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入門級無線頭戴降噪耳機綜合性能深度橫評 - TDS 出品

2023-02-27 19:48 作者:TDSStudio  | 我要投稿

Low Budget Wireless ANC Headphones 4-in-1 Review - TDS Presents

KT MARK:

Soundcore Life Q20+: V (Excellent)

Edifier W820NB Hi-Res Wireless: V (Excellent)

Edifier Free Pro: V (Excellent)

Ugreen HiTune Max 3: IV (Quite Good)

Beseus H1: III (Average)

iKF King S: II (Worthless)

降噪綜合能力金字塔(TDS ANC Pyramid):

Soundcore Life Q20+: Headband Fine Level

Edifier W820NB Hi-Res Wireless: Headband Fine Level

Edifier Free Pro: Headband Fine Level

Ugreen HiTune Max 3: Headband Medium Level

Beseus H1: Headband Medium Level

iKF King S: Headband Medium Level


Welcome back to the TDS HearRoom!

這是2023年度大項目的第一期,在過去數(shù)年的“大項目”企劃中,我們分別橫評過消費級中端 TWS 耳機(雙版本)以及旗艦級降噪頭戴耳機等等,今年我們的橫評大項目回到消費級檔位,為大家?guī)硐M級入門無線頭戴降噪耳機的綜合性能深度橫評。

結(jié)合過去的文章,這個項目包括以下這些型號(排序不分先后):

倍思 H1、綠聯(lián) HiTune Max 3、漫步者·花再 Free Pro、漫步者 W820NB 雙金標版、聲闊 Life Q20+iKF King S,共六款500元以內(nèi)價位的對應產(chǎn)品。

不過有部分產(chǎn)品在過去已經(jīng)寫過,下面放上鏈接,都是基于同一個標準進行評價的。這篇文章著力于未進行評價過的 H1、W820NB 雙金標、Q20+ 和 King S 上,但是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小結(jié)部分會加入已評型號進行對比。

綠聯(lián) HiTune Max 3:https://zhuanlan.zhihu.com/p/535980676

漫步者·花再 Free Pro: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0440053/answer/2520252399

這是普通消費者入門頭戴式降噪耳機的第一步,也是國產(chǎn)廠商紛紛布局的價位段。具體表現(xiàn)如何,五個部分詳細講解。


外觀 · 設計 · 佩戴

聲闊 Q20+

造型像是 Q35 和 Q45 的簡化,看上去要小一圈,不同的是面板上并沒有使用聲闊的那個 d 型標志,轉(zhuǎn)而印上了完整 logo 且在頭梁側(cè)陰刻了安克的品牌——這是聲闊產(chǎn)品強調(diào)與安克之間獨立性的當下比較少見的做法。頭梁內(nèi)部為金屬材質(zhì),拉伸時有一定段落感。表面涂層不是更高型號的類膚質(zhì),而是一種帶有極細閃粉的光面漆。

耳罩的回彈速度偏慢,耳罩表皮與海綿貼合不算很緊密,厚度是本次七款耳機里最深的一個,也有足夠深的單元斜置結(jié)構用來適應耳屏的角度。相對來說,應該算是對于招風耳的兼容性是做得較好的一個,基本算是沿用了之前 Q35 的基本結(jié)構。頭梁墊材質(zhì)偏軟,較為厚實,故頭壓與耳壓較低,長時間佩戴基本上不是什么問題。

關節(jié)沒有異響,有一定阻尼感。耳機可以折疊收納,也可以平攤。

倍思 H1

造型有點“縫合”??蚣苁穷愃朴?AirPods Max / Cleer BT 的無級液壓調(diào)節(jié)金屬桿和塑料構成,在與耳機腔體接合的地方有一個曉的微調(diào)關節(jié),可以自適應佩戴來調(diào)整耳罩向內(nèi)轉(zhuǎn)動的角度,不過這個微調(diào)實際上對于一些大頭圍用戶來說其實收效甚微,不過小頭圍用戶不必擔心。這個的原因在于頭梁的形狀過分近似正圓,當調(diào)節(jié)桿拉開之后佩戴,耳罩上邊緣會漏出一塊來……腔體表面有碩大的麥克風開孔并且設計有金屬網(wǎng)罩,整個面板趨于平面,給人一種似乎有觸控板的錯覺。整個腔體做成了類似于 APM 的雙層造型,實際上卻是一塊完整的塑料。

