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張爭霸30年,當年這場爭斗到底誰勝誰負?是喜是悲?
譚張爭霸30年,當年這場爭斗到底誰勝誰負?是喜是悲?

華語樂談
發(fā)布時間: 2019-03-28 18:16優(yōu)質音樂領域創(chuàng)作者
1988年2月13日,譚詠麟在第十屆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宣布,從此退出一切有競爭性質的頒獎活動;1989年,張國榮在紅館連開33場演唱會后,宣布告別歌壇。從此,為期五年的“譚張爭霸”終于落下帷幕。這兩位代表80年代香港樂壇的殿堂級歌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自平息至今已經(jīng)30年。如今物是人非,事件的兩大主角,年近古稀的譚詠麟仍在舞臺上唱歌,而張國榮卻離開我們已經(jīng)整整16年。當我們再次重溫當年的點點滴滴,誰能抑制那內心滿滿的感動。

(1)
其實,譚詠麟與張國榮本是不同年代的藝人。譚詠麟1968年就組樂隊出道了,而張國榮1977年才通過歌唱比賽進入歌壇。后來譚詠麟又經(jīng)歷輝煌的溫拿時代,再到獨立簽約寶麗金闖蕩樂壇,到80年代初已經(jīng)成為一線巨星。這時,出道不久的張國榮仍然在歌壇默默無聞,僅靠拍拍電視劇混臉熟。直到1983年,他推出《風繼續(xù)吹》,1984年推出《Monica》兩首歌而迅速躥紅。從此兩人短兵相接,譚張爭霸的戰(zhàn)局正式拉開。

那幾年時間,兩個人基本壟斷了歌大部分音樂獎項,尤其是“最受歡迎歌手”“金曲金獎”等重大獎項,雙方互不相讓,爭到頭破血流。這種雙雄對決的局面,也直接推動香港流行音樂進入了鼎盛時期,成為華語樂壇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譚張爭霸自1987年徹底進入白熱化狀態(tài),從當年年初舉辦的“1986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就可見一斑。
當時18首入圍歌曲中,譚詠麟占了四首,張國榮占了六首。頒獎前夕,傳聞譚詠麟將入選三首,張國榮入選一首,但 “最受歡迎歌星”頒給張國榮,譚詠麟則拿“金曲金獎”。TVB這樣的“分配”似乎很公平,但雙方歌迷都表示不服。恰逢頒獎禮那天譚詠麟在澳洲演出,按慣例來講,不到現(xiàn)場者是拿不到獎的。所以譚詠麟的歌迷情緒十分不平,尤其是張國榮上臺時,臺下噓聲一片。當獎項頒發(fā)過半后,仍然沒有叫到譚詠麟的名字,周潤發(fā)還逗笑大家說:“Alan?他在澳洲呢,你們可能要失望了!”

本是一句玩笑話,以譚詠麟當時那樣的聲勢,想必TVB也不敢造次。但譚詠麟歌迷聞言后情緒更為激烈,現(xiàn)場已經(jīng)瀕臨失控。官方不得不將譚詠麟的獎項提前頒出,《無言感激》與《朋友》成為第七首和第八首入選金曲,并現(xiàn)場連線澳洲的譚詠麟,演唱了一曲《朋友》,歌迷情緒才穩(wěn)定下來。
最終結果是,張國榮《當年情》與《有誰共鳴》入選,與譚詠麟打平,而“最受歡迎歌星”大獎頒給譚詠麟,“金曲金獎”頒給張國榮,一碗水端平。但雙方歌迷仍是互嗆不止,都認為這兩項大獎應由自家的偶像包攬才合情理。張國榮雖然拿到多項大獎,但幾乎全程臉色陰沉,用他后來回憶的話說,就是“被他們噓得跟狗一樣”。

(2)
第二年,也就是1988年舉行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譚詠麟正式宣布,將不會再參加任何有比賽性質的音樂活動,把機會讓給更多的新人。此言一出,全場嘩然。有人說,是因為他深陷“買獎”傳聞,甚至周潤發(fā)也在臺上調侃他買獎,所以讓他一時沖動做出了這樣的決定。但事實上,這個的想法已經(jīng)在他心里憋了很久。譚張爭霸硝煙越來越濃,而作為當事人的他,心里卻越來越疲憊不堪。拿到了獎,又得到了什么?他們上演這場爭斗,到底是給誰看?他終于想通了,他和張國榮,只是兩顆棋子而已,只有退出,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否則游戲永無休止。音樂可以繼續(xù),唱片可以再出,但這些獎項,不拿也罷。

