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丸:老中醫(yī)一輩子只用一個方,卻能治好5類人的病
老中醫(yī)用一個方子治多種病靠譜嗎?談談我對逍遙散臨床治五種病的看法,你就會明白。我不知道你們那有沒有靠一個單方的老中醫(yī),每天患者絡繹不絕的,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就靠一個方子,每天患者要提前一個月預約排隊。當然人家用的秘方,我也不知道用的啥方子,但是靠一個方子就能治多種病,這個說法靠譜嗎?其實在中醫(yī)確實有異病同治的說法,就比如我在臨床上經常用逍遙散這個方,現在也有成藥,叫逍遙丸,來治這五種病。

逍遙散這個方啊,方中一共8味藥,柴胡能疏肝解郁,讓我們全身氣機調暢;當歸養(yǎng)肝,補血和血;白芍柔肝,養(yǎng)血的同時還能柔肝。茯苓和白術呢,有健脾和利濕的作用,補養(yǎng)脾胃,讓氣血生化有源,炙甘草呢,是補中益氣的,同時還能緩急,最后加入少量的薄荷,能疏散肝經的郁熱。所以說這個方啊,它能調和肝脾,既能疏肝解郁,又能養(yǎng)血健脾,剛好針對的是這5種人的病。

第一種是情緒抑郁的人,天天感覺心情不好,情緒總是很低落,沒事就唉聲嘆氣的,肚子脹,大便不成形,晚上還總是心煩睡不著覺。這個很好理解了,肝主情志,能調暢全身氣機,所以肝疏泄功能異常的時候,就容易影響情緒。

第二種人呢,是慢性胃炎,經常胃疼的人,胃脹、胃疼,疼起來連著兩側肋骨,飯后脹滿的情況還會較重,經常打嗝。那像這種人呢,就屬于是肝氣犯胃了,肝屬木,胃屬土,肝氣不舒以后就容易橫逆犯胃,出現胃疼。

再一個是經常感覺肋骨下面脹疼的人,另外呢,還總是感覺嘴里苦、嗓子干想喝水,胃里脹滿不想吃飯,稍微吃點飯,脹的更厲害。因為肋骨這個地方啊,是肝經循行經過的地方,如果肝氣不舒,郁而化火,燒灼經絡,就會肋骨下疼痛。

第四種人呢,是月經不調的女性,月經不準時,總是提前或者推后,每次經前都感覺煩躁,想發(fā)脾氣,乳房、小腹還脹痛。那我們剛剛提到說,肝是主疏泄的,如果說肝氣郁結不舒,沖任失調,那女性就會有月經不調的情況。

最后一個啊,是時不時就感覺頭暈的人,尤其是在情緒波動以后,頭暈的更加厲害,還總是心煩,晚上睡不著覺,大便不成形。肝我們說了,主疏泄、能調暢人體氣機,如果肝氣不舒,氣機運行不暢,這個清陽啊,不往頭上去,你時不時的就會頭暈。

中醫(yī)的治療思路啊,從來都不是頭痛醫(yī)頭、腳疼醫(yī)腳,這幾種病,看起來好像是毫不相關,其實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病機,就是肝氣郁結,而逍遙散呢,它舒肝解郁,針對的病機就是肝氣郁結,這是中醫(yī)“異病同治”的思想。
如果你是比較典型的情況呢,那可能中成藥逍遙丸就能調理了,但是如果情況復雜,要根據病人的情況來加減,就最好用方劑,比如肝郁特別重的人,你可以給他加上香附、郁金加強舒肝解郁的功效;如果肝郁的時間長了,出現了化熱化火,就可以加上丹皮、梔子清熱涼血;如果是血虛的患者呢,你就加上熟地黃來滋陰養(yǎng)血,辨證加減,才是中醫(yī)治病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