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打好基礎(chǔ)
書籍 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打好基礎(chǔ)
2020-04-26
最近幾年,國學熱了起來……
熱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在別人都不行的時候,你的孩子知道了一點,那么就是好的,雖然這只是基礎(chǔ)。
什么意思呢?
記得前幾年,自媒體剛剛興起的時候,有很多街頭采訪,有的是大學校園的,有的是初高中的,但是采訪的結(jié)果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端午節(jié)是紀念誰的,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甚至連馬克思是誰都不知道,是完全的不知道,不是那種記不起來的樣子。

當然,這或許是為了節(jié)目效果故意篩選出來的,但是不亂怎么說,在校園的時候,應(yīng)該是都知道的吧,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我在生活中是一個脾氣不是很好的人,別人也都說我很難相處,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認為你該知道的東西,你居然不知道,所以就有了誤差。舉個例子,我們都在說我們幾個人,每個人代表五星紅旗的一個星星,做一個活動,她居然不知道應(yīng)該要找五個人。
其實現(xiàn)在社會就是如此,因為太過于方便,所以我們不知道太多太多的東西了,反正不知道的就可以上網(wǎng),這還僅僅只是知識的,還有很多基礎(chǔ)的,或許是過了好日子,我們不會誠實了,我們不會做事要負責了,甚至現(xiàn)在誠實都變成了美德,說真話都是一件奇事了。
其實這也是好事,因為都這樣,所以我們只要比其他人多一點點努力,或許就會有很好的結(jié)果了。
所以國學熱起來了!
父母呼,應(yīng)勿緩。
這么簡單的事情,其實很多人都做不到,那么在社會中呢,一切也就簡單起來了。
我們不修邊幅,我們把這種懶說成是豁達,是酷,而實際上就是壞習慣,上班了都要磨掉的。而在《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基礎(chǔ)學科里面,其實很多東西都已經(jīng)說到了,知識我們當成封建糟粕給抹去了,當然,看了這些基礎(chǔ)學科的人都知道,這些書籍都是近代修改的,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很多人背的基本上和我們現(xiàn)在看的都不一樣,甚至那些都是假的,而里面的確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基礎(chǔ)的一些東西。

比如禮儀,比如注重,再比如一些基礎(chǔ)知識,和一些讀書和做人的順序,先成人后讀書等等,這些實際上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一樣適用,而且本來就該如此,只是現(xiàn)在的我們因為生活好了,連一些基礎(chǔ)的東西都不會了罷了!
矮子里面找高個子,雖然你并不是高個子,但是大家都矮,所以你的個子就高了。
國學熱實際上就是這個的真實寫照。
記得我以前就說過,我們經(jīng)歷的很多事情就是基礎(chǔ),很多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情看上去好像很簡單,實際上是基礎(chǔ)的積累,比如柳傳志,比如肯德基等等,他們都是很大年紀里才做的并不是說不好,只是因為有錢可以搞了,但是這僅僅只是表面,實際上,他們做了幾十年的基礎(chǔ)的積累,只是到那個時候爆發(fā)出來了罷了。
實際上,很多時候就是如此,很多人或許并不是優(yōu)秀,只是他做了最為基本的東西,也就是剛剛及格罷了,可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及格啊,所以他們也就名列前茅了!
最后吐槽一下,百度翻譯太差了,看這樣的書,最好看好一點的翻譯,或者自己去理解,千萬不要看一些亂七八糟的翻譯,就像是傳話一樣,越傳越糟,還不是本來意思。就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最基礎(chǔ)的東西都已經(jīng)被撼動了,更何況其他呢?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