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用了三年的劉海屏,為什么很快在國產(chǎn)機中“失寵”?
在iPhone X發(fā)布后,劉海屏設計可謂是當時最火熱的全面屏方案。記得在2018年里,無論是高端旗艦還是低端入門機型,很多產(chǎn)品的正面都是借鑒了iPhone X。不過有趣的是,這一現(xiàn)象持續(xù)不了多久,因為在2018年下半年后,很多廠商開始拋棄了這一設計,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蘋果使用劉海屏的原因,主要是為了Face ID。因為使用了全面屏設計,不得不拋棄到Touch ID。但又得保證手機的安全性,F(xiàn)ace ID這時就登場了,而且較Touch ID指紋識別有更高的安全性,解鎖步驟也相對方便,當然了,蘋果還表示這一技術代表著未來。

不過實現(xiàn)Face ID功能的元件就比較多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劉海中放下了前置攝像頭、泛光感應、點陣投影器、紅外鏡頭等。而按照現(xiàn)在技術,這些元器件還無法放于屏下或者邊框中,只能這樣占據(jù)屏幕的部分。不過之前有消息稱,今年的iPhone 12系列會有一款機型將Face ID繼承于邊框中,從而實現(xiàn)真全面屏。

再來看下國產(chǎn)手機,使用劉海屏的原因主要可以分成兩種。其一就是確實在劉海里面集成了3D面部識別,代表機型的主要有華為Mate 20 Pro、30 Pro;其二就是純粹的跟風行為,這里就不再一一舉例有哪些手機了。而消費者對于第二種行為也是比較反感的,所以廠商們也不得不做出改變,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國產(chǎn)手機在全面屏時代的百花齊放。

目前最火熱的全面屏方案主要是挖孔設計,其次就要屬升降式全面屏了。當然了,也有一些比較小眾的設計,比如保留了極小的額頭和下巴,像魅族16s系列;再者就是副屏設計和滑蓋設計,但人氣就很一般了,或許是不大實用。

當然了,當下的所有全面屏方案都只是過渡階段,從劉海屏到現(xiàn)在很火熱的挖孔設計,手機的屏占比確實越來越高了。而且在去年,小米還做了大膽的嘗試,推出了一種環(huán)繞屏方案,使得小米MIX α的屏占比達到了180.6%,產(chǎn)品是很驚艷,不過可惜的是該機還沒有量產(chǎn)。

最后,現(xiàn)在國產(chǎn)手機也即將攻破一道難題,那就是屏下攝像頭方案已經(jīng)不遠了,即將攝像頭放于屏幕之下,從而實現(xiàn)真全面屏。之前,OV已經(jīng)展示了相關的工程機,或許今年下半年我們就可以看到屏下攝像頭的手機了,如果到時無劉海的iPhone 12也出現(xiàn)了,想必又是一場“大戰(zh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