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 讓“做核酸、打疫苗、勤掃碼”成為自覺

假期結束,外省市來滬返滬人員有所增加,疫情的傳播風險也隨之加大。守護來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全力構筑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防控共同體,每一位市民都要成為“共同體”的一分子:讓“做核酸、打疫苗、勤掃碼”成為自覺,為城市防疫貢獻自己的一份應盡之力。
這幾日,疫情的最新進展成為市民關心的熱點。社會面新增本土確診病例的出現(xiàn),使疫情防控遇到很大挑戰(zhàn)。密織疫情防控網(wǎng),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相信很多市民已注意到了,在加強來滬返滬人員管理方面,上海已出臺了包括“落地檢”在內的一系列舉措,一方面加大對來滬返滬人員“落腳場所”的督查,另一方面也不斷強化各類告知力度,提醒外省市來滬返滬人員在抵滬后盡快完成落地報告與核酸檢測,同時提醒廣大市民加強個人防護。
對普通市民來說,除了要把戰(zhàn)“疫”以來養(yǎng)成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保持下去,始終堅持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為自己穿好“無形的防護服”,當前,“做核酸、打疫苗、勤掃碼”的9字要訣也要記于心、化于行,積極主動配合,助力各項防疫舉措落實落細、取得成效。
就拿“做核酸”來說。這兩天,全市各區(qū)都在結合區(qū)域實際情況開展社區(qū)全員核酸篩查,有的市民還接到了防控部門發(fā)送的“三天兩檢”的通知。從實際操作來看,要真正實現(xiàn)“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目標,查擺隱患,及時補上漏洞、短板,離不開每一位市民的支持和參與。
“打疫苗”也是如此,接種疫苗被證明是防控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符合條件的市民應主動完成新冠病毒疫苗的全程接種和加強針接種,助力城市進一步筑牢群體免疫屏障。
而布設在全市各大場所的場所碼、數(shù)字哨兵,則是公共場所里的防疫“利器”。一旦發(fā)生疫情,就可依托數(shù)字化手段,快速追溯相關人員的活動軌跡、及時查找密接人員,為避免疫情擴散爭取寶貴時間。當然,“利器”要發(fā)揮應有功效,需要每一位市民養(yǎng)成“勤掃碼”的習慣。在管理上,要做到“逢進必掃、逢掃必驗”,數(shù)字“監(jiān)測哨”才能始終精準、高效、靈敏。
“做核酸、打疫苗、勤掃碼”,說到底,是每一位市民落實主動防疫的職責所在。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才能成為城市防疫的堅定守護者。
(本文轉自文匯APP)
短評 | 讓“做核酸、打疫苗、勤掃碼”成為自覺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