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蟲記·屏山·龍華鎮(zhèn)·20180918

????本來想去老君山,但當時好像進不去,就在附近的龍華鎮(zhèn)停了幾天。
????18號下午,找好旅館之后,我覺得天還不太黑,就到旅館周圍轉(zhuǎn)了一圈,順便拍了點東西。

????常見的伴人動物,在很多城市的角落里都能看到,比如重慶的某些地下通道。臺灣譯名為“安德遜蠅虎”。
????由于很容易看到,本種也是一些愛好者用來練手的飼養(yǎng)對象。
????旅館門口是個農(nóng)貿(mào)市場,廣告牌上有一只葉甲,可能是從蔬菜上跑下來的。

????南方比較常見的農(nóng)田昆蟲,印象中曾經(jīng)在綿陽見過。本種的辨認特征是鞘翅末端的黑點,幾乎不可能認錯。
????如果其他的螢葉甲也這么容易辨認,我就爽了。
????旅館后門是一條河,對岸有一片菜地,恰好有橋,我就過去看了看。果不其然,這里可以找到一些半水生的類群。

????一個非常冷門的類群,幼蟲緊貼在水底的巖石上,形態(tài)扁平。成蟲雖然離開了水體,但需要在水中產(chǎn)卵,故不會離開河流太遠。
????與主流的水生昆蟲(如蜻蜓、石蛾或龍虱)相比,泥甲類相當稀有,因而資料也不多,有一個產(chǎn)于臺灣的種與圖中個體相似,但觸角形態(tài)有所不同。
????既然是菜地,就不太可能沒有蝗蟲。

????與之前介紹過的短角異斑腿蝗幾乎完全一致,但觸角沒有那么短,后足股節(jié)的斑紋也略有不同。一般來說,本種被認為是更偏東洋區(qū)的種類,我自己的感受也是如此。
????除了食草動物,營養(yǎng)級更高的捕食者也生活在這片菜地里,不過找起來比較困難,需要特別留意犄角旮旯,比如葉子背面。

????球蛛科有很多漂亮的種類,本種就是其中之一。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屬的中文名與跳蛛科某一個屬的中文名重合,所以中文名叫“麗蛛”的其實還有可能是跳蛛。
????與之前介紹過的條紋隆背蛛一樣,本種腹部的銀色斑塊也是可以擴大或縮小的,這種顏色變化顯然受到蜘蛛自身的控制。
????菜地與河流之間,其實是一條頗為寬闊的步道,步道上有一只蝴蝶,正在享受即將消失的陽光。

????長相很不眼蛺蝶的眼蛺蝶,據(jù)說熱帶的亞種要好看一些,但我沒見過。
????這是這個系列出現(xiàn)的第二種眼蛺蝶,以后至少還會有兩種。
????四川的馬鞭草屬實不少,否則也養(yǎng)不起這么多眼蛺蝶。
????走過菜地之后,可以在路邊雜草里找一找沒拍過的野生植物。

????存疑,香薷的花應該更密集和雜亂一些,但我沒有找到更合適的種類,也許是某個奇怪的亞種。
????有比較濃郁的香味,類似藿香和荊芥,但當?shù)貨]有人食用本種,中醫(yī)也不太喜歡用它,原因不明。
????河邊還有一些水洼,水洼旁邊長著幾叢高大的蓼。

????本種很常見,大多數(shù)個體葉片中心有一塊半月形黑斑,因而十分容易辨認。
????少數(shù)個體沒有黑斑,但也不難,因為它是蓼屬為數(shù)不多的只有四個花瓣的種類,也許在常見的蓼屬植物里,具備四數(shù)花的只有酸模葉蓼一種。
? ? 我以為雜草堆里都是雜草,但我低估了中國人民種植農(nóng)作物的積極性。

????南方有栽培但不太常見的糧食作物,氣質(zhì)很獨特,雖然在北方也能栽培,但我從來沒見過北方人真的種這個。
????變種的拉丁名是為了紀念馬援,薏苡之讒的典故也與之有關(guān)。
????薏米葉多而果少,茂密的葉片是跳蛛絕佳的藏身之處。

????種名存疑,寬胸蠅虎屬的雄性個體長得都差不多,不考慮解剖或測序的情況下,很難準確分辨。
????大多數(shù)跳蛛的一對后側(cè)眼和一對后中眼剛好在背面構(gòu)成一個長方形,而寬胸蠅虎后側(cè)眼距更寬,與后中眼構(gòu)成一個梯形。
????雖然時間已經(jīng)不早了,但訪花昆蟲仍然在活動。

????比較常見的食蚜蠅,大眾臉,與優(yōu)食蚜蠅等食蚜蠅族的大屬都比較接近,資料里給出的分類方法是后足基節(jié)有一對刺,但一般來說沒人會特意拍這個位置。
????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夜蛾們也都還在睡懶覺。

????存疑,雜夜蛾亞科盛產(chǎn)抽象派藝術(shù)家,它們的宗旨是:絕不在翅膀上展現(xiàn)清晰的線條和明確的顏色分布。這就是說,我們甚至很難用文字去描述這些抽象的翅膀。
????園蛛一直是人類居住地附近常見的蜘蛛類群,除了常見的大腹園蛛等,我在鎮(zhèn)上還找到了一些不太常見的種類。

