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都覺得,在這瀑布下面,應(yīng)該有兩個人
志村早年曾經(jīng)以加藤マサイチ、東京堂えるえる等名義進行過創(chuàng)作,但是都變成了純粹的黑歷史,也沒有被單行本收錄過,真正的出道作品就是廣為人知的《我是女生》(1997年創(chuàng)作,收錄在同名短篇集中),這部有著神奇世界觀的作品,通篇以變性男孩與嫂子(姐夫)之間的對話為主,感情真實而細膩,表現(xiàn)出志村強大的故事駕馭能力和獨特的視角。以此為起點,性別意識是志村始終關(guān)注的題材,而《放浪男孩》就是她對這一問題思考的集大成之作。面對自己心愛的主題,志村終于痛改前非,再也不敢像《叛逆思春期》一樣玩意識流,想到哪兒滑到哪兒了。而且志村已經(jīng)到了藝術(shù)家的黃金年齡,她可能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創(chuàng)作這樣一部完整的長篇,因此,《放浪男孩》將是志村的全力一搏。
然而,《放浪男孩》卻是志村貴子作品中爭議最大的一部。
說是爭議,其實非議都來自于新人動漫迷——很多人都是被動畫的靚麗畫面和勁爆聲優(yōu)陣容吸引過來的,不是當成萌片就是當成下限片來期待,結(jié)果看完了第一集就爆了,然后就刪除視頻上論壇開噴。新番播出時,網(wǎng)上志村fans的推薦和炒作是一波一波又一波,更新不能說不及時,帖子不能說不泛濫,但是在跟帖觀眾的左一句“變態(tài)”、右一句“惡心”面前,統(tǒng)統(tǒng)敗下陣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古怪,“畫個女的說她是男人”沒問題,“每月拜濕吹老師”沒問題,甚至不知道什么時候連BL也不分讀者性別了,但嚴肅討論性別意識的作品就是不行,沒人買帳。
當然,這些對于志村fans來說完全不成問題,還有很多骨灰級讀者因為接觸了本作才跳志村貴子這個坑的。毫不夸張的說,志村通過《放浪男孩》這部作品,真正地邁入了大師級漫畫家的行列。
《放浪男孩》故事的時間跨度和連載的時間長度是志村從來沒有過的,稱得上是一部與作者同步成長的作品。對比2002年的第一卷和現(xiàn)在的第12卷,最明顯的就是畫面的進步。早期幾個主角的樣子完全不美型,據(jù)說因為動畫而跑去看漫畫的讀者中,第一卷扔書的不在少數(shù)。但是從初中篇開始,角色就突然變得靚眼起來,千葉沙織這個原本“只存在于設(shè)定上的美少女”,在第7集中魅力爆棚,成了宅男讀者的大眾情人。而從10卷往后,志村還有意識地將《藍花》與《放浪男孩》的畫風做了區(qū)別。后者比較接近現(xiàn)在的少年漫畫風格,而前者的線條更細,明暗對比更少,更類似少女漫畫。
為了控制漫畫的敘事節(jié)奏,志村改變了過去寫故事不分段落的做法,《放浪男孩》的故事以學年為單位,每學年都有一兩件獨立的中心事件,比如小六時修一告白事件造成的沙織與眾人關(guān)系的破裂,而初二時修一與安那的交往,又引發(fā)了沙織與佳乃關(guān)系的轉(zhuǎn)折。另外,與《藍花》一樣,校慶也是《放浪男孩》中的重要組成,區(qū)別在于前者借由戲劇節(jié)的表演使角色達到戲內(nèi)戲外感情的統(tǒng)一,后者的校慶只是單純的標志事件。
