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陪伴”你走到最后的,并非子女、老伴,是這2點

01
作家劉亮程說過,每個人最后都是獨自面對剩下的寂寞和恐懼,無論在人群中還是在荒野上,那是他一個人的。
人生,就像是一次孤獨的旅程,我們會在中途遇到不同的人,遭遇不同的事兒??蛇@些人與事兒,終究有一天會離我們而去。
跟我們再好的同窗,在大學畢業(yè)后,會跟我們分道揚鑣。跟我們再好的朋友,在分居各地,走散后,也會跟我們愈行愈遠,再無聯(lián)系。
離別,本就是人生的常態(tài),沒有誰能夠一直陪伴我們走下去。因為別人有自己的人生要追尋,也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
哲學家認為,在誕生于世的那一刻開始,每個人的手中都拿著一個劇本。這個劇本就像是地圖,會指引我們方向。通向最后的,絕對是孤獨和寂寞。
我們就像是一位游俠、劍客,獨自走向遠方,沒有人可以陪伴我們到最后。

02
人老了才看透,哪怕是親人,也終究是人生的過客。
李大伯今年70歲了,在60歲那年送走了老伴,就自己一個人生活。那三個孩子也很少回老家,一年才回來一次。
大兒子在大城市買了房子,背負了累累債款,只能沒日沒夜去工作,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連養(yǎng)家糊口都困難,就別說為父親養(yǎng)老了。
二兒子一直在省會城市打工,雖然結(jié)婚了,沒買房,但他有了兩個娃,日子也過得不容易,所以他很少回家看望父親,給生活費,更是奢望。
小女兒沒有去外地,只是嫁給了本市的一個男人。有了家庭的女兒,不僅要相夫教子,還要工作賺錢,更不容易。父親,早就被拋一邊了。
每當談到這三個孩子,李大伯總是感慨:
孩子有自己的生活要過,我們這些老人家,也不能總是麻煩他們啊。每個人的人生,只能由自己來負責。老伴也好,子女也罷,不過是命中的過客。

03
很多人會疑惑,外人是過客就算了,為什么連老伴、子女,都是過客呢?
因為他們無法陪伴我們走到最后,最多只是陪伴我們二三十年的時間,然后就各自離去,或者各有各的生活了。
老伴,要么先我們而去,要么后我們而去,反正終究有一個人會孤單寂寞,孤獨終老。什么山盟海誓,在時間面前,都顯得特別脆弱。
子女,跟父母并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他們會去到新的城市,找到喜歡的另一半,建立屬于自己的小家,過上獨屬于自己的人生。父母,會跟他們漸行漸遠。
每代人都是如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一代人只能陪伴一代人到老。至于后代,他們也有自己的日子要過,那我們?nèi)绾文軌驈娗竽兀?/p>
一路走來,不僅外人的背影消失在了我們的生命當中,就連親人的背影,也消失在了我們的生命當中。這,就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人生。

04
可以陪伴我們走到最后的,并非子女、老伴,其實是這2點。
一、陪伴我們走到最后的,是內(nèi)心深處的“真我”。
無論遇到什么問題,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當中,我們都會思考,跟心靈對話。而這心靈,就是“真我”。
人類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內(nèi)心的真我。是否感覺到快樂,要看內(nèi)心的真我。是否過得幸福,也要看內(nèi)心的真我。
對此,王陽明說過這么一句話:“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大致意思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也都有自己的命數(shù)和定數(shù)。這一切的根源,都跟我們的內(nèi)心有關(guān)。
就算我們走到人生的終點,陪伴我們的,是那一顆心,也就是“真我”。軀體,或許會消失不見。心靈,才有可能永存。

05
二、陪伴我們走到最后的,是萬事到頭,一場“空”。
《金剛經(jīng)》中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p>
那些我們看得見的表象和名相,其實都是虛偽且荒唐的。當我們勘破了現(xiàn)實,逐漸感受到了虛空,就等于真正悟道了。
為什么“空”是最后的真相呢?因為萬事萬物都會歸于虛空。王侯將相,如此有錢有勢,依舊帶不來一毛錢,也帶不走一毛錢,化為一抔黃土。
普通人也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知道經(jīng)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人生就走到盡頭,一切就消失不見了。
《封神演義》第40回中有言:“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無論我們費了多少心思,有什么謀劃,幾十年的人生,不短不長,就跟冰雪消融一樣,逐漸化為春水,消失不見,就跟沒有存在過一樣。最后的結(jié)局,也就如此。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