耳罩的回彈速度適中,厚度較淺,結(jié)合方方正正的耳罩形狀,對于一些大耳廓用戶來說可能會類似于一個大壓耳的狀態(tài)。頭梁墊材質(zhì)是本次幾款產(chǎn)品中相對偏硬的,且頭梁墊嵌在整條頭梁上,顯得有點不太實用。頭壓與耳壓還不錯,長時間佩戴并不會有很大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H1 腔體使用的塑料材質(zhì)似乎要略薄一些。在長期使用后,關節(jié)處會有微弱的異響,不過整體的緊密程度還是靠譜的。耳機無法折疊收納,但是可以平攤。

漫步者 W820NB 雙金標版

如果說 Free Pro 是 W820NB 的微調(diào),那么后者的雙金標版可以說在外觀上完全沒有跟前代有所區(qū)分。事實上,兩款耳機的腔體在任何維度上都是完全一致的模具,用料和佩戴感受也完全一致。只是沒有了燈效,將麥克風開孔移到了面板靠上的位置。

耳罩采用了慢回彈材質(zhì),但是在本次橫向?qū)Ρ鹊钠呖疃鷻C中并不是回彈最慢的。有單元斜置結(jié)構來適應耳廓,對于長時間佩戴的舒適性也不錯,明顯好于 W800 時代的產(chǎn)品。頭梁頂部頭墊回彈速度會快一些,不過仍然靠著足夠柔軟保證了頭壓較小。耳機整體做工細節(jié)等方面還不錯。同樣,關節(jié)沒有異響。耳機無法折疊收納,但是可以平攤。

iKF King S

造型像是個雞蛋,面板上嵌有一塊金屬,沒有任何功能,金屬面板下方則是一行花體字"Enjoy music life"。腔體的塑料厚度與倍思 H1 基本相當。頭梁為金屬材質(zhì)。

耳罩的回彈速度很慢,耳罩表皮與海綿之間基本上可以認為不是一個整體,厚度偏薄——這點也與相對偏厚實的網(wǎng)罩有一定關系。對于大耳廓人群基本上是比較難以包住耳朵、留有合適空間的。頭梁墊材質(zhì)回彈非??欤蚕喈斳?。頭壓和耳壓都算不上大,但是戴好之后是有種"過分緊湊"的感覺,不算很舒服。

關節(jié)沒有異響,但是轉(zhuǎn)動有生澀感,這個與阻尼感還不太一樣。耳機可以折疊收納,也可以平攤。

小結(jié)

從外觀設計方面來說,七款型號中相對有自己設計語言的是綠聯(lián) HiTune Max 3、聲闊 Q20+,而其他幾款耳機多多少少都有在基本框架或者是細節(jié)設計上對于一些其他品牌產(chǎn)品有所“借鑒”。做工細節(jié)問題最大的是 iKF King S,轉(zhuǎn)軸關節(jié)比較生澀,耳罩表皮與海綿貼合不緊密,按鍵手感也軟硬不一,好在金屬頭梁的質(zhì)量還過得去。從重量角度,幾款耳機都相對于旗艦款比較輕量化,其中 Trip 是重量控制做得最好的。從個人的佩戴體驗來說,以 Cleer Pure 這個類似尺寸的舒適度樣板作為參考,舒適度從高到低依次為:Pure > Q20+ ≈ HiTune Max 3 > King S ≈ W820NB 雙金標 = Free Pro > H1。


續(xù)航 · 信號 · 功能

聲闊 Q20+

根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Q20+ 在開啟主動降噪功能后可續(xù)航40小時,關閉后則為60小時。支持充電10分鐘播放4小時的快充方案。

延遲方面,沒有專門的游戲模式開關。不過,Q20+ 實際的延遲表現(xiàn)卻是這七款耳機中排在第一檔的水準,在 AAC 協(xié)議連接下觀看流媒體視頻,延遲小于正常語速半個字,甚至可以用來進行一些 FPS 游戲的聆聽使用。

