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圣賢·洛陽范園謁墓記(2016)

文】:白華金剛范辰帆/范仲淹第34世孫(本文為親歷原創(chuàng)游記,首次發(fā)表于“恒有風水論壇”,及后其他平臺,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2016丙申歲,九月一行,從鄭州到開封再到登封嵩山及少林寺,后便馬不停蹄地趕往洛陽伊川的范文正公墓,給老祖宗謁墓,作為他的第34代裔孫,履愿應志,飲水思源,也是應該的。此行具多層意義,也印證了不少歷史克應。開篇前先讓我們了解一下范仲淹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他對中華民族后世的影響。
呂中曰:“先儒論宋朝人物,以范仲淹為第一?!?毛澤東曾說:“近代獨服曾國藩,古代還佩服一位既能建功立業(yè),又能傳教后世的范仲淹;中國歷史上有些知識分子是文武雙全,不但能夠下筆千言,且知兵善戰(zhàn),范仲淹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范詞介于婉約與豪放兩派間,既蒼涼又優(yōu)美,使人不厭讀。”老毛又言:“宋韓范并稱,清曾左并稱。然韓左辦事之人也,范曾辦事而兼?zhèn)鹘讨艘病!焙笥衷兄飨f:所有黨員領導干部,都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痹俸笥钟兄飨f:“為官者,古以范仲淹為楷模,今以焦裕祿為榜樣。”這些話,皆出自公開場合。蘇軾:①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后,憂在人先。經(jīng)天緯地,闕謚宜然,賢哉斯詣,軼后空前。②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予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其實在研讀兩者宋詞時,會覺得蘇東坡有點老范的影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此千古名句廣為后世傳頌。這是最靠近佛家密宗思想境界的,可惜北宋唐密已失傳于中土?,F(xiàn)不少學者認為范仲淹此誓愿源于孟子?!皹访裰畼氛撸褚鄻菲錁?,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但一比較,明顯后者高。也有不少學者說比范仲淹小42歲的蘇軾繼承并發(fā)展了范仲淹,但將蘇軾的“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蹦脕硪槐容^,還是前者高。如此,我們就不難理解一向板著臉孔的理學大師朱熹(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為何評價范仲淹時口滿地說:“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論我朝人物,當以范文正公為第一?!?/p>
詳情見視頻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