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豬肉,憑啥菜市場比超市賣得貴?老屠夫給出的答案,很現(xiàn)實
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過,買豬肉的時候,為什么超市的價格要比菜市場的低呢?
這是不是意味著超市的豬肉質量不好,或者有什么貓膩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簡單。
今天,我們就來聽聽一位老屠夫的解釋,他告訴我們,超市和菜市場的豬肉價格差異,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產(chǎn)品質量不同
菜市場和超市的豬肉質量差別,可以說是這兩個地方定價不同非常重要的原因。
超市里賣的豬肉,很多時候都是從肉聯(lián)廠等經(jīng)過了冷凍、解凍、切割、包裝等多道工序得來的批發(fā)豬肉,新鮮度和口感會相對差一點。
有些甚至已經(jīng)屠宰了好幾天了,根本就吃不出豬肉的鮮香和嫩滑,很多網(wǎng)友表示:“還不如以前的死豬肉呢。”
而菜市場里賣的豬肉,雖然價格高一點,但幾乎都能確保是賣肉販子每天預訂的活豬宰殺好運輸回來賣的,所以越新鮮的物品自然越貴。
2、盈利目標不同
菜市場里的豬肉攤販,他們的收入全靠一天賣出去多少斤豬肉,如果賣得少了或者賣不出去了,就會造成損失。
所以他們必須要把價格定得高一點,才能保證自己的利潤。而超市里賣豬肉,則只是其中一個品類而已。
超市還有很多其他的商品和服務來吸引顧客,并且可以通過低價活動來提高銷量和客流量。
所以超市可以采取薄利多銷的策略,把豬肉的價格定得低一點,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從而提高店面的整體運營效益。
3、進貨價格不同
超市由于擁有比較完善的保存管理設備,可以一次性進貨大量的豬肉,并且可以長期保存。
這樣就可以降低進貨成本,從而降低售價。
而菜市場里的攤販主,一般一次只能進貨一兩天的售賣量,畢竟放久了會影響肉質,從而影響銷售量。
4、消費者購買心理不同
除了以上這些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消費者的購買心理。
菜市場在人們的刻板印象里,是一個可以討價還價的地方,所以很多上年紀的人買肉都習慣砍價。
覺得這樣才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所以攤販只有開價高一點,才能避免被砍得太低。
而超市則是一個明碼標價的地方,消費者肯定是不能去和收銀員討價還價,而是直接按照標簽上的價格付款。
而且超市的客流量也相對穩(wěn)定,不會像菜市場那樣受到天氣、季節(jié)、節(jié)日等因素的影響。
所以超市可以把價格定得比較合理,不會有太大的起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同樣是豬肉,菜市場和超市之間的價格差異。
并不是簡單地說誰貴誰便宜,而是有很多現(xiàn)實的因素在其中起作用。
作為消費者,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購買方式和地點。
比如對豬肉口感要求比較高的自然是到菜市場購買會更好。
但是對于年輕人來說,下班時間晚,菜市場或許早已經(jīng)關門,要是想吃肉去超市肯定會方便很多。
本文已加入版權自動維權機制,請勿洗稿、抄襲,未經(jīng)授權轉載,否則后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