支持一拖二設備切換,切換過程較為快速。

倍思 H1

續(xù)航方面,官方宣稱 ANC OFF 續(xù)航可達70小時,降噪開啟后也有40小時的連續(xù)播放時間。耳機的充電速度非???,在1小時左右就可以完全充滿。H1 也支持 BRC 順勢閃充技術,充電 10min 相當于續(xù)航10小時,應急可用。

DCLL 雙通道低延遲技術作為倍思自家的延遲控制主力技術,自然也被放到了 H1 上。官方宣稱延遲可低至0.038秒。實際使用下來,H1 的延遲表現(xiàn)還算不錯。在流媒體視頻環(huán)境下有少于半個字左右的延遲,在本次的這些產(chǎn)品里算是還不錯的水準。

防丟功能其實是基于 app 的,在開啟這個功能后,app 會申請調(diào)取位置信息權限,根據(jù)最末一次與耳機連接時的的地點來協(xié)助進行丟失后的尋找工作。但是這只是個低成本化的解決方案,首先你需要讓 app 常駐后臺,其次這種方法的準確性其實也相對不足。相較于之前的版本,現(xiàn)在的防丟定位設計會人性化一些。

關于 BSC 智慧雙連等功能,可以參見之前對于 Bowie E8 的介紹(各平臺均可搜到),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漫步者 W820NB 雙金標版

根據(jù)官方標稱數(shù)據(jù),在開啟主動降噪功能后可續(xù)航34小時,關閉則可續(xù)航50小時,算是相當不錯的水平。支持充電10分鐘播放7小時的快充方案,這點是要比 Free Pro 有著顯著的提升。

和大多數(shù)漫步者耳機一樣,內(nèi)置了游戲模式,可以實現(xiàn) 80ms 的低延遲水平,實際表現(xiàn)在流媒體視頻等環(huán)境表現(xiàn)良好,基本控制在半個字左右。

iKF King S

根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開啟主動降噪功能后可續(xù)航70小時,關閉后則為80小時。

標稱延遲數(shù)據(jù)為 38ms……但是實際體驗下來,即使在開啟游戲模式之后,也能感知到半個字以上的延遲;不開啟狀態(tài)則是七款耳機里延遲主動感知最嚴重的。我對于這個數(shù)據(jù)表示保持意見。理論上基于 AAC,基礎延遲都不應低到 38ms,它也并沒有專門的協(xié)議來繞過處理,所以……

King S 有一個其他耳機都沒有功能點,可以看到在左耳的音頻孔位旁還有一個 3.5mm 麥克風插孔,通過這個插孔你可以將它變成一個類似于游戲耳機的形式,包裝里有配件配送。乍一看好像是個很方便、拓寬應用場景的功能,但作為一款無線耳機,它是內(nèi)置麥克風的,且配件的線控線材上也有麥克風——官方某東店鋪里也沒有找到適配的麥克風配件單獨售賣,如果有單獨售賣那還合理一些。哦對了,這個外接麥克風還不能在有線模式下使用……意義不明。

支持一拖二設備切換,切換過程延遲相當明顯。

小結(jié)

七款頭戴產(chǎn)品在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的續(xù)航表現(xiàn)都是合格的,大都能在不開主動降噪的情況下輕松滿足連續(xù)播放兩天以上的需求,即使開啟 aptX / LDAC 等高碼率協(xié)議,續(xù)航也基本可以滿足兩周工作日(一周五天每天使用2~3小時)的通勤需求。

信號穩(wěn)定性方面,由于所有型號都采用了較為新的藍牙版本,在基礎信號穩(wěn)定性上做得都還不錯,在距離方面表現(xiàn)相對較好的是 Q20+、H1 和 W820NB 雙金標版。

七款產(chǎn)品中,不支持有線模式的是 W820NB 雙金標、Free Pro 及 H1,且這個價位大多數(shù)頭戴型號是使用了插線關機的設計,不會調(diào)用機內(nèi) DSP 和耳放電路。

