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四/章二 領(lǐng)悟智慧,愛之振頻 (1&2)

篇四/章二 領(lǐng)悟智慧,愛之振頻
(1&2)道與禪
接下來,筆者分享一些大智慧的語言文字,它們或是來自這個世間有成就的大德,或是高維指導靈,或者某個世俗以為未開化、實則與高維有高度鏈接的族群;他們都在引領(lǐng)著三維智慧的提升,努力將我們推入更高維度的意識,更高振頻的愛、喜悅和智能。希望有緣讀者能夠用心閱讀,用心領(lǐng)悟,用心去做——讓“做者”融于“做為”,融合為一;不要去想結(jié)果,只要全心全意去做你正在做的事;不要憑借著自我意志力去做,而是要讓你創(chuàng)造性的能量毫無阻礙地流動。
?
此篇最末,是一封邀請函,誠邀有緣人參與迄今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同步大冥想,接收萬余年來最強大的宇宙大愛能量波。時間為:2023年5月2日凌晨01:06。
(一)“靜,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p>
?
《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蕓蕓,各復歸于其根,曰靜。靜,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茫。茫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p>
《道德經(jīng)解》明 憨山德清大師
?
“此承上章要人作靜定功夫,此示功夫之方法也。
?
‘致虛,極;守靜,篤’者,致,謂推致推窮之意;虛,謂外物本來不有;靜,謂心體本來不動。世人不知外物本來不有,而妄以為實,故逐物牽心,其心擾擾妄動?;瘃Y而不返,見利亡形,見得亡真,故競進而不休,所以不能保此道也。今學道功夫,先要推窮目前萬物,本來不有,則一切聲色貨利,當體全是虛假不實之事。如此推窮,縱有亦無,一切既是虛假,則全不見有可欲之相。既不見可欲,則心自然不亂,而永絕貪求,心閑無事。如此守靜,可謂篤也。故致虛要極,守靜要篤也。
?
……人若知此真常之道,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此心自然包含天地萬物,故曰‘知常容’。人心茍能廣大如此,則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其心廓然大公,則全不見有我之私,故曰‘容乃公’。此真常大道,人若得之于內(nèi),則為圣;施之于外,則為王,故曰‘公乃王’。王乃法天行事,合乎天心,故曰‘王乃天’。天法道,合乎自然,故曰‘天乃道’。與天地參,故曰‘道乃久’。人得此道,則身雖死而道常存,故曰‘沒身不殆’。殆,盡也。且此真常之道,備在于我,而人不知,反乃亡身殉物,嗜欲而不返,豈不謬哉?”
(二)“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是入道之要門?!?/p>
?
《最上乘論》禪宗五祖弘忍大師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夫修道之本體,須識當身心本來清凈,不生不滅,無有分別,自性圓滿。清凈之心,此是本師,乃勝念十方諸佛?!?/p>
?
問曰:何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
?
答曰:涅槃者,體是寂滅,無為安樂;我心即是真心,妄想則斷;妄想斷故,則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窮達法性;窮達法性故,則得涅槃。故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
?
問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門?
?
答曰:乃至舉一手爪,畫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為教導無智能眾生,作當來勝報之業(yè),及見佛之因。若愿自早成佛者,會是守本真心。三世諸佛,無量無邊,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無有是處。故經(jīng)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