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三萬里”
一開始,我以為這部電影的主角是李白,看了一會er覺得可能是高適,但后來我覺得,這部電影的落腳點應(yīng)該在三萬里。
一提起李白,可能人們會覺得——他灑脫、自由、不拘一格,他是天上的神仙。但其實,他也不過是塵世中尋找方向,在世俗中打過滾的血肉之軀。但正因如此,我們在看他的灑脫與自由,才會有所敬佩與啟悟。
詩人的一生都是浪漫的,也都是曲折的。就像長安三萬里,三萬里繁華、三萬里燈火,但其實,也是三萬里的漫漫長路,三萬里的落寞寂靜。我們看到詩人們曲折求索的一生,也看到他們浪漫的理想、高潔的風(fēng)骨與閃光的靈魂。你看,三萬里路是漫漫的,李白也會為功名所困,但人的思緒與心魂,是無限遼遠、廣闊,絢爛而浪漫的。
追光的美術(shù)一直是沒得說的,看到詩人們一起乘上仙鶴,踏浪逐風(fēng),念著詩句,看著月亮,那個場面真的美的我想哭。
而最后,高適達成了他的功名,李白也回歸了自己的灑脫。你看,路在曲折,再不自由,我們也可以駕馭著美好的心魂,乘著白鶴掠過煙云,到達我們想去的地方。這也是我從先生們身上,學(xué)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所以其實我這里也想說,即使故事內(nèi)容變得新穎、表達方式變得新穎、面向人群更加廣泛,只要所傳達的事情不變,所憧憬、崇敬、追求的東西不變,都是一件好事。)
而這部電影選擇了詩人與詩歌作為載體,也是很令我感動的一點。文字組成的詩歌與文章,其實是充滿遐思與力量的。看到先生們還能在坐在一起,還能在為我們訴說那樣浪漫的理想,我真的很感動。
對于電影與編劇,我確實不是很了解。以上只能算是我看完之后的一點理解。總之,這部電影還是蠻好看的,也確實提供了接受、理解傳統(tǒng)文化與大唐和他的詩人們的新角度與新形式。
標簽:長安三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