無線延遲方面,在具備低延遲模式的耳機開啟了低延遲模式并使用支持的最高碼率之后,延遲基本上都能有比較符合這個時代普遍要求的表現(xiàn)。除了關閉游戲模式之后的這最后一位。


操作 · 軟件 · 配置

聲闊 Q20+

按鍵操作分配在左右耳靠后的位置,左側(cè)為開關機(有盲操凸點)與降噪開關,右側(cè)為高低設計的三鍵式播放控制。手感扎實,反饋良好。USB-C 與 3.5mm 音頻口都在右側(cè),不過還好在使用機配線材的狀態(tài)下并不會互相影響。

軟件部分與全系耳機采用一樣的 soundcore app。聲闊的預設音效與八個檔位12分貝小節(jié)的手動 EQ 都還延續(xù)下來,降噪調(diào)節(jié)、固件更新等也都有所集成。額外的功能還包括一個白噪聲混音的 UI,在這個頁面里可以進行十一種背景噪聲的比例混合,用于沉浸放松,聲音樣本質(zhì)量相當高。

藍牙版本為 V5.0,支持的藍牙編解碼協(xié)議為 SBC 和 AAC,沒有高碼率協(xié)議支持。

倍思 H1

耳機的播放控制按鈕位于右側(cè),降噪開關位于左側(cè),鍵程均較為低矮,手感反饋良好。盲操基本無壓力。

倍思 app 可以實現(xiàn)的額外操作包括進行多功能按鍵的操作自定義等。值得一提的是,H1 也支持倍思真無線耳機的找回功能。App 本身是一些開關的集合,比如低延遲模式默認只能通過 APP 進行開啟。支持固件更新是一件好事。通過這個 app 也可以切換12種預設 EQ。

藍牙版本為 V5.2,支持的藍牙編解碼協(xié)議為 SBC 和 AAC,沒有提供高階協(xié)議支持。

漫步者 W820NB 雙金標版

按鍵操作邏輯與 Free Pro 完全一致,手感完全一致,外觀完全一致。

耳機的操控按鈕全部位于右側(cè),和之前介紹過的 Stax Spirit S3 一致的三鍵一體式設計,除外還有一個專門的降噪模式選擇按鈕。USB-C 口也位于右側(cè)。耳機并未設置模擬插孔進行音頻傳輸,或許是漫步者認為 LDAC 的協(xié)議配置已經(jīng)可以讓你離開線使用它了吧……

軟件部分,支持使用 Edifier Connect app。在 app 中可以進行 EQ 調(diào)節(jié)、低延遲模式開關、降噪調(diào)節(jié)、固件更新等操作。

藍牙版本為 V5.2,支持的藍牙編解碼協(xié)議為 SBC 和 LDAC,跳過了 AAC 和 APTX 家族的做法有些奇怪。

iKF King S

按鍵操作全部位于左側(cè),最后端為降噪切換,靠前的則是繼承了開關機的三大播放控制按鍵。鍵程低矮,軟趴趴的,反饋無力切幾個按鍵的反饋力度都不均勻。USB-C、3.5mm 音頻口、3.5mm 麥克風口、內(nèi)置麥克風孔位全都集中在左耳……根據(jù)拆解也能看到基本上電路都集成在左耳腔體內(nèi)四處飛線。

iKF 也有自己的 app,也是唯一一個不進行手機號綁定注冊就無法使用的 app。App 提供的功能包括彈窗風格設置、六種預設音效和九檔16分貝小節(jié)的 EQ,也有白噪音功能——五種類型,操作有延遲,不過質(zhì)量還過得去。耳機返聽功能看上去挺有意思,但是實際操作下來延遲非常高,完全是不可用級別。有個輸出延遲時間的調(diào)整選項,結(jié)果只能越調(diào)延遲越大,默認的"0秒"狀態(tài)都是極其滯后的。

藍牙版本為 V5.3,支持編解碼協(xié)議為 SBC 和 AAC,沒有高碼率協(xié)議支持。

小結(jié)

七款耳機中,編解碼協(xié)議支持方面僅漫步者兩個型號支持 LDAC,其余型號最高為 AAC。考慮到售價,這個設計是相對合理的。蘋果用戶使用的時候,漫步者兩個型號由于不支持 AAC,這點可能會導致體驗有些問題。