譚詠麟宣布這一決定后,在場的張國榮反而顯得略為尷尬。最后獲獎選手全部上臺合唱時,他都獨自在后臺抽著悶煙,滿臉愁云地思考著這個事。
表面看來,似乎譚詠麟與張國榮兩人針鋒相對,但事實上是這樣嗎?他們雖然算不上很好的朋友,但一直是相互尊重與欣賞的關系,臺上臺下從未有過不和跡象。在香港雖然極少同臺演出,但在1987年他們雙雙出席日本東京音樂節(jié)時,不僅合唱了同一首歌,還撞衫了。張國榮十分大方地說:“我們代表香港隊,所以穿一樣的隊服!”

張國榮也曾坦言:“我們之間并沒有什么,但是歌迷鬧得太兇了,令我們見面會有些尷尬?!贝_實,真正不和的是雙方的粉絲,據(jù)說當街打到頭破血流的都有,相互攻擊謾罵更是家常便飯。除上關于獎項的爭執(zhí),在現(xiàn)實生活中照樣水火不容。有人刮花張國榮的車,往他信箱里塞冥幣,詆毀與詛咒他的私生活;而譚詠麟則一直被嘲諷拿錢買獎。
(3)
在譚詠麟退出后,1988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張國榮終于將“最受歡迎男歌星”獎收入囊中,同時有兩首歌入選十大,一首是《貼面》,另一首是與許冠杰合作的《沉默是金》。而這首《沉默是金》,正是在譚詠麟退出后,張國榮面對外界壓力的一個回應。因為很多人把譚詠麟的退出歸罪于張國榮。以前兩人正面對抗時他壓力大,沒想到對方退出后,他承受的壓力更大了。當他快要崩潰時,是許冠杰出來寬慰他,用這首歌告訴他沉默是金的哲理:笑罵由人,灑脫地做人!

對于獎項方面,他更不知所措:如果拿,別人會說是因為譚詠麟不在了;如果不拿,別人會說,譚詠麟都退出了你還是不行。
堅持了一年多,張國榮還是撐不住了,既然不快樂,就沒必要再戀戀不舍。1989年底,他終于決定離開。在1990年1月22日晚紅館的舞臺上,隨著最后一曲《風再起時》演唱完畢,一股白煙冒起,舞臺中央升起一支麥克風架。張國榮緩緩走近,將麥克風插上去,然后在臺下萬名歌迷的吶喊聲中揮手再見,從此正式告別歌壇。

兩位當事人相繼退出,讓譚張爭霸的戰(zhàn)局終于劃上句號。一個年代結束了,另一個年代開啟,只不過這個年代的主角,從兩個人變成了四個人,依然硝煙彌漫,口水紛飛……
(4)
其實,一切的一切,自始至終都是媒體在炒作,煽風點火,看熱鬧不嫌事大。不否認,這種炒作為樂壇的繁榮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過多的炒作既不利于形成百花齊放的良性發(fā)展,對大眾歌迷也是一種愚弄,對當事人同樣是一種苦惱與傷害。譚詠麟和張國榮的先后退出,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作為樂壇兩大巔峰人物,既不能好好做朋友,也不能做好的對手,似乎只有成為仇人冤家,日日拼得你死我活,才是大家所喜聞樂見的。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1999年,譚詠麟發(fā)行了一張精選集。在這張專輯中,譚詠麟與張國榮兩大巨星首次在錄音室合唱了歌曲《幻影+霧之戀》,成為一個經(jīng)典時刻。此時,距離譚張爭霸落幕整整十年,連四大天王混戰(zhàn)的年代也已經(jīng)過去,倆人笑看風云,攜手同唱,彼此不知作何感想呢。
30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顧那段往事時,心中也不禁感慨萬千。無論是永遠25歲的譚校長,還是離開我們已經(jīng)16年的哥哥,愿他們永遠安好。音樂的世界里,從來就沒有誰勝誰負,只有喜悅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