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手王原型:《一人之下》漫畫 635話解析
寫在開頭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婺江墨客。前段時間墨客去東北做客,還順便去了一趟透天窟窿,雖然期間有杜蘇芮和卡努的雙重夾擊,但也還算運氣不錯有驚無險的回來了。這兩周多的劇情還在老李拜師事件的范疇內(nèi),墨客就把上周的內(nèi)容也串聯(lián)起來,湊一塊和各位看官聊聊。
這“師徒互擇”里的門道。

師徒如父子
幾乎一切以技藝為內(nèi)容的文化傳承無不有賴于建立師徒關(guān)系而達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世代傳承中,許多傳承人都恪守著“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的信條,實踐著心目中的擇徒理念,正所謂“法不輕授,道不輕傳”。這不僅是出于對師門祖訓(xùn)的負責,更關(guān)系到整個師門未來的榮辱和興衰。尤其對于衣缽弟子,擇徒的標準更是嚴苛,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考察才能最后定奪,而在這期間師傅通過考察徒弟對待日常生活中“雜活”的態(tài)度和能力,決定最后要不要把自己的“行家絕技”傾囊相授。
需知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所以,千萬別小看了這個“學(xué)前班”??!

師擇徒:非人勿傳
師傅們雖已都是老江湖,但這里面仍有一定看走眼的風險,歷史上和影視作品里“背叛師門”和“誤人子弟”的例子俯拾即是。作為師父選擇弟子往往秉“得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的原則,賢人不易有,但非其人而傳,后果就會非常嚴重。
五代時的著名道士譚峭道法高深,受到南唐宰相宋齊丘的尊崇,譚峭在撰寫完《化書》之后,第一時間請宋齊丘為書作序,卻被宋齊丘竊為己作,甚至謀殺譚峭,所幸譚峭命大僥幸生還,[1]這就是所傳非人的后果。

特別是三一門逆生三重這門“異能”,本身就有著相當大的修行風險。即便弟子天賦才情夠高可以入門,但也存在“闖關(guān)失敗禍延己身”的風險。
在這點上,左若童甚至用唐門丹噬的生死關(guān)來作比較,就算不至于身死當場,但也會廢了一身修為,哪怕如尋常人一樣行動都是妄想。因而,哪怕退一萬步老李真的“演”出個誠心誠意,左若童也得考慮會不會誤人子弟。這一點上,左門長對待陸瑾,也要在拜師后讓其掂量再三,要讓陸家長輩知曉風險。

在現(xiàn)實中的傳武領(lǐng)域內(nèi),類似的修行門檻也是存在的。
以前武行中有個說法,不教傻的,也不教精的。傻的學(xué)不會,精的呢?這種人缺敬畏,太傲慢了。這可不是墨客刻意編排李慕玄和劉得水啊,那都是老武行里的傳統(tǒng)。
都說老武行講究“過三關(guān)”,遭得住這個罪,受的了這個刑,才能往道上走?;竟ζ綍r看不出作用,在整個體系中也不起眼,世人都喜歡內(nèi)容豐富、樣式繁多的招式和技法,然而在遭遇危險時,那些招式技法往往靠不住,真正能救命的,還是那些不起眼的基本功。

漫畫中除了丹噬生死關(guān),類似這種傳道門檻的案例其實都不少。
且不說紫陽真人為了尋找那個“100%誠”的傳人,設(shè)置了二十四節(jié)谷三車力鍛造出人造異人,又用“何為人”與“誠”這兩重心理難關(guān),就為了挑出那個萬中無一的“赤子”。

就目前世間流傳的異人流派也都有門檻,不是什么人都能輕易入門的。
兇險如八奇技,風后奇門挑人,不是那塊料你就得困在內(nèi)景里一輩子;六庫仙賊更挑人,沒有強大的心性耐不住長生的孤寂和吃人的欲望,一步踏錯就逾越了“做人”的底線。

尋常如術(shù)字門何遠,沒拜對老師也會浪費一身天賦蹉跎半生;拳擊手劉當,不是異人那塊料找不到法門,就算跟著異人學(xué)藝,師父肯教,他也學(xué)不會,不行就是不行。