操作方面,除了 HiTune Max 3 以外的五個型號都有獨立 app 支持,這其中 app 設計邏輯與簡潔程度最好的是 Q20+ 的 soundcore app,操作簡單明了。配對過程只有 H1 較為麻煩,往往在連接新設備時需要識別多次。語音提示方面,H1 和 King S 做得都比較應付,且 H1 的語音會有一定延后,很難判斷出操作。King S 的按鍵位置與手感是幾款耳機中相對唯一一個可以說不舒服的,這點從初代 King 就有所體現(xiàn)。

額外功能方面,HiTune Max 3 的空間音頻是值得一玩的,雖然距離稍高價位的空間音頻體驗還有距離,但有即是勝利——不過也要注意,空間音頻沒有內(nèi)容支持和生態(tài)優(yōu)化其實還是相當雞肋的,更多只是“玩玩”。


降噪 · 通透 · 通話

聲闊 Q20+

對于 600Hz 以下頻段的規(guī)律機械噪音有著不錯的降噪深度,覆蓋的頻寬在本次測試的七款耳機中屬于較好的。對于人聲的中下盤起作用幅度要比 Trip 等采用稍舊方案的耳機更明顯。耳壓較小,比起 Q35 來說,Q20+ 的耳壓感是更讓人容易適應的。

通透模式下,Q20+ 的自然度和可用性都達到了 Q35 的綜合水平,但是高頻增噪幅度會明顯一些,人聲的中上盤也有輕微的拔高。

通話質(zhì)量良好,通話收音比較清晰,穩(wěn)定性良好。對于環(huán)境噪音的抑制距離旗艦級產(chǎn)品還有距離,但是在這七款里還是可以排在前面。

倍思 H1

降噪深度和頻寬覆蓋都屬于幾款產(chǎn)品表現(xiàn)靠后的,物理隔音是幾款里最因人而異的,原因在于能否適應那個關節(jié)帶來的包裹性。不過好在耳壓感也不算強。

通透模式下自然度比較一般,中上盤會明顯會比較突出,且這時高頻增噪也相當明顯。在聆聽人聲時的可用性和清晰度堪用,但在這幾款橫向?qū)Ρ鹊漠a(chǎn)品中表現(xiàn)就不算很好了。

四麥通話降噪,結(jié)合 AI 降噪算法。實際的通話表現(xiàn)在這次測試的幾款耳機中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清晰度表現(xiàn)較為一般,在中上盤損失較多??够芈暩蓴_算法的存在確實降低了語音的回聲感和混響感。

漫步者 W820NB 雙金標版

在降噪深度和頻寬覆蓋能力兩項上做得算是足夠好,標稱峰值可達 43dB,相比 Free Pro 實際的表現(xiàn)也在低頻段更有感知,耳壓感也有所減輕。

環(huán)境音模式在默認檔位保持了和 Free Pro 0檔一致的自然度和可用性,總體表現(xiàn)算是這七款耳機里靠前的。值得一提的是,環(huán)境聲模式下高頻增噪要明顯少于 Free Pro。

通話表現(xiàn)良好,官方聲稱搭載 AI 降噪,不過在遇到一些比較嘈雜的環(huán)境時,通話清晰度也可能會受到輕度影響。

iKF King S

降噪深度與頻寬覆蓋均為七款耳機中最差的,在遇到地鐵等高嘈雜環(huán)境時,基本上就只有物理隔音在起作用了——物理隔音還過得去。當然,這也換來了不算很強的耳壓感(比起初代 King 要好一些)。

通透模式表現(xiàn)能感覺到在中上盤有所增噪,自然度一般,可用性勉強堪用。

通話聲音明顯有悶感,收音清晰度較差,如甕中收音般還有輕度的混響。通話降噪表現(xiàn)較為一般,且在復雜環(huán)境中收音穩(wěn)定性會受到影響。

小結(jié)

