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物質很重要?(下)

延續(xù)上一篇:《為什么物質很重要?(上)》
多樣化的粒子
自 19 世紀以來,又有許多次原子粒子被發(fā)現,因而已知的次原子粒子目前已超過 200 個。其中大多數是在粒子加速器內的碰撞實驗中產生的,比如位于瑞士和德國邊境之下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盡管這些實驗擴大了科學家對原子的認識,但卻使物質基本組成的形象化概念變得更模糊。這產生了數種不同且互相競爭的理論,然而仍未有一種能另人滿意的解釋說明原子是甚么。如同我們在前面的調查中所見,它們無法解釋物質是什么。
其中一個理論是前面提到的「電子云」模型,由埃爾溫-薛定諤(Erwin Schr?dinger)和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于1925年提出。在這個理論中,電子不再被描繪成在固定的軌道上、并圍繞著原子核運動的粒子。相反的,科學說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它們在哪里,往什么方向走,或者它們的速度有多快 ; 所以我們只能忽略這個問題,進而把它們在原子核周圍的可能位置,描述為一個任意的 「云」。
這一理論在 1970 年代被所謂的「標準模型」所取代,這是一個妄圖實現物理學圣杯的嘗試。他們希望找到一個普遍的模型,能將所有不同的、相互競爭的理論統(tǒng)一,形成一個綜合的萬物理論。如此一來,所有已知的定律都將是其衍伸的特例,而所有物質和能量的行為,都可以從這個模型中得到。毋庸置疑,這一雄心勃勃但不明智的嘗試仍未實現。除非科學承認精神的存在,否則它無法被實現。
標準模型假定物質有十二個基本粒子:包括六個輕子 (lepton),其中最重要的是電子及其中微子(neutrino);以及六個夸克(quark)。單一夸克從未被探測到,科學認為它們只能以兩到三個一組的形式存在,如中子和質子都是如此。據說還有至少 12 種載力粒子(其中只有三種被直接觀測到),它們將夸克和輕子結合在一起,形成更復雜的形式。標準模型依賴于四種基本力的假設存在,即重力、電磁力、弱力和強力。不出所料,只有電磁力被證明是存在的,「弱」和「強」力純粹是由數學建構的?;蛘呷绻阍敢猓部梢哉f是物理學家的幻想 ; 這個模型也沒有解釋什么是重力。
如果我們要延伸這點,我們可以說「弱」力只是排斥力,而「強」力是吸引力 ; 這證實了吸引和排斥產生了平衡的神秘法則,而整體是由宇宙電力以宇宙電 ( Fohat ) 的形式維系在一起,正如我們前面所討論的。
弦論的奇怪世界
目前粒子物理學中的明日之星被稱為「弦論」。根據這個模型,物質的基本組成實際上是一維的 「弦」,是十億分之一厘米長的「東西」。但它們沒有厚度,因而很像平面國里的人一樣。它們被認為是在 10 個甚至 25 個維度上震動和蠕動著。為什么物理學家就停在 25 個維度?為什么不是 2500 萬個?那些輕率的倡導這套理論的人,巧妙地擺脫了這個合理問題,即我們?yōu)槭裁纯床坏竭@些額外維度?他們的解釋是,其他維度由于某種未知的原因經歷了「自發(fā)壓縮」(spontaneous compactification),現在蜷縮得如此之緊,以至于它們無法被檢測到。
弦理論試圖解釋為什么在最小的尺度上,物質似乎是由震動的「空無一物」構建而成。在將次原子粒子粉碎成越來越小的碎片(如夸克)后,科學家們懊惱地發(fā)現,夸克似乎根本不是由任何東西組成的 ; 這對科學家來說是個難題。但對神秘科學來說卻不是,因為神秘科學知道,對我們的物理感官來說「空無一物」的東西,其實就是我們之前討論的「合一普遍元素」。弦理論依賴于其他維度存在的假設:9 維、11 維甚至25 維,這取決于弦論思想家的突發(fā)奇想,盡管沒有絲毫的證據表明這種額外維度存在。他們怎么能這樣做呢?事實上長、寬、高就足以描述了任何物質物體的空間范圍,無論它是固體、液體、氣體、原子還是太陽系。
如果像一些弦理論家所做的那樣,假設有「額外」的維度被「包裹」或「捲曲」起來,甚至被前面提到的(方便但無法解釋的)「自發(fā)壓縮」過程 「扭曲」起來,事實上都只是在玩弄沒有意義的詞匯。然而,如果我們對這個理論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且不使用其倡導者難以理解的行話來轟炸你時,我們會發(fā)現,其實這與神秘科學的教義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如果我們用「領域」或「層面」來代替「維度」,則那些我們無法用物理感官看到(或用任何已知的科學儀器或實驗檢測)并構成物質的「弦」,可能被證明是神秘科學中(對我們)不可見的「單體」 (monad)。
揭開物質的面紗
一位物理學家最近評論道:『 也許我們一直依據的那個看似震動的「空無一物」,只不過是某個更宏大現實的冰山一角?!贿@與神秘學的教導相差不大。我們在許多文章中,都大量引用了俄羅斯神秘主義者布拉瓦茨基(H. P. Blavatsky)100 多年前的著作,她寫道:
『 這些科學家在他們的世代中是睿智的。然而除非他們揭開物質的面紗,并張大雙眼去看物質之外的東西,否則他們所有奇妙的發(fā)現都將白費,永遠是個無頭空殼?,F在他們已經在大自然的長、寬和厚度上研究了她的物質框架,現在是時候移除骨架,來到第二層面,也就是在未知的深處,尋找那活躍和真實的實體,尋找它的本質,即幻滅物質的本體?!?/p>
這個 「本體」就是神秘學所說的單體(MONAD),或精神原子。我們也可以說,單體是原子靈魂,是下降到物質形態(tài)之前的精神原子。他們下降到物質中,標志著他們個人進化的中間點。在達到了中間點,并失去了他們的個體性之后,他們就通過塵世進化的七種狀態(tài)上升到最終點。在那里人類和神圣的意識之間牢固地建立了對應關系,或者我們稱之為小我和高我。讓我們再聽聽布拉瓦茨基怎么說:
『原子和單體,不管是聯(lián)系還是分離的,不管是簡單還是復雜的,從第一次分化的那一刻起,就是「眾神」的原則、肉體、心靈感應和精神性……在先知的眼中,高等行星力量在兩個方面出現:作為影響的主體,和神秘形體的客體。精神是物質在第七層面,而物質是精神在其循環(huán)活動的最低點;兩者都是幻覺(MAYA)?!?/p>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我們往后的文章,有更多關于單體和原子的神秘科學全面的闡述。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偉大的幻覺,使我們在這篇文章中無法說明更多。
我們堅定地認為,粒子物理學領域中,科學最有可能首次試探性地接近精神,并將慢慢發(fā)現神秘科學數千年來所知道的真理。盡管在這一科學分支中,認真和真誠的思想家最容易受到機械唯物主義的制約和限制。自從機械唯物主義戰(zhàn)勝了過時且站不住腳的宗教正統(tǒng)學說后,它就一直主導著主流科學思想,我們最后會進一步探討這件事。雖然粒子物理學的一些瘋狂理論是荒謬的,但它們至少為跨越物質科學和神秘科學之間的鴻溝帶來了希望。
教條式科學
有些讀者可能會指責我們在這一點的討論上是「反科學」的;這樣說法與事實相距甚遠。我們「反對」的是傲慢的假設,即假設科學能夠對宇宙和它所包含的一切、包括人類,提供一個優(yōu)越和合理的解釋。如果你一直在關注我們的探討到目前為止,那么這個假設被證明是完全錯誤的。在《衛(wèi)報》(The Gaurdian)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科學》(Science)雜志的一位高級編輯寫道:『科學與其說是關于知識,不如說是關于懷疑;在人類研究領域,從來沒有這么多人,對于這么多的東西了解得這么少?!贿@句話說得多好啊 !
作者接著說:『跟科學有關的電視節(jié)目,走的是一種經常令人作嘔的崇敬路線。打開《地平線》(Horizon)的任何一集,你會看到很有氣氛的照明、莊嚴的音樂和莎士比亞式的配音,讓你相信你正在進入圣殿?-?在那里,并非不允許辯論和異議,只是你不會看到這些蹤影。如果有人想發(fā)布不同意見,也不會是由采訪者來發(fā)表,而是由其他科學家發(fā)表 ; 而 「我們」(大夥兒)只能袖手旁觀?!?/p>
這是殘酷的話但卻是事實 ! 讓我們也記住,盡管科學已經不可估量地改善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活,但它也給我們帶來了核彈、污染、輻射、生物武器和出生缺陷的詛咒。如果你懷疑我們所說的,你這樣是非常明智的;因為我們鼓勵所有的讀者不要輕易相信任何東西,要自行思考。
即使對那些在體制內的人來說,質疑更高位階的同事也是充滿危險的,許多誠實和直言不諱的科學家已經承受了他們的代價??茖W工作(從論文到經費申請再到研究)都要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如果有科學家膽大妄為地越過正統(tǒng)觀念的界限,或者提出不符合主流共識的新理論或研究那就慘了。
這種科學教條主義的最壞影響是,它不僅扼殺了創(chuàng)新研究、掩蓋了誠實的探討,而且灌輸了對科學的盲目信仰,其對人類自由和幸福的破壞性不亞于教會那樣曾經對人類生活和思想的扼殺。最可悲的是,大多數支持科學的人,都錯誤地以為科學對于世界提供了更合乎邏輯和站得住腳的解釋。然而,當你要求他們解釋宇宙的存在時,他們會簡單地拿出「大爆炸」或一些類似的科學理論。
總結
如果你全神貫注地研究了這篇文章,特別是如果你讀懂了我們字里行間的敘述,你現在對物質的了解將不亞于任何科學家,甚至可能更多;除非他們碰巧是一位神秘科學家,這并非不可能。即使你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我們的文字,我們也大膽地希望,我們已經給了你一些思考的素材,并鼓勵你開始自己研究宇宙的奇跡和奧秘,以及在神之下統(tǒng)治它的力量與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