作為傳道受業(yè)解惑的師父,甄選弟子自然不想誤人子弟,更不希望所傳非人,自然要多重考較,老李的問題就出在他太精了,太明白別人要什么了,不論是學(xué)孫猴子夾起尾巴做人,還是學(xué)張子房不卑不亢想來一出“圯上受書[2]”,他總能“演”出一副謙恭好學(xué)、身心端正的模樣。
但可這是修行?。?/p>
修行是不能靠演的,這又不是巫優(yōu)的神格面具,靠“演”來盜取力量。修行修的是自身,《龍門心法》中說“道者,以誠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過不了“誠”這一關(guān),就是再“仰慕玄門”,終究也只能是“仰慕”了。

徒擇師:師從吾心
自古徒擇師,必具參學(xué)之眼;如其不然,己眼不明,又遇瞎師,一蟹不如一蟹,虛度歲月,永無出期,一片狼藉,可不慎哉?
《魏書·徐遵明傳》中記載,徐遵明自幼好學(xué),17歲起開始游學(xué),曾先后從學(xué)于上黨(今山西長治)的王聰、燕趙的張吾貴、范陽(今河北涿州)的孫買德,但從學(xué)“每不終業(yè)”,時間均不過一年。好友田猛略勸曰“君年少從師,每不終業(yè),……如此用意,終恐無成?!毙熳衩鲃t回答,自己之所以“每不終業(yè)”,在于“凡所講說,不愜吾心”,而學(xué)須依從“真師”,這個“真師”便是“吾心”。
那老李的“心”到底在追求啥?

老李他爸作為三一門的大金主,結(jié)交的各路江湖異人也相當多,但拜入三一門也是遵從李慕玄自己的想法,所謂“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就李慕玄來說,之所以想拜在三一門下,也是因為聽人所說,逆生三重水平如何之高,有真才實學(xué),才會投其門下。
就像左若童問李慕玄“為什么要拜入三一門下”,老李的“真實原因”便是——得法成仙。

在看待李慕玄為啥會是這個追求之前,我們先要咱在老李人生經(jīng)歷的角度上去思考。
老李出自商賈之家,家道殷實,還是三一門這種大玄門的大金主。而且他生來不需要考慮繼承家業(yè)的問題,哥哥們已經(jīng)可以接班了用不上他幫忙。老李,不,此刻的小李就是個含著金湯匙的小少爺。享受生活,追求夢想是他的特權(quán)。
李慕玄又是個天生聰慧的主,接人待物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成熟心性,哪怕在鄉(xiāng)里胡鬧闖禍也不會招致惡言,哪怕是摸到了上山的門徑也能在同伴面前閉口不言,他的心性是狡黠且高傲自負的。

修佛的人都知道,佛是福慧兩足尊。
“兩足尊”也稱為“明行足”,明足代表智慧圓滿,行足代表福德圓滿,“兩足尊”的意思就是?;蹆勺悖裁炊紙A滿了。修佛修道都是同樣的道理,凡人在世間走一遭也遵循這個邏輯。
人只有在物質(zhì)基礎(chǔ)滿足且智慧高超時,才會去思考生死的問題。
人家啥都見識過,才會去思考脫離低級趣味的事。
當年的李慕玄如此,如今的王也不也這樣?

這倆人都是懂得他人想要什么的人,但回過頭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卻往往被人忽略。也不怪別人忽略,絕大多數(shù)的人其實還達不到他們所處的位置。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西游記·第一回 》
在物質(zhì)精神的“兩足尊”之后,人必然會去思考生死的問題,當了皇帝想成仙,這堆人間事,統(tǒng)統(tǒng)不值得!

鬼手王考據(jù)

漫畫中的這位鬼手王的原型,相信很多朋友會以為是現(xiàn)實中的“鬼手王”王保合,但要是按照時間線,更有可能是其祖父“江湖八大怪”之一的王玉林或者是其父王福壽。

世人所熟知的“鬼手王”王保合,他一家三代都是雜技世家。王保合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在北京天橋擺攤賣藝,祖父王玉林還有一個“江湖八大怪之一”的名號,在北京天橋小有名氣。6歲時,家境貧寒的王保合就跟著父親到天橋賣藝,他輔助父親的節(jié)目,表演一些基本功。1951年,長大后的王保合回到吳橋,自己拉班子演出;1958年,他加入了吳橋馬戲雜技團,成了一名正式雜技演員,他有兩手絕活“三仙歸洞”和“縮骨軟功”。

漫畫中這位鬼手王雖然施展的并非“三仙歸洞”的藏匿功夫,而是隔空超控飛球的技法(高度疑似倒轉(zhuǎn)八方),但其表演的場地上卻又這明顯是“三仙歸洞”的三扣海碗。