????腹部很簡單的艾蛛,與之前介紹的那些奇行種相比,似乎非常憨厚老實。
????蛛網(wǎng)上的“臟東西”是艾蛛故意擺上去的,由于艾蛛自己也像是一塊垃圾,躲在垃圾堆里面可以有效地降低自己被捕食者選中的概率。吃到一口垃圾的鳥一般不會再來一口。
????本系列之前已經(jīng)介紹過至少兩種短翅蝗蟲,而這里竹林下的短翅蝗蟲又與之前記錄的種類都不同。

????很獨特的小型蝗蟲,后足脛節(jié)是藍色的,這個特征在蝗蟲里不算絕無僅有,但也不算多。
????四川南部是舟形蝗、小蹦蝗這類短翅蝗蟲的分布中心,宜賓甚至有數(shù)個狹域分布的地方種,可惜我一種都沒看到。
????只要草叢夠密,只靠跳躍而放棄飛行的演化路線就有足夠的競爭力。
????秋天到了,菊花開始多了起來。

????常見的野生植物,華東某些地區(qū)以之為野菜,那邊的人喜歡很多植物的嫩芽,比如枸杞。我自己對這些野菜無感,在野外也不會主動吃這類東西。
????不過以人類這種超強的抗毒能力,只要是嚼得動又不難吃的植物嫩芽,幾乎都逃不過盤中餐的命運。這種萬物皆可野菜的習俗可能與我國古代頻發(fā)的饑荒有關(guān),雖然纖維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可以騙過消化系統(tǒng),讓它以為自己已經(jīng)飽了。
????野菜這類不怎么有營養(yǎng)的東西受到某些現(xiàn)代人的追捧,真正有營養(yǎng)的高蛋白食品卻經(jīng)常因為長得太丑而被拒絕,比如下面這位。

????常見的養(yǎng)殖昆蟲,幼蟲水棲,以腐爛的有機物為食,可以將人類無法食用的纖維素等有機物轉(zhuǎn)化為蛋白質(zhì)和脂肪,其轉(zhuǎn)化效率高于脊椎動物。
????然而它長得太丑了,人類不愿意吃,一般用來做飼料,養(yǎng)雞或者養(yǎng)豬。其實,按照能量傳遞的原則,直接吃黑水虻幼蟲是利用效率更高的飲食方式。
????在四川,錦葵科植物是廣受歡迎的花卉,除了常見的蜀葵和木芙蓉,南部亞熱帶區(qū)域的居民還會栽種一些不耐寒的種類。

?? 秋葵屬植物,果實的口感可能與秋葵接近。本種小苞片形態(tài)獨特,幾乎不可能與其他種類混淆。
????主要用來觀賞,基本沒有人吃它。其近緣種倒是經(jīng)常用來食用,除了秋葵,還有一種咖啡黃葵,其種子磨粉泡水,口感類似咖啡,但沒有咖啡因,也許會成為一種無害的飲料。
????我選擇性忽略了很多蒿屬植物,因為蒿屬幾百個種里,我只認識五六個。但偶爾也能碰上我恰好認識的種類。

????總苞白色的蒿,是我見過的蒿中比較漂亮的一種。歐美人很早就將這種原產(chǎn)中國的植物移栽到他們的庭院中,甚至還曾經(jīng)給它評過獎。
????本種的形態(tài)比較多變,歐美栽培的個體與四川原生的個體在花序規(guī)模與形態(tài)上均有比較大的差異。
????這里的植被以禾本科為主,但也有一些闊葉樹,樹上有螞蟻。

????存疑,嘎嘎昆蟲網(wǎng)的圖片與國內(nèi)其他資料中給出的文字描述沖突。臭蟻亞科很多種類比較神秘,我也拿不準。
????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作為一個城鎮(zhèn),不可避免地要有幾棵月季,有月季就有吃月季的蟲子。

????國內(nèi)最常見的兩種三節(jié)葉蜂之一,幼蟲以薔薇屬植物的葉為食,因而國內(nèi)的園林從業(yè)者都不喜歡它。
????我倒是無所謂,甚至看到它還會覺得高興。畢竟,這貨是廣腰亞目最容易得到的種類,膜翅目相關(guān)的科普如果在城市中進行,它就是廣腰亞目唯一指定教學用具。
????又過了一會,天黑了,往回走的過程中,我見了見老朋友。

????這東西大概不需要我來介紹了,隨便一搜就是114514篇中文科普,我有什么復讀的必要嗎?、
????這個小伙汁在最黑的地方藏著,我拍了幾十張,才有一張對焦準確的照片。
????之前其實走得不遠,沒幾步就回到了旅館,旅館大門口的玻璃落地窗附近有一些夜行性的昆蟲,大多數(shù)都是我見過的,比如螻蛄、婪步甲之類的,只有一位新朋友。

????與文獻描述稍有不同,主要是沒有金屬藍綠色,也許是光照的問題,如果燈光中沒有對應波長的光,我們當然也不會看到這些顏色。
????青步甲喜歡水邊石灘等環(huán)境,在水邊的旅館看到這貨,倒也不算太稀奇。
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最后祝你,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