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教學目標:
1.知識:(1)描述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對吸入空氣的處理作用;
(3)理解肺部適于氣體交換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特點。
(4)了解呼吸運動是如何完成外界與肺泡的氣體交換的。
2.能力:
通過嘗試和觀察,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yǎng)合作學習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呼吸道對吸入氣體的處理作用,倡導學生講究個人呼吸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教學過程:
導入:(插入視頻資料圖片,展示新生兒出生啼哭的畫面,看完后提出問題)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新生兒出生時會大聲啼哭宣示他的到來,如果剛出生的新生兒沒啼哭,接生的醫(yī)務人員會拍打他,直到他大聲啼哭為止,那你知道為什么新生兒出生時會啼哭呢?而且哭聲越大越洪亮,就會被認為身體越健康呢?
?
?
(學生思考、討論并自由發(fā)言)
(師總結(jié)):新生兒在剛出生時,胸腔中沒有空氣,即肺是真空狀態(tài),由于外界大氣壓大于內(nèi)部大氣壓,所以會把空氣壓到胸腔中即吸氣;當胸腔中的空氣被排出時,即呼氣,氣流沖擊聲帶,發(fā)出聲音,即是新生兒的第一聲哭聲。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標志著呼吸作用的開始,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下來就離不開空氣,如果說:魚兒離不開水,花兒離不開陽光,那我們?nèi)祟惥褪遣荒茈x開空氣。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實驗:大家跟我一起深吸一口氣,然后屏住呼吸,看看你能堅持多久?(師生一起完成這個小實驗)提出問題:通過這個小實驗,你得出什么結(jié)論?(學生討論發(fā)言)總結(jié):人每時每刻都需要呼吸,也就是說人體每時每刻都在與空氣進行氣體交換,從空氣中獲取氧氣,排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這就是呼吸,那么呼吸是怎樣進行的?需要什么系統(tǒng)來維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nèi)容。
板書: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本52-53頁的相關(guān)內(nèi)容。(3分鐘)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人體各項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細胞內(nèi)的有機物氧化分解釋放的,有機物在氧化分解過程中需要利用氧氣并產(chǎn)生二氧化碳,那么人體吸入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過生命系統(tǒng)來完成的呢?(生回答:呼吸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由什么組成?(生回答:呼吸道和肺)
板書:一、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tǒng)
請一位同學說出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生回答:鼻、咽、喉、氣管、肺)教師出示呼吸系統(tǒng)掛圖,并再次自上而下按順序指出組成各個呼吸系統(tǒng)的器官,(出生掛圖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識圖的方法和技巧,為后面習題做好鋪墊)。
?
?
板書:1、呼吸道
肺是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但外界氣體對肺來說不適宜,其原因是:外界的氣體比較寒冷、干燥并帶有灰塵和細菌等雜質(zhì),不能直接進入肺內(nèi),肺所需要的是溫暖、濕潤和潔凈的氣體。外界氣體不是直接入肺,而是需要先經(jīng)過呼吸道。
鼻?鼻是呼吸道的第一個門戶,前部有鼻毛,如同一道防護林,能阻擋吸入空氣的灰塵和細菌,也可以說是肺的第一道防線。若有灰塵和細菌闖過這道防線,又會遇到第二道防線,鼻腔表面襯有一層粘膜,內(nèi)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能溫暖吸入的冷空氣,粘膜還會分泌粘液,這就是“鼻涕”,能使鼻腔保持濕潤并粘住吸入氣體里的灰塵和細菌,對吸入氣體有清潔的作用。這些結(jié)構(gòu)能使吸入鼻腔的空氣變得溫暖、濕潤、清潔,從而減少對肺的刺激。鼻腔上部黏膜內(nèi)還有接受氣味刺激的嗅覺細胞,能使我們聞到各種不同的氣味。
(小游戲)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先用手捏住鼻子,然后張開嘴巴。接著放開鼻子,閉上嘴巴。最后用手捏住鼻子,閉上嘴巴。這3種方式,你有什么感覺?(學生一邊做一邊思考、討論:嘴也可以呼吸)師提問:同學們,那你們想一想,是用嘴巴呼吸好還是有鼻子呼吸好?我們跑步時是張嘴的還是閉嘴的?(學生思考、討論: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跑步時是張開嘴巴的)師總結(jié):我們平時要用鼻子呼吸,以減少不清潔的空氣對呼吸道和肺的刺激,用鼻子呼吸能使進入的空氣變得溫暖、濕潤、清潔,有利于人體健康。我們跑步等運動時,只用鼻呼吸滿足不了人體對氧氣的需要量,跑步是要注意掌握呼吸動作的節(jié)奏,適當張嘴協(xié)助鼻進行呼吸。
(出示北歐人的鼻子和南非人的鼻子)
???????????
