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二維碼”的故事|志青春

本期導讀:用鏡頭記載大事小情,用聲音傳達所悟所思。百變的是音畫,不變的是我們記錄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欄目以朗讀、視頻的形式,講述有溫度、有情懷、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杜安娜,北京林業(yè)大學大三年級本科生,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媒體中心志愿者。

????????在冬奧會閉幕式現(xiàn)場,我作為6名志愿者代表之一,代表1.8萬名賽會志愿者從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委員馬丁· 佛爾德的手中接下紅燈籠。我想自己之所以能夠獲得紅燈籠,起源于我和“二維碼”的故事。
????????我在冬奧志愿服務中的崗位是交通服務助理,主要工作是在服務臺為媒體工作人員提供交通信息咨詢服務,解答他們對于各類交通出行方面的疑問,為媒體工作人員提供暢行無憂的交通體驗。

????????從1月20日起,來交通服務臺問詢班車時間的媒體人次開始不斷增多,我們收到的時刻表路線繁多,2000多行的excel需要不停地篩選、檢索,效率很低。最初幾天我們一邊回答問詢,一邊不停地篩選線路發(fā)送郵件,忙得手忙腳亂,但還是經常因為信息更新不及時,讓媒體們有信息傳遞不通暢的體驗。我不停地想如何才能高效準確地將最新的時刻表傳遞給所有媒體。

????????24日的寒冷冬夜里,我開始了第一次夜班工作,我利用夜班時間將最新的時刻表整理成簡單易理解的格式,并且添加目錄和頁碼制作成冊。在一遍一遍嘗試中,我回想起在學生工作時用到的將文件生成二維碼的小程序,于是我將整理好的時刻表上傳至平臺,生成了第一張靜態(tài)碼。之后我們也延續(xù)了這項工作,每天夜班的同學都會按照同樣的格式,整理時刻表生成二維碼。
????????幾天以后,在和美國奧委會工作人員交流時,她說我們的時刻表非常清晰,因為他們在酒店工作,希望我能夠每天發(fā)送二維碼。新的問題伴隨而來,可否嘗試把二維碼固定下來,讓媒體不用來服務臺也可以獲得最新信息呢?

????????那天晚上經過多次測試,我成功利用平臺創(chuàng)建了“活碼”,只需要每天通過后臺更新時刻表,媒體隨時掃碼都可以獲得最新的交通信息,他們也可以收藏二維碼,隨時查看。當天夜班我們將二維碼粘貼在每一個站牌上,那天夜色里這一個個小小的二維碼就像燈籠微弱的燈火,“照亮”了媒體們出行的道路。
????????后來我們不斷豐富二維碼的內容,希望這盞燈能更亮,突破賽區(qū)局限,幫助媒體們行得更遠。我們在二維碼內更新了三個賽區(qū)的時刻表和線路圖,跨賽區(qū)交通的流程圖和時刻表以及各類交通服務熱線。

????????二維碼這盞小小的燈的背后離不開交通服務臺每一位志愿者的努力,每天夜班的同學都需要整理表格到凌晨五六點,每一位志愿者都需要熟練運用辦公軟件,熬夜技能滿點。二維碼需要我們每日更新,每日維護!我們也常常戲稱我們自己是“點燈人”,在夜班點燈熬油,只為守護“二維碼”的光亮。
????????讓我沒想到的是,在閉幕式上我有機會做了一名真正的“點燈人”。2月16日晚上,在接到通知說我被選中成為志愿者代表之一參加閉幕式的時候,我激動得不敢相信。而當我手握這個燈籠,向全場揮手時,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著四個字“何其有幸!”何其有幸能夠在主媒體中心交通領域與我的伙伴們一起服務;何其有幸能夠代表1.8萬名賽會志愿者接受全世界的贈禮;何其有幸,生逢盛世!

????????再看向這盞燈籠,我腦海里閃過的是過去的50多天的冬奧志愿服務經歷,這些天里我的溝通能力、抗壓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常常有外媒和我們聊天時,問我們工作能得到多少報酬,我都告訴他們“We work for love.”因為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與團隊并肩作戰(zhàn)的這些天里,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對于工作的思考和探索。如今仍記得1月4日剛上崗時的那種手足無措,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方法、總結經驗、制作線路圖、建立和巴士團隊之間的通聯(lián)體系,通過自己的思考讓我們的服務更加高效。

????????這盞燈籠也點亮了我們曾經徹夜奮斗的一個個寒冷的夜晚。夜班徹夜堅守在服務臺制作新一天的時刻表,又要解答凌晨加班的媒體的問詢。在快要堅持不下來的時候,我經常告訴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并沒有什么辛苦的,總有比自己更辛苦的志愿者在黑夜中忙碌、在寒風中奮斗,我所做的只不過是在黑夜中為冬奧點亮一盞燈火,與小伙伴們匯聚成光一起照亮冬奧。

????????我只是1.8萬志愿者中平凡的一員,致敬志愿者環(huán)節(jié)為所有冬奧志愿者的服務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盞小小的燈籠,只有千千萬萬的志愿者共同點亮自己,才能夠點燃奧運的圣火。習總書記在給冰雪健兒的回信中寫道:“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也是廣大青少年成就夢想的時代?!弊鳛樾聲r代青年,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繼續(xù)身著“天霽藍”,心懷志愿的燈火,秉承初心,心懷熱愛,在更多志愿服務活動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來源:北京林業(yè)大學團委供稿
編輯:蔡祎涵(華中師范大學)、龔婧嵐(蘇州大學)
校審:蓋奕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