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退出“主機戰(zhàn)爭”的索尼,索尼第一方投資游戲《死亡擱淺》登陸微軟PGP(XGP)
由小島工作室開發(fā),索尼出資,索尼第一方游戲工作室Guerrilla Games提供Decima制作引擎和相關技術支持的《死亡擱淺》已經(jīng)確認要登陸微軟的Xbox(PC版)的ame pass訂閱服務了(簡稱:PGP)。
《死亡擱淺》的游戲版權和商標在開發(fā)技術立項之初就明確確認是索尼的,那時候還是PS4世代。小島工作室此前并沒有和微軟有相關的合作,小島工作室與索尼聯(lián)合開發(fā)制作的《死亡擱淺》是小島工作室的第一款游戲。
微軟的游戲訂閱服務大致分為三種,XGPU、XGP、PGP,分別對于的是主機電腦游戲玩家、主機游戲玩家和電腦游戲玩家。微軟雖然提供三種訂閱服務可供選擇,不過在微軟游戲戰(zhàn)略推動和主機電腦玩家雙組合顯著增多的背景下,微軟游戲玩家一般訂購的會員服務都是XGPU,玩家群體中對微軟會員服務的泛指XGP也一般是指XGPU。微軟畢竟是主機硬件商,微軟游戲粉絲也大部分來自主機,電腦PC端只是微軟為增多用戶而走的游戲戰(zhàn)略。
XGPU里的服務是包括主機XGP和電腦PC端PGP的,這就使得只要購買了微軟XGPU服務的玩家不只是可以在電腦PC端玩到《死亡擱淺》,再對游戲進行適配和優(yōu)化,版權歸索尼所有的《死亡擱淺》是有機會登陸微軟主機Xbox Series S/X的。
索尼第一方游戲獨占游戲雖然陸續(xù)登陸電腦端,但登陸其主機對手微軟服務平臺還是首次。微軟的游戲雖然也在索尼主機上登陸,但那是因為那些游戲的工作室并非微軟的第一方工作室,這是工作室是在和索尼有著長期合作關系后被微軟收購,為了收購流程簡單和避免不必要的商業(yè)糾紛,這些被微軟收購的游戲工作室在一段時間內還是可以在索尼平臺上玩的,隨后視情況陸續(xù)退出索尼主機。更重要的是,隨著菲爾店斯賓塞繼任微軟游戲部門的CEO,微軟的游戲戰(zhàn)略不再是圍著主機的,而是其主推的訂閱服務。怎么擴大游戲玩家,怎么吸引玩家訂閱微軟的會員服務,才是微軟主要推動的戰(zhàn)略。對微軟而言,主機業(yè)務并沒有原本那么重要,獨占并非是必須的。微軟也并沒有把索尼和任天堂作為主機商業(yè)對手,微軟的主機業(yè)務更多的是增加公司業(yè)務和商業(yè)縱深,避免其他的商業(yè)競爭對手進入。主機游戲業(yè)務對微軟方面而言并不是必須的,所以游戲登陸其他的游戲平臺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但對索尼方面而言就不是如此的了,主機游戲業(yè)務的營收占索尼總營收的30%左右,主機游戲業(yè)務的成敗事關索尼的成敗,這也是為何過去索尼一直都很關心獨占了。
索尼不再主機獨占游戲登陸電腦PC端,對索尼、微軟、任天堂和玩家可能影響不大或是有限,因為微軟也在推動游戲全面對接電腦,任天堂在推動游戲對接手機,獨占游戲在“主機御三家”看來已經(jīng)不是必須的了。獨占游戲雖然不是必須的,但是主機間的對抗依然存在,原則上不論是微軟、索尼還是任天堂,都并不想將其第一方游戲登陸另外兩個主機平臺。
《死亡擱淺》版權索尼所有,之前小島工作室也沒有和微軟有商業(yè)合作,索尼的游戲可以登陸電腦PC端,但登陸微軟的PGP服務就沒有必要了。PGP服務是電腦端的,但微軟提供的XGPU服務又是包括PGP的,索尼版權所有的《死亡擱淺》雖然沒有直接登陸微軟主機,理論上又可以玩。主機御三家的如此的“合作”還是首次,還是在主機市場打的不可開交的索尼和微軟。索尼讓《死亡擱淺》加入到微軟的PGP(XGP),已經(jīng)差不多是索尼在向微軟投降了,“新的主機戰(zhàn)爭”索尼方面主動投降認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