為了強化故事感染力,志村還不斷改進描寫心理活動的手法。在漫畫前期,兩個主人公都有大量心理描寫,雖然不會像瀨戶一貴那樣自己開腦內(nèi)劇場,但連續(xù)好幾格的內(nèi)心獨白并不少見。到了初中以后,志村就開始有意識地豐富心理細節(jié)的表現(xiàn)方式,即使是在安那家里換裝這么重要的時刻,修一也只有淡淡的一句“可是我也不能去女子高中啊……”,與之相配的畫面則是修一寂寞的背影,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有時,僅僅是別人的一句話引出的修一的某個表情,就能讓讀者完全了解修一現(xiàn)在的心情,感染力和說服力遠超過去的大段獨白。
志村流的標志手法——在敘事中大量使用倒敘和插敘——在《放浪男孩》中進一步發(fā)揚光大,而且其技巧已經(jīng)達到了舍我其誰的境界?!霸谑录归_的時候直接跳到事后,再用回憶還原現(xiàn)場”是其中的經(jīng)典用法,往往是一件事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后遺癥都處理得差不多了,志村才倒回去敘述事件的高潮,曝出一個又一個黑歷史,整得讀者措手不及。這當中大部分都是出于強化表現(xiàn)力的需要,但是也難免混雜有“作者的惡意”。
作品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是志村的另一大趣味,往往看似隨意的NETA,背后卻另有曲折。最廣為人知的客串是兼田老師,在《叛逆思春期》和《放浪男孩》中都做為女主角的暗戀對象而存在,雖然出場頗多,但是和前作卻沒有任何互動。作為喚醒佳乃少女意識的重要角色,兼田的位置其實可以由任何一個帥哥老師代替,而志村讓兼田上場的最大原因,恐怕還是廣告。君不見一堆新人志村信者跑去考古,然后被《叛逆思春期》折磨得嗷嗷亂叫,甚至最近《叛逆思春期》還出了新裝版,廣告效果之好無庸置疑。
從設(shè)定來看,《放浪男孩》是4部長篇中最寫實的,故事的舞臺設(shè)定在普通人家與普通學校,角色無論出身,能力,相貌,都屬中流(大概只有千葉突出一點),與重點加貴族的松崗和藤之谷完全不能比。在這種樸素的背景下,既要保證情節(jié)的合理性,又要制造足夠的戲劇沖突,而且還不能像《叛逆思春期》那樣情節(jié)發(fā)展隨心所欲不分重點,這對志村的編劇能力是一個考驗。志村經(jīng)過權(quán)衡,采取了感情戲和成長故事各占一半的模式,成長構(gòu)成主干,感情充實故事。
二鳥修一作為漫畫的主人公,他的成長經(jīng)歷承載了志村對性別問題的思考。相比現(xiàn)在流行的偽娘漫主角,二鳥修一的性格更平和,更少張揚,感情邏輯也更接近常人。志村在不破壞漫畫原本生活化氛圍的前提下,給修一的女裝話題投入了足夠的筆墨,尤其是修一的心理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我覺得我更適合女裝,難道這樣的想法只是我的一廂情愿嗎?”