七款耳機均具備主動降噪以及環(huán)境音通透模式。降噪深度與頻寬覆蓋做的最好的兩款是 Q20+ 和 W820NB 雙金標版,較差的是 King S 和 H1。環(huán)境音綜合表現(xiàn)最好的是 Q20+。


單元參數(shù) · 主觀聽感

聲闊 Q20+

搭載了直徑為 40mm 的動圈單元。以下為藍牙 AAC 下聲音表現(xiàn)并基于原聲音效。

低頻量感中等略偏多一點,厚度倒不算很突出,保持得比較飽滿。速度感適中,保留有一定殘響。氛圍感有一定程度的烘托,不過不會過于濃重?;粑挥谥邢卤P的樂器前傾現(xiàn)象微弱。

人聲距離適中,厚度中規(guī)中矩。男女聲偏向不算明顯,對于聲線不太細的聲線都能有比較好的照顧,音染主要位于中上盤。氣聲等細節(jié)保留良好,基本保持了類似 Q35 的人聲走向風格。弦樂器表現(xiàn)普遍在質(zhì)感表現(xiàn)上還不錯,不會很突出線條。銅管樂器有一定氣勢感,基音位于上盤的部分能夠保持比正常狀態(tài)稍有控制的亮感。木管樂器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打擊樂器不會很突出,刺激感不強。

高頻亮度適中,保留了輕微的人聲齒音,通透程度良好。

聲場規(guī)模不算大,呈現(xiàn)較為規(guī)矩的球形。分離度表現(xiàn)符合同價位便攜頭戴應有表現(xiàn)。解析能力還不錯,動態(tài)表現(xiàn)良好,瞬態(tài)適中。

倍思 H1

搭載了直徑為 40mm 的動圈單元,振膜材質(zhì)未知。以下為藍牙 AAC 下聲音表現(xiàn)并關閉全部音效和均衡器。

低頻的大體風格是稍顯薄脆的,厚度較薄,飽滿度中等,亮感不算多。速度感中規(guī)中矩,保留了一定的殘響。氛圍烘托能力還不錯,有一定的控制痕跡?;粑挥谥邢卤P的樂器沒有什么前傾的跡象。

人聲的厚度不突出,有較遠的距離感,女聲表現(xiàn)稍好于男聲,對于聲線較粗的類型適應性會更好。對于聲線偏細的類型則會有結(jié)像扎實程度不太對的樣子。齒音比較明顯,屬于七款耳機里對于齒音相對比較不友好的型號。樂器音色在中上盤普遍會有渲染,影響了大體的自然度,不過部分銅管樂器和木管樂器保持了不錯的亮度表現(xiàn),弦樂器普遍會有一點薄,泛音有所收縮,質(zhì)感表達的優(yōu)先級不如線條刻畫。

高頻亮度不算突出,延伸一般,會有一些尖峰突出,相對比較注重線條。

聲場規(guī)模不是很寬闊,橫向聲場較窄。分離度表現(xiàn)符合價位表現(xiàn),解析能力一般,略有突出解析感。動態(tài)表現(xiàn)一般,瞬態(tài)過得去。

漫步者 W820NB 雙金標版

搭載了直徑為 40mm 的鍍鈦復合振膜動圈單元。以下為藍牙 LDAC 下經(jīng)典音效聲音表現(xiàn)。

低頻量感適中,有一定厚度,但是不會很飽滿。收放速度適中,速度感大體還不錯。氛圍烘托較少,屬于比較干凈的氛圍類型?;粑挥谥邢卤P的樂器沒有結(jié)像前傾的問題出現(xiàn)。

人聲沒有特別明顯的偏向,在偏上盤的地方音色渲染會比 Free Pro 要少一些。對于聲線的包容性算是這七款里面較好的,厚度有所控制,線條有一定的突出。樂器表現(xiàn)大體上是比較扎實的,中下盤的部分都有著較為自然的表現(xiàn)。弦樂器表現(xiàn)較為突出,在質(zhì)感和線條之間取得了一定的平衡。銅管樂器會缺一點氣勢感,亮度足夠。木管樂器基音的厚度適中,但是上盤有著明顯的染色。