請同學們用學到的知識解釋北歐人和南非人的鼻子在外形上為什么不同?
(生討論:可能與所在地方的溫度有關(guān)……)師總結(jié):因為北歐天氣非常嚴寒,在北歐生活的人鼻子又高又挺又直,可以讓吸入的空氣不那么快就通過鼻腔進入體內(nèi),在鼻腔中多留一段時間,使空氣溫度更接近體溫,減少冷空氣的不良刺激。而南非由于天氣炎熱,人的呼吸頻率更快,該地方的人鼻子比較扁而寬且鼻孔較大,短扁、鼻孔較大的鼻子可以快速呼吸。
咽 位于鼻腔的后方,是食物通過的管道,同時也是氣體進出的通道
(播放一段“吃飯時大笑被嗆到”的小視頻)
古語有云:食不言,寢不語。通過剛才的小視頻及聯(lián)系一下生活實際,大家回想被嗆到的滋味。提問:為什么吃飯時不能大笑或大聲說話?(生回憶并討論)
(小活動)1.先吞咽,再呼吸。2.先呼吸,再吞咽。3.同時呼吸和吞咽。上面3個小活動你能完成哪幾個?(生做小活動,并回答能完成1、2兩個小活動)為什么第3個小活動我們完成不了呢?
(師總結(jié)):喉由軟骨和聲帶組成。氣體經(jīng)過時可引起聲帶震動而發(fā)聲,吞咽時會厭軟骨蓋住喉的入口從而防止食物誤入喉內(nèi)。呼吸時,會厭軟骨像抬起的蓋子,使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又像蓋子一樣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所以我們在吃飯時不能大聲談笑。否則,
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下,食物進入氣管,就會引起劇烈的咳嗽,有時甚 ?至會引起生命危險。 ????????????????????
同學們,誰知道這個標志是什么?(生:不能隨地吐痰)
?
哪為什么不能隨地吐痰呢?痰又是怎樣形成的呢?(生討論)
師總結(jié):其實痰的形成與氣管有關(guān),氣管分成左右兩支,再分成如樹枝較小的支氣管、細支氣管。(展示氣管和支氣管及細支氣管圖片)氣管和支氣管都是由“C”形軟骨作支架,(展示人體氣管橫切圖)使管腔敞開,氣流通暢。氣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塵;氣管壁內(nèi)表面有纖毛,纖毛擺動將黏液推向喉的方向,經(jīng)咳嗽排出體外。氣管內(nèi)表面上有纖毛,纖毛擺動將外來的灰塵、細菌等和黏液一起推向喉的方向,通過咳嗽排出體外,就形成了痰。(展示痰形成的圖片)這可以說是第三道防線。外界帶有灰塵、細菌的干燥冷空氣經(jīng)
過這三道防線進入肺就已變成溫暖、濕潤的潔凈氣流。????
痰中含有大量病菌等,能傳播呼吸道傳染病,所以同學們不要隨地吐痰,更不要把痰吐在地上后再用腳去擦,那樣更會加大病菌散播的速度和范圍。有了痰,該怎么辦呢?(吐在紙里,用紙包住再放入垃圾箱;有的說直接吐在下水道里,放水沖走......)
(播放痰的形成視頻)
(布置課后活動)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zhì)的傷害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課后查閱有關(guān)的資料,寫出一些與呼吸系統(tǒng)有關(guān)的疾病。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國外有對夫婦被人控告犯有溺殺嬰兒的罪行,法官在提審時,這對夫婦都矢口否認,說嬰兒生下后就死的。法醫(yī)當場取出嬰兒的肺,放入水中,望著沉下去的肺,法官當場無罪釋放了這對夫婦。那法官為什么認為這對夫婦無罪呢?
在前面我們提到新生兒在剛出生時,胸腔中沒有空氣,即肺是真空狀態(tài),由于外界大氣壓大于內(nèi)部大氣壓,所以會把空氣壓到胸腔中即
吸氣;當胸腔中的空氣被排出時,即呼氣,氣流沖擊聲帶,發(fā)出聲音,即是新生兒的第一聲哭聲。如果嬰兒一生下來就死亡,說明還沒有開始進行呼吸作用,此時肺還處于真空狀態(tài),所以放入水中,則會沉下去?!吧幌?,呼吸不止”。我們每時每刻都要進行呼吸,而肺是我們呼吸系統(tǒng)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氣體 交換的重要場所。(出示肺的結(jié)構(gòu)圖)
師結(jié):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個,分別與左右氣管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