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小時候我們都聽說過《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的故事,大概意思是要時刻警惕身后的危險。 既然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為什么還是會有那么多人像螳螂一樣被另一批像黃雀一樣的人擊?。ú稓ⅲ?是他的屬性本身就是螳螂,應(yīng)該被黃雀捕殺么?不一定。 躲避風(fēng)險的最佳方法是不出去捕食么?那更是走了另一個錯誤的極端,結(jié)果可能導(dǎo)致直接餓死。 其實問題還是出在認知上,絕大多數(shù)的人,在捕食的當下,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處在螳螂的位置還是黃雀的位置。因為人很多時候容易高估自己當下的能力,而低谷估自己遠期的能力。那些總以為自己是處在黃雀的位置的人,特別具備螳螂的屬性。也就是說,每一只螳螂在被捕之前,大概率(甚至一定)以為自己是在黃雀那個位置,并且深以為然。 合適的方式是,多多去練習(xí)技術(shù),增強防御技能;多多跳出自身,以第三者視角觀測全局;多多走出去去觀察、去實踐,在小風(fēng)險的實踐中提高。 失敗是成功的媽媽,而驕傲是失敗的爸爸。人在社會實踐中,總避免不了做螳螂,在確保極端風(fēng)險(被捕殺)的前提下,偶爾有一些小失敗,并讓小小的失敗促進大大的成長,這就是收獲。沿途中練就更強的避險能力,就可以挑戰(zhàn)更高的成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