高頻亮度適中,有一些明顯的尖峰存在,線條感也比 Free Pro 有輕微的突出。延伸還不錯,沒有特別明顯的高切感。

聲場規(guī)模感不算太大,橫縱距離基本一致,邊界感比較明顯。分離度表現(xiàn)符合價位應有水準,解析能力不錯,也有一定的“解析感”突出。動態(tài)中等,瞬態(tài)良好。

iKF King S

搭載了直徑為 40mm 的復合振膜動圈單元。以下為藍牙 AAC 下聲音表現(xiàn)并關閉全部音效和均衡器。

低頻量感較多,厚度和飽滿度都有些過。速度感不算快,保留的殘響較多,氛圍感烘托比較濃,基音位于中下盤的樂器會有前傾現(xiàn)象。

人聲距離比較近,厚度比較突出,女聲發(fā)悶,鼻音有些明顯。男聲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在適應性上還好,大體也都有比前代要稍好一些的質(zhì)感表達。盡管這個價位的頭戴耳機很難真正說有多么優(yōu)秀的人聲水平,但毫無疑問的是,它的人聲綜合表現(xiàn)是屬于七款耳機中倒數(shù)的表現(xiàn)。樂器音色普遍較為粗厚,貝斯等樂器明顯被拱出來。小提琴打擊樂器有較為突出的存在感,刺激感不算很強。

高頻較暗,延伸比較一般,有一些突出的尖峰存在。

聲場較窄,能感覺到橫向的距離會有些拉不開的感覺,以至于顯得縱向還過得去(其實縱向也不太行)。分離度和解析能力是略不如 MDR-ZX110 或者 Koss KTXPRO1 這一檔的水平,有一些試圖突出“解析感”的處理。動態(tài)一般,瞬態(tài)還算 ok。有線狀態(tài)下,人聲的飽滿程度、樂器質(zhì)感表現(xiàn)和橫向聲場會稍有改善。

小結(jié)

七款耳機中,聲音表現(xiàn)第一梯隊的是聲闊 Q20+、漫步者 W820NB 雙金標以及漫步者 Free Pro,第二梯隊是綠聯(lián) HiTune Max 3 和倍思 H1,最差的則是 iKF King S。Q20+ 的優(yōu)勢在于整體性較高的總體聲音以及較為厚實的中下盤,更加適合泛電子大類中速度不偏快的類型以及一些民謠、搖滾、流行男聲等。漫步者兩個型號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 LDAC 帶來的兩端信息量以及對于流行女聲的突出化可能更加適合消費級用戶的口味。King S 糊悶的聲音風格或許在幾年前的這個價位上還能談得上可以理解,但是信息量的缺乏以及音色的扭曲程度是放在過去也難以在這個價位上達到平均水平的,與很多數(shù)碼博主“爭相”推薦的大熱情況相比,我認為它的實際聲音表現(xiàn)相當值得商榷——這還是在基于原版 King 有所升級的情況下。


推薦

對于降噪需求比較看重、聽音喜好偏中下盤的消費者可以優(yōu)先選擇聲闊 Q20+。

對于中上盤聲音表現(xiàn)比較看重、降噪也有一定需求的可以考慮嘗試漫步者 W820NB 雙金標版。

Free Pro 則繼續(xù)推薦給對于外觀屬性有所看重,同時降噪和聲音不希望有短板(但也不突出)的消費者。

想要體驗空間音頻的消費者只有綠聯(lián) HiTune Max 3 可以選擇。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Feb 2023

音頻體驗頻道內(nèi)容 - TDS Studio 出品



入門級無線頭戴降噪耳機綜合性能深度橫評 - TDS 出品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临安市| 元氏县| 巫溪县| 双城市| 定安县| 仪陇县| 朝阳县| 屏东县| 仙居县| 宁都县| 舞钢市| 襄城县| 翁牛特旗| 文化| 商水县| 高阳县| 务川| 舟曲县| 商丘市| 民和| 栾城县| 东港市| 晴隆县| 安图县| 星座| 五莲县| 文山县| 五大连池市| 肥乡县| 新宁县| 新蔡县| 武功县| 武邑县| 栖霞市| 昌平区| 凤阳县| 青田县| 龙南县| 平乐县| 通城县| 民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