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天依和春晚的宅男小品看二次元主流化
從登上舞臺就算是階段性勝利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以前有個詞叫“宅”。
一開始這個詞一般的用法就是形容一類身邊充滿垃圾,終日呆在自己陰暗臥室里吃外賣上網(wǎng)看動畫胖到接近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稱之為“死肥宅”。
總之當時凡是和宅這個概念沾邊的準不是什么好事,看動畫直接被當做精日。到現(xiàn)在這些說法被批倒批臭。也因此有人創(chuàng)造了對一般愛好者的新批判角度,不過這是后話。
而現(xiàn)在宅這個詞,除了死肥宅這個現(xiàn)在更多是自嘲的用法,還被用來形容一種無所事事,用于放松的狀態(tài),為什么有這個變化?
可以想象一種狀態(tài),一個普通人想玩原神,想看工作細胞,那他就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
原神好玩嗎?那是給死肥宅的;工作細胞好看嗎?那也是死肥宅的。
啥?你說你想看,哎呀,不好意思,您看我們就是這種又陰沉又猥瑣的死肥宅,這些玩意,您這些現(xiàn)充姥爺應(yīng)該看不上才是,就去玩玩王者,看看電視劇那不是挺現(xiàn)充的嗎?
什么您還是想看想玩?那好要么承認你是死肥宅,要么就把這個名給老子去了。
對于春晚這樣一個舞臺,洛天依能登上去就是階段性勝利,那個小品的肥宅能從充滿垃圾的陰暗臥室出來穿的干凈整潔,登堂入室對那些人的想象力已經(jīng)是極大突破了。更不要說工作細胞能正常的登上央視,雖然大多數(shù)和兒童掛鉤,雖然已經(jīng)處于工作年齡的肥宅戀愛以失敗告終。
直說的話,就是破圈,大眾化帶來的去污名化和正當化。以及經(jīng)濟利益帶來的重視,市場擴大,生產(chǎn)力提升以及作品數(shù)量增加,質(zhì)量提高。
我一直說破圈是必要的,打算在夾縫里求生存就得做好夾縫里被徹底灌上水泥的準備。大眾化,正當化,正版化都會為以后各類作品的引進與觀看帶來切實的好處。
即使上述這些好處不要,你們真的還希望僅僅是玩游戲被當做網(wǎng)癮少年,再送幾個同齡人去豫章書院或者楊永信那里?再電傻幾個?再死幾個?起碼也為自己著想一下好嗎?
而在這件事上本身,我之前在某乎寫過,B站商業(yè)化,搞正版化,投資國產(chǎn)并且積極破圈之后。必然會帶來這個群體的正面化,去污名效果。原因也很簡單,在不違背公序良俗的情形下,這個事情可以正常的賺錢了。
即使是為了破圈,B站也必然會想辦法給群體去污名,想辦法向外界證明這個群體很“正常”。證明大家看的東西是正常的,也有好東西。只不過像所有大眾娛樂品(影視劇,書本等)一樣,不那么好的,平庸的作品是大多數(shù)。沒人會樂意進入某個群體就得背上精日,死宅的帽子,這還是共青團等官方站臺很久之后才有所好轉(zhuǎn)的。
我說,大家未免太看不起自己了,就是看動畫玩游戲而已,為什么非要這樣看不起自己,看不起自己喜歡的東西?你們這么看不起自己和這些作品,想辦法把外人推開的時候,有考慮過這些作品的作者,所有付出過心血的人的意見了嗎?
當然向外界展示有風險,當然付出了代價,比如舉報下架,比如外界的質(zhì)疑和攻擊??蛇@并不代表我們喜歡的,稱贊的東西錯了。只是需要時間和行動,以及大家的互相理解,或者,最基礎(chǔ)的尊重。畢竟代價再大,也不會大過曾經(jīng)那些書院和楊永信手下的人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