修一雖然從內(nèi)到外都是女人,但他的性格可是相當有男子氣概。修一對變性這件事的堅定程度,是其他漫畫主人公望塵莫及的,初二時的女裝事件震驚全校,也讓一直對他冷嘲熱諷的姐姐沒了脾氣。安娜也是潛意識中感受到修一的男子氣概,才死心塌地地跟著修一。
但女裝事件造成的沖擊,仍然完全出乎修一的意料。比起周圍人們的嘲笑和責備,佳乃沒有受到指責這點給他的打擊更大,“只有我被嘲笑了”。之前不愿認真面對的社會現(xiàn)實,一下子擺在修一的面前,當朋友們被暗戀、告白、單戀這些正常人的煩惱所困擾時,修一卻要直面對社會的壓力。幸好,修一還有親人和朋友可以幫助他走出困境,而對他支持最大的則是作為長輩的父親和小雪。父親只是輕輕地說“是不是神搞錯了呢,修一和姐姐的性別”,就化解了家庭的危機。小雪雖然一開始只是玩笑似的接近顛倒情侶,后來卻一直是修一的精神支柱,“那我姑且先收下你這句話”。最可貴的是,小雪并沒有濫用修一的信任,在修一要求去店里打工的時候,她堅決拒絕了,就算因此被他所怨恨也無所謂。
靠著大家的支持,修一從初二的低潮爬了上來,也開始仔細審視自己的人生。無論是女裝應(yīng)征打工,還是要求去夜店工作,都說明了修一仍然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希望女裝的自己可以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存在。對于社會常識壓力與自己感情沖動間的矛盾,修一是深有體會的,他既不像小千一樣把別人的看法當作空氣,也不像沙織一樣否定周圍的一切,而是有坦然面對現(xiàn)實的勇氣。
修一能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前進多遠,既是志村此作的最大懸念,也是讀者追番的動力所在。無論是小美爸爸的變裝生活,還是小雪在遇到阿椎之前的人生,都向我們暗示了修一此后的道路絕對不會平坦。而修一友人們的平凡生活,又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讀者們,修一所付出的代價有多么沉重。
修一堅持自己的選擇,與小雪一樣走上變性的道路,固然是悲劇,反過來,如果修一隨著年齡增長,屈服于社會的壓力,成為周圍人眼中的“正?!蹦猩?,這就不是悲劇了嗎?對修一來說,無論他作何選擇,人生都還有太長的路要走。
主題之外,在故事中面對成長煩惱的不只修一一人。小千因為愛熱鬧的性格成為了朋友圈的中心,但卻疏遠了她最好的朋友桃桃。土居雖然對修一有好感,但又總是采取惡意捉弄這樣的表達方式,導(dǎo)致兩人關(guān)系惡化。安那作為一個情感無能的少女明星,始終無法掌握修一在自己心中的定位,她這種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險些在修一困難時把他推進深淵。而真穗也一直為自己惡劣的性格而苦惱,雖然她對弟弟的愛并不輸給父母,卻從來無法恰當?shù)乇磉_出來。
同樣是自我中心主義,與周圍人關(guān)系緊張的沙織,不僅在自己周圍掀起風暴,還經(jīng)常害修一碰得頭破血流。在沙織心中,修一是自己人生夢想的投影,永遠是與眾不同的,但拉開距離后,她終于發(fā)現(xiàn)修一“雖然很可愛,但就像個普通的男孩子”。于是,沙織選擇了與世界和解,從一個看上去像是要搞師生戀的危險美少女,變成了精英學校里的萬人迷。而她選定的中介,則是佳乃。
“沙織X佳乃”是《放浪男孩》中最精彩的一段感情關(guān)系。這段神來之筆既是志村藝術(shù)靈感的總爆發(fā),也是她編劇能力的巔峰。最早,兩人還僅僅是圍繞修一的情敵關(guān)系,但在修一移情安那之后,兩人的關(guān)系卻迅速解凍。過去橫在沙織和佳乃間的敵對關(guān)系,反而成了兩人脫不開的羈絆,雖然嘴上說著“我討厭你”,但內(nèi)心卻總是忍不住去關(guān)注對方。在校園的青澀故事中,這種經(jīng)典的“由恨生愛”橋段并不鮮見,但能夠像志村這樣將感情變化安排得細致合理的則屈指可數(shù)。
在百合黨眼里,沙織與佳乃感情的重要性是如何抬高也不為過的,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當然就是皆大歡喜。但志村筆鋒一轉(zhuǎn),把教堂少爺扶正了,徹底攪亂了百合黨人的夢想。而且志村的S人格也借機爆發(fā),沙織被教堂少爺追到手這種令人哭天搶地的悲劇,居然藏了將近一單行本才曝出來,F(xiàn)ANS們簡直搞不清自己看的是《放浪男孩》還是《叛逆思春期》了。
其實,換到沙織的立場上看,這樣的結(jié)果是很自然的。對于沙織來說,愛是不需要理由的,喜歡一個人,可以脫離性別,可以不顧身份。但沙織的愛并不是無償?shù)模瑥男“炎约汗铝⒃谌巳褐獾乃?,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己的愛得不到回?yīng),既然修一一心要趕她走,佳乃堅持LJBF,那她只能投向少爺?shù)膽驯А2贿^,無疾而終也好,轟轟烈烈的分手也好,堅強的沙織應(yīng)該都能自己走過吧。反倒是漫畫的原定CP,從一開始就讓人揪心不止。
作為《放浪男孩》的第一情侶,修一與佳乃,一個男扮女裝,一個女扮男裝,才子佳人,俊男靚女,似乎是不可拆散的完美組合,但這對眾人眼中的天做之合,卻在人生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最終形同陌路,
修一對佳乃的迷戀當然無可懷疑,可以說,佳乃是他除了女裝之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重視的東西。因此他對于迷戀他的其他女人,會毫不猶豫地潑冷水出去,如果說對沙織的諷刺還屬于年紀小不懂事,諷刺安娜時就有故意的成分了。對他來說,維持一段自己不感興趣的感情,就跟假裝自己不想女裝一樣,都是虛偽的和沒有必要的,至于沙織如何哭得雨打梨花,跟他有一毛錢關(guān)系嗎?
