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豹豹
斑海豹,也叫做西太平洋斑海豹,從名字可以看出,它們的分布區(qū)是西太平洋,那里的亞北極海域和溫帶海域是它們最喜歡的家園,也會進入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它們時常與它們的姐妹類群—港海豹混淆,實際上這兩個物種從肉眼觀察幾乎看不出區(qū)別,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分布區(qū)。斑海豹的核心分布區(qū)是西北太平洋的亞北極地區(qū)和溫帶地區(qū),港海豹則遍布世界范圍內(nèi)的亞北極海域和溫帶海域,在西太平洋它們僅分布于千島群島,在白令海則只占據(jù)阿留申群島部分。另外,斑海豹屬于冰棲海豹,從秋季浮冰形成開始便會立刻前往冰區(qū);而港海豹卻規(guī)避浮冰,雖然阿拉斯加冰川灣公園內(nèi)地港海豹也會聚集在浮冰上。

斑海豹有3個相對獨立的大種群,分別是:白令海種群,鄂霍次克海種群以及南部種群,其中白令海與鄂霍次克海種群占了整個斑海豹種群的95%。它們共有8個集中的繁殖區(qū),分別是:中國渤海遼東灣、俄羅斯的彼得大帝灣與韃靼海峽、西南鄂霍次克海、東北鄂霍茨克海、卡拉金斯克灣、阿納德爾灣以及白令海。中國的遼東灣由于海域封閉,水體流動性差,同時加上水淺等因素,使得這里成為世界上能夠形成海冰的最低緯度的海域,這也為斑海豹的繁衍提供了條件。同時因為緯度較低,遼東灣的海冰融化時間遠遠早于亞北極海域和北極海域。所以,遼東灣的斑海豹有著最早的繁殖時間,從11月開始就聚集在遼東灣的浮冰上,每年的1月末和2月初便是遼東灣斑海豹的繁殖季。鄂霍次克海西南部則是2月底至3月底,白令海最晚,一般在4月才開始。

在繁殖季,雄性海豹通過發(fā)出叫聲等行為吸引雌性的注意力,它們是一夫一妻制動物,性成熟的雄性和雌性在產(chǎn)崽前約7 - 10天形成配偶關系,這種關系持續(xù)整個哺乳和繁殖季節(jié)。雌性斑海豹對幼崽有強烈的依戀,有人靠近時,雌性通常會逃到水里,但會留在附近與幼崽保持視覺接觸。多數(shù)情況下,雌性會采取更被動的方式,反復登陸附近的浮冰,指示幼崽跟著它。偶爾,雌性會采用較為粗暴的方式,它們拖著幼崽回到浮冰上,即使人們站在幾步遠的地方,并試圖通過將幼崽推入水中并咬住幼崽潛入水中或?qū)⒂揍谭旁诒成嫌斡緛韺⒂揍剔D(zhuǎn)移到另一塊浮冰。過度的干擾會導致斑海豹放棄登陸地點以及繁殖場。

和其他海豹一樣,雌性斑海豹照顧幼崽的時間很短,在遼東灣以及北鄂霍次克海它們只會照顧幼崽大約3-4個星期,而在西南鄂霍茨克海只會照顧幼崽2-3個星期。幼崽斷奶前母親就會教它游泳,這在冰棲海豹里極其罕見,不過在哺乳期結(jié)束前它們會避免下水。幼崽出生時體重在7到12公斤之間,在哺乳期結(jié)束時,幼崽的體重可能是出生時的三倍多,達到30公斤或更多。幼崽出生后雌性很快就會與雄性完成交配,哺乳期一結(jié)束就會把幼崽拋棄。斷奶后不久就會換毛,2個星期以后開始自己學習覓食,成年斑海豹則是2月至4月?lián)Q毛。繁殖季結(jié)束,繁殖群落就會分崩離析,斑海豹們繼續(xù)過著獨來獨往的生活。每年的3月至4月,它們開始離開遼東灣,向往南向黃海遷移。

圖4:遼東灣斑海豹的活動節(jié)律(橙色表示高峰期)
白令海的斑海豹從4月才開始產(chǎn)仔,5月開始交配。在白令海和鄂霍次克北部海域,成年斑海豹的換毛周期為2 ~ 2.5個月,從4月底或5月初開始,到7月初至7月中旬結(jié)束。個體之間的蛻皮持續(xù)時間差異很大,從1周到22周不等,平均為7.7周。靜息代謝率比蛻皮前平均下降18.6%,這表明蛻皮期間的維護成本較低,可以在不過度消耗脂肪儲備的情況下滿足每日能量需求。在夏季,換毛后,可用的海冰融化,斑海豹逐漸向無冰的海岸水域移動。秋季海冰形成,斑海豹便會前往陸架邊緣的浮冰上。

過去人們認為遼東灣的斑海豹是一個孤立的種群,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它們與彼得大帝灣的斑海豹有著一定的基因交流,部分斑海豹跨過黃海進入日本海來到彼得大帝灣。而彼得大帝灣的斑海豹同樣可以遷移很遠的距離??茖W家們在彼得大帝灣對3只海豹做了標簽標記,發(fā)現(xiàn)三只的海豹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就會從彼得大帝灣出發(fā),兩只向北移動1400公里(從標記點到跟蹤點的最短路線),穿越韃靼海峽和鄂霍次克海南部,到達庫頁島和北海道的海岸。一只沿著海岸向南行進到朝鮮半島,距離出生地約280公里。特別的是,彼得大帝灣的大部分斑海豹會在陸地繁殖,遼東灣的部分斑海豹也是如此。

斑海豹是機會主義者,以各種各樣的小型魚類和頭足類為食,甲殼類動物在幼年個體中占有相當重要的食譜比例。斑海豹飲食的多樣性以及食物的地域和季節(jié)差異與其主要獵物種類的季節(jié)分布和豐度有關。它們不是深潛者,幾乎大陸架上水深不到200米的水中覓食。斑海豹不像髯海豹那樣依賴底棲獵物,遠洋獵物即在水層里活動的獵物也是它們的捕食對象。它們的主要獵物有狹鱈、鮭魚、鯡魚、太平洋鱈魚、毛鱗魚等。有限的研究表明,斑海豹在春天會從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捕食各種各樣的獵物,夏季與春季基本一致,然而,非魚類的獵物,如章魚、小螃蟹和蝦,數(shù)量豐富,占秋季海岸附近飲食的40% - 50%,冬季則以魚為主食。

目前,全球的斑海豹數(shù)量似乎為50只。其中遼東灣約有3000只,彼得大帝灣約2500只,韃靼海峽的數(shù)量約1萬。2019年出現(xiàn)了嚴重的盜獵事件,200多只斑海豹幼崽被盜,被發(fā)現(xiàn)時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死亡。不少海洋館與水族館收購斑海豹幼崽,因此如果可以的話,拒絕動物表演。但是斑海豹并沒有滅絕的危險。它們展現(xiàn)出了頑強的生命力,隨著保護措施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在中國海域看到斑海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