上的;因為,作為理論物理學結(jié)構(gòu)基礎(chǔ)的普遍定律,應(yīng)當對任何自然現(xiàn)象都有效。有了它們,就有可能借助于單純的演繹得出一切自然過程(包括生命)的描述,也就是說得出關(guān)于這些過程的理論,只要這種演繹過程并不太多地超出人類理智能力。因此,物理學家放棄他的世界體系的完整性,倒不是一個什么根本原則性的問題。

物理學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體系就能用單純的演繹法建立起來。要通向這些定律,沒有邏輯的道路,只有通過那種以對經(jīng)驗的共鳴的理解為依據(jù)的直覺,才能得到這些定律。由于有這種方法論上的不確定性,人們可以假定,會有許多個同樣站得住腳的理論物理體系;這個看法在理論上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物理學的發(fā)展表明,在某一時期,在所有可想到的構(gòu)造中,總有一個顯得別的都高明得多。凡是真正深入研究過這問題的人,都不會否認唯一地決定理論體系的,實際上是現(xiàn)象世界,盡管在現(xiàn)象和它們的理論原理之間并沒有邏輯的橋梁;這就是萊布尼茲(Leibnitz)非常中肯地表述過的“先定的和諧”。物理學家往往責備研究認識論者沒有給予足夠的注意。我認為,幾年前馬赫和普朗克之間所進行的論戰(zhàn)的根源就在于此。

渴望看到這種先定的和諧,是無窮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我們看到,普朗克就是因此而專心致志于這門科學中的最普遍的問題,而不是使自己分心于比較愉快的和容易達到的目標上去。我常常聽到同事們試圖把他的這種態(tài)度歸因于非凡的意志力和修養(yǎng),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促使人們?nèi)プ鲞@種工作的精神狀態(tài)是同信仰宗教的人或談戀愛的人的精神狀態(tài)相類似的;他們每天的努力并非來自深思熟慮的意向或計劃,而是直接來自激情。我們敬愛的普朗克就坐在這里,內(nèi)心在笑我像孩子一樣提著第歐根尼的燈籠鬧著玩。我們對他的愛戴不需要作老生常談的說明。祝愿他對科學的熱愛繼續(xù)照亮他未來的道路,并引導他去解決今天物理學的最重要的問題。這問題是他自己提出來的,并且為了解決這問題他已經(jīng)做了很多工作。祝他成功地把量子論同電動力學、力學統(tǒng)一于一個單一的邏輯體系里。


愛因斯坦的三次演講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长沙县| 同心县| 廉江市| 靖州| 修文县| 静乐县| 岑巩县| 平泉县| 定兴县| 白河县| 南丹县| 海丰县| 伊吾县| 姚安县| 上思县| 化德县| 高要市| 获嘉县| 肥西县| 德州市| 洛南县| 赫章县| 藁城市| 巴青县| 左贡县| 苗栗市| 阜阳市| 东辽县| 道孚县| 深泽县| 辽宁省| 霍邱县| 馆陶县| 古田县| 皮山县| 连州市| 濉溪县| 望谟县| 理塘县| 逊克县|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