“天橋八大怪”王玉林生平:
1893年出生于吳橋縣楊家寺鄉(xiāng)乜莊。
1919年在大連拜“亞細亞魔術(shù)團”韓景文【韓家魔術(shù)大師】為師,習(xí)得縮骨功,擅長雜技表演節(jié)目《九連環(huán)》和《仙人摘豆》。
1928年一路北上,沿街賣藝,奔往北平,在天橋撂地賣藝,組建“北京大馬戲團”。期間闖出“卸索大王”的外號,名列“天橋八大怪”之一。
1929年攜家人赴朝鮮演出。
1937年在德州、濰坊、青島等地戲院、茶樓獻藝。
1953年回到家鄉(xiāng),參加了吳橋馬戲雜技團第二十三團,擔任團長。
1958年調(diào)滄縣雜技團,他的孫子王保合也在同年加入雜技團。
1959年到天津市雜技團主要從事教學(xué)工作,由于他對雜技做出了杰出貢獻,66年當選為天津市人民代表。
1972年4月,王玉林病逝于天津軍糧城,享年八十歲。


拋球雜技:跳丸

相信絕大多數(shù)讀者看到這段拋球動作時,所會聯(lián)想到的都是“倒轉(zhuǎn)八方”的異能異術(shù)。但墨客在這偏要多較個真。鬼手王的這段動作也叫“拋球雜技”,是一種中西方雜技界都非常常見的戲法,比較又代表性的就是西方馬戲團小丑的拋球表演,且常見的也是3個小球或者帽子,所以這種西方也被叫做“帽子戲法”。
但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拋球表演者一次最多能拋接到幾個球呢?

說個冷知識:
雜耍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目前是拋接11個球(創(chuàng)下該紀錄的是英國雜耍大師Alex Barron,實際上他的最高紀錄已經(jīng)達到了14個球,但這一成績還沒有被吉尼斯收入)

這種拋接球已經(jīng)完全沒有任何觀賞性了,就是依次向空中拋出十四個球,再依次接住,說白了就是一拋一接,不能反復(fù)重復(fù),15個球就做不到了,別小看就多這一個球,因為每多加一個球難度會依次倍增,14個球已經(jīng)是人類極限了。
因此,就憑這一手,鬼手王能夠一次拋球12個以上,不論是放在當時,還是如今,都已經(jīng)是站在技法和人體的巔峰,自然是有資格說那句“機云社那些猴崽子也配和我比?”

這種拋球雜技在古代被稱為:跳丸。
雜技表演最早見于史料記載的項目是弄丸,就是用雙手拋接七至九個丸鈴之物的手技,又有拋接劍的,稱為“跳劍”,技術(shù)高的可拋接七把劍。據(jù)史料《尚書》記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莊子》中有“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前者說的是把石頭當作飛來去器,在兩手中輪替拋接,空中滿是飛去飛回的石頭,動物也跟著飛起的石頭翩翩起舞。后者是說楚國一個叫宜僚的人在兩軍對壘的陣前,耍弄彈丸,六個在空中飛舞,一個在手中撥弄,使兩軍將士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而和解,起到了不戰(zhàn)而和的神奇效果。



考據(jù)不易,跪求點贊?。?!關(guān)注!??!評論!?。≈x謝?。?!
參考
^《菽園雜記》卷十一:齊邱以酒飲景升(譚峭字景升),虐之盛醉,以革囊裹景升,縫之,投深淵中,奪此以為己書,作序傳世。后有隱者漁淵,獲革囊,剖而視之,一人齁睡囊中。漁者大呼,乃覺。問其姓名,曰:‘我譚景升也。宋齊邱奪我《化書》,沈我于淵。今《化書》曾無行乎?’漁者答曰:‘《化書》行之久也。’景升曰:‘《化書》若行,不復(fù)人世矣。吾睡此囊中,得大休歇,煩君將若囊再縫,而復(fù)投斯淵,是亦愿望?!瘽O者如其言,再沈之。齊邱后為南唐相,不得其死。”宜哉!此記齊邱奪書頗詳,而似涉怪誕?!痘瘯罚兜啦亍分幸嘤兄?,云真人譚景升撰。沈淵事若信有之,景升其所謂真人耶。
^《史記·留侯世家》:良嘗間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绷家蚬种?,跪曰:“諾?!蔽迦掌矫?,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fù)早來?!蔽迦?,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背鲆痪帟?,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彼烊?,無他言,不復(fù)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xí)誦讀之。
鬼手王原型:《一人之下》漫畫 635話解析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