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lián)播》出鏡率堪比人民大會堂,京西賓館掛著一幅大畫
書畫藝術是中國乃至世界藝術文化寶庫中的精華,在宣紙上揮毫潑墨,或以字會友,或抒發(fā)心意。它能彌漫成一種情調,浸潤成一種氛圍,鐫刻成一種記憶。作為一種文化,賦予了中華民族極其崇高的精神享受,筆精墨妙,不亦樂乎。北宋韓拙在《山水純全集》中說:“筆以立其形,墨以分其陰陽,以墨為墨,以墨為墨?!敝袊鴷嬎囆g是對包括人與自然萬物和諧之美在內的現(xiàn)實對象的藝術概括和簡化、濃縮和提煉,同時也給人以藝術的愉悅和精神的感染。
《新聞聯(lián)播》里,京西賓館的出鏡率堪比人民大會堂,京西賓館會議大廳里掛著一幅大畫《萬里長城圖》,上有張愛萍將軍的題字:“極目長空萬頃波,縱橫點染勢嵯峨。中華兒女雄今古,萬里龍盤壯山河”。畫的落款時間為1984年。是目前京西賓館會議大廳最大的國畫,被譽為史詩性的作品。《萬里長城圖》整幅畫面猶如一條巨龍昂首騰飛,寓意國運騰飛向前,畫面中長城從近致遠,蜿蜒向上,寓意人生蜿蜒發(fā)展,節(jié)節(jié)攀高,蒸蒸日上。一直以來便是人們敬仰、驚嘆、感懷的國畫作品之一。
萬里長城永不倒。千秋功業(yè)收眼底?!度f里長城圖》以其磅礴的氣勢,宏偉的規(guī)模,獨特的風水寓意成為中華兒女最喜愛的國畫代表。也是中華民族一種氣節(jié)的象征、精神的象征,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它象征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而永存于世的偉大意志和力量,是一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贊歌。
從古至今,長城都是一個值得我們國人驕傲的偉大民族的工程藝術,長城的文化藝術魅力可謂是震撼了世界人們的心靈,如此有民族象征的長城自是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喜歡描繪的歌頌的對象。懸掛到今天整整三十八年,這幅《萬里長城圖》已經不知經歷了多少共和國史上的大事。三十八年了,仍然是紙白墨黑,樹綠花紅,色澤不改。而我們卻兩鬢漸白,抬頭有紋。再環(huán)顧四周,舊朋漸少,新人如筍,物是人非,逝者如斯。頓覺人的生命原來是這樣的嬌嫩,這樣的不耐歲月,竟不如墻上的一張紙。
其實,這近四十年的宣紙還只能算紙中的嬰兒。近期國內考古發(fā)現(xiàn)了一幅晉代的字,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人的壽命往長里說,百年可以了吧,但也僅有這張宣紙的千分之一。這么長時間過去了,每一個字看起來還是那么鮮活,它是活的,活在紙上,活在精神世界里,有一種永垂不朽的感覺。仿佛時間在紙張上涂上了顏色,給每一幅字或者畫增添了一種獨特的美感。
看來,人如要壽,人如要福,只有把生命轉換成墨痕滲透到紙紋里才能實現(xiàn)。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變得靈動而不朽,歷史和文明才會更加輝煌而璀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