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讀書筆記:《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以下這篇東西是看完這本書后的個人感受與隨筆,主要作用是幫助個人整理保存記憶,次要的作用是增強讀完書后的儀式感與成就感,進而敦促本人多讀書。因此這篇文字并不推薦除我本人以外的人翻看閱讀。
————————————————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作者是日本的奧野宣之,江西人民出版社,定價36元。
去縣城辦事的時候意外發(fā)現(xiàn)一家規(guī)模不小的書店,于是就進去逛了逛,隨便買了幾本看著順眼的書。雖說以性價比來說,去書店原價購買書籍既趕不上淘寶買書,也遠不如kindle買電子版,是十分冤種的行為。但是既然是在書店里發(fā)現(xiàn)了感興趣的書,“記下書名去淘寶買”這種事我也做不出來……就當給老板上了個艦長吧。
之所以挑中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最近自己有這方面的煩惱,隨著積累的知識和素材越來越多,如何有效地整理儲存已經(jīng)變成一個越來越嚴肅的話題。看完這本書后,總體上講……感覺對我?guī)椭淮蟆km說書中所說絕對算得上金玉良言,但很可惜,我已經(jīng)自己摸索出一套和他不謀而合的方法,這本書對我來說只剩下了一些錦上添花的價值。
整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圍繞著“如何做紙質(zhì)筆記以及為何要做紙質(zhì)筆記”展開,嗯,紙質(zhì)筆記。雖說這年頭除了學生和老古董外應(yīng)該已經(jīng)沒有幾個人會用紙質(zhì)的筆記本了,但看完這本書后,我意識到我之前對于現(xiàn)代科技還是有些過于依賴和迷信了。
用筆和墨水在紙上寫字,這就是記憶與理解的儀式魔法(ps.這句話不是書作者說的,是我有感而發(fā))。
有些東西是電子記錄和計算機工具永遠無法取代的,但如果沒有真正地親身嘗試的話,恐怕是不會相信的。
推薦記者、視頻up主、活動策劃、短篇文章創(chuàng)作者和vtuber/vup staff一類的職業(yè)看。
但是對于立志成為專業(yè)學者或者長篇小說作者的人來說,這本書里的東西可能會有點不太夠用。
最后有個小技巧對我們有用,記在這里給以后的自己看:
移植信息:將需要用到的信息從筆記抄錄到另一張紙上,或者分別抄錄在不同的卡片上(卡片可以幫助該換順序),這樣將所有信息同時置于視線內(nèi),可以有助于我們構(gòu)筑不同信息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靈感。
實際上就和美劇里的警探把所有信息寫在/貼在白板上一樣,是個我們早就知道但是視而不見的實用技巧。
啊,雖然說不適合除我之外的任何人閱讀,不過萬一如果真的有無聊的人讀到這里的話,就再附贈一條可能沒什么用的信息吧:
如果用鋼筆做筆記的話,時間長了以后墨水會變色甚至褪色。需要長時間保存的文本絕對不能用普通的藍墨水和彩色墨水,我個人的推薦是羅克哈林(Rohrer&Klingner)的鐵膽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