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孤不孤獨,看他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百年孤獨》里這樣寫道。
孤獨是種怎樣的感覺呢?
是熱鬧喧囂的環(huán)境中,感覺不到興奮,還是笑著笑著就會突然難過起來。
孤獨或許不只體現(xiàn)在情緒上,也會在生活的許多細(xì)節(jié)中流露。
一個人孤獨與否,朋友圈里往往也能找到蛛絲馬跡。
朋友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也反映了一個人心理開放的程度。
畢竟我們展示給別人的,往往只是希望別人看到的那一面。
而一個人孤獨不孤獨,朋友圈也會有端倪。

01
孤獨的生活總是無趣
如果要問孤獨的人是怎樣的,想到的大概就是:生活里總是一個人吧,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形單影只的人一定孤獨。
一個人如果擁有豐富的內(nèi)心和廣闊的交友圈,即便是一個人,孤獨也只是暫時的。
一個人的時候,取悅自己,和朋友家人一起時,就去創(chuàng)造一群人的快樂。
有能力享受生活,更有勇氣享受孤獨。
平淡無奇的生活,也能發(fā)現(xiàn)樂趣,生活里從來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真正孤獨的人,他們的生活往往是無趣的,所以分享的朋友圈也大多是枯燥乏味的事。
孤獨就像陰霾,陰霾之下的人們和世界隔著一堵墻。
這堵墻蒙蔽了他們眺望世界的雙眼,也阻斷了他們接收快樂的能力。
沒有人進得來,自己也出不去,于是生活里充斥的大多是沒意思的事。
就像許多子女不在身邊,又不幸失去伴侶的老年人,只能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遛彎。
也不知道還有多遠的人生路上,只剩下一個人孤獨的背影。

02
孤獨總能讓人丟掉熱愛生活的心
孤獨的人,往往熱衷于在朋友圈里回憶美好的過去,感慨時間的飛速流逝。
不愿意和別人溝通,也不想?yún)⒓訆蕵坊顒樱钟|接受新鮮事物。
漸漸的朋友變少了,生活圈子也變小了,生活里只剩下黑白兩種顏色。
沒有了快樂,人也變得沒有活力去熱愛生活,所以朋友圈里也大多看不到他們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就像一只魚缸里的魚,或許也曾向往大海,可被孤獨的屏障束縛了太久,就默認(rèn)了這種生活,也就不再想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孤獨的人,很少能感受到生活的溫暖。
因此朋友圈的內(nèi)容也偏向消極,偶爾發(fā)一些雞湯安慰自己,卻無法真正意義上得到快樂。
不孤獨的人,則是完完全全的另一中狀態(tài),他們總能保持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樂于體驗新鮮事物。即使生活偶爾不盡如人意,溫暖的的人也能盡快振作起來。
正因為他們熱愛生活,所以身邊總會有很多朋友。
能在失意時提供幫助與鼓勵,得意時一起分享生命中的喜悅,獲得更大的快樂。

03
孤獨的朋友圈,總是僅三天可見
朋友圈是一個可以分享生活的地方。
從一開始的“全部可見”到后來的“僅三天可見”,限制日期的背后意味著什么,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
或許是無心之舉,又或許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或許孤獨的人,也曾討厭那個與世隔絕的自己,想要找到圍城的出口,更害怕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里沒有快樂。
如果說朋友圈是給自己的生活開了一扇窗,那么“僅三天可見”就像窗口的一簾紗,遮住內(nèi)里的空白與不安。
成年人總是這樣,快樂的時候,就把笑容掛在臉上,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今天心情好。
難過的時候,就把微笑掛在臉上,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今天和以前一樣還好。
孤獨的我和溫暖的我都一樣,差別只是沒那么快樂罷了。
有這么一句話:
“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的一隅”。
孤獨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獨成了一種執(zhí)念,我們變得無法和自己相處,無法接受那個偶爾孤獨的自己。
要明白,孤獨是人生的常態(tài),孤獨不丟人,我們也不必害怕。
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學(xué)著放下執(zhí)念,不鉆牛角尖,或許會發(fā)現(xiàn)這世界依然美好。
學(xué)著享受孤獨,沒有人能時時刻刻陪伴左右,一個人的時候也要照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