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到6.22的直播幫我想通的事
1.如果直播環(huán)境好,又很包容,是不是我就起來了?是心里長久的疑問。這幾天給了答案,并不能。這幾天已經(jīng)非常包容。如果我不是我,做到小成只是時間問題,然而我已經(jīng)成了我。
2.為什么在不同平臺直播差別很大?要從某手的案例里找答案。某魚只有直播功能,他需要花錢買主播和花錢買用戶,兩者沒有情感聯(lián)系,所以發(fā)展受限。而某手先有短視頻,本身主播和用戶之間就有情感聯(lián)系,就很容易做起來。我在B站發(fā)了這么多年視頻,也確實積累了情感,所以交流起來很容易,包容是從這來的。
3.直播和視頻的區(qū)別。孤獨非常普遍,能扛得住的大心臟非常少,這時需要投射之物,視頻就是很好的媒介。幾乎所有跟我說;”好喜歡你的視頻,看了好多遍”的話,翻譯過來是“我好喜歡那個時候的我自己”。我只是個表達自戀的背景板,別入戲。視頻不會反駁人,讓自戀得以膨脹,而轉到直播媒介變了。我一定會反駁,我對愚蠢的容忍度很低,而蠢又特別普遍。當我對愚蠢不耐煩的時候,自戀受損,麻煩開始,拉黑結束,不勝其煩。
4.不同平臺有本質區(qū)別嗎?并沒有。要求都一樣,你必須和我一樣,又略微不同那么一點才好,不然你就是異端,你該消失。
5.玩這個游戲,要符合預期,又沒辦法包裝,時間超過半個小時,全是本性暴露在鏡頭前。大量的人試錯,最后一小撮幸運的人,剛好符合預期。人群是善變的,符合預期的人也會被拋棄,新一輪篩選開始。玩這個游戲要做好隨時被拋棄的準備。
6.內(nèi)容不重要。人們喜歡的是特定的人,因為這個人,他的整活才有效,而不是完成了活,人們就會喜歡。個人特質打磨很困難,打磨成功后,也不保證一定被喜歡。這幾天的直播,我知道基礎打磨成了,距離成熟不知道要多久,至于能不能被接受,天知道。能打磨出來已經(jīng)十分幸運,不敢奢求其他。
7.一直猶豫要不要發(fā)文字內(nèi)容,這段時間的遭遇反而讓我得出了可以發(fā)的結論。文字是溝通成本最高的方式,信號強度足夠高,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