作為對應(yīng),佳乃對于修一的熱忱則是毫不領(lǐng)情,而且對他非常殘忍。修一家里蹲時,沙織是第一個來找他的,之后朋友們陸續(xù)來鼓勵他,佳乃卻只寫了封推卸責任的信。修一在學校受排擠的時候,佳乃也只在想自己被男生告白的事情。修一直到最后才明白,佳乃除了和他一樣想變成異性外,兩人根本毫無共通之處,之前找到命中注定伴侶的那種興奮,只是他一廂情愿的誤會罷了。
修一與佳乃的分手,折射出的是兩人截然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某種程度上,志村將做為女主角的佳乃設(shè)定為男主角修一的反面。同樣面對外界的壓力,修一有膽量穿著女裝去應(yīng)聘,佳乃卻寧愿退守自己的衣柜。她會為男生的第一次告白而臉紅心跳,會因為小雪表現(xiàn)出男人的一面而害怕,就如同沙織所批評的,“只不過是看起來像男生的女生而已”。她反抗社會規(guī)范,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方式,僅僅是不在校服上系領(lǐng)結(jié)而已,卑微得不可言語。而當兼田老師喚醒了佳乃的女性意識后,連她自己也放棄了對男性身份的追求,因此,佳乃與沙織之間的關(guān)系,永遠止步于閨蜜,而修一在結(jié)交安娜之后,卻從來沒有質(zhì)疑過自己的選擇。
得知修一向佳乃告白失敗,小雪說“果然還是太早了一點”。其實,有些戀情縱有再多時日也不會成功。沙織可以從一而終地支持修一的女裝,但佳乃卻不會容許自己有一個另類男友。佳乃尋求的不過是平凡女人的幸福,她無法也不愿分擔修一沉重的人生,既然無法在人生道路上并肩前行,那么分手對兩人來說是最好的選擇。最終,修一對佳乃曾經(jīng)的愛意,與佳乃送給他的戒指一起被收藏到了首飾盒中。錢鐘書在《談藝錄》中論及《紅樓夢》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木石因緣,僥幸成就,喜將變憂,佳耦始者或以怨耦終,遙聞聲而相思相慕,習進前而漸疏漸厭,花紅初無幾日,月滿不得連宵,好事徒成虛話,含飴還同嚼蠟。寶黛良緣雖就,而好逑漸至寇仇,冤家終為怨耦,方是悲劇之悲劇。
這樣的故事,令人不禁想起王家衛(wèi)的《春光乍泄》——張國榮只會凝視燈罩上的瀑布照片,而梁朝偉卻毅然前往真正的瀑布。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行了很多冤枉路,我終于來到伊瓜蘇瀑布,但我好難過,因為我始終都覺得,在這瀑布下面,應(yīng)該有兩個人?!?/p>
原載于《二次元研究》2011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