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番劇《BNA》,科普一下什么是Furry(上篇)

前段時間隨著扳機社動畫BNA的完結(jié),“Furry”一詞再次進入了ACG圈大眾的視野。但我在ACG相關(guān)論壇與人交流時,發(fā)現(xiàn)大家并不了解furry文化的具體內(nèi)容,甚至很多人對furry文化有著較大的誤解,所以我打算寫這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什么是“Furry”。本文將站在完全沒有接觸過furry的路人的視角上,對大家可能感興趣的部分進行簡要科普。

階段1——各位死宅們最愛的獸耳娘,在形象上過于接近人類,缺乏“非人”的特點,不能被稱作“furry”
階段5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過于像“非人”化,以至于失去了“擬人”的特點,看起來就像是會說話的動物,因此也不屬于“furry”的范疇階段2—4,既有“非人”的基本特點,又有“擬人”的明顯趨勢,所以都可以被稱為furry

作為亞文化形象的furry
作為亞文化形象的furry是整個furry文化的基礎(chǔ)。在了解furry文化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furry形象究竟是什么東西。若無特殊說明,本小節(jié)中的“furry”均指擬人化動物形象。
按照絕大多數(shù)獸控所能認同的定義,furry必須擁有以下兩個特征:
(1)必須擁有足夠的非人動物特點,即覆蓋全身的非人類皮膚、明顯的獸耳、反曲的腿,以及帶有動物特征的手等等。
(2)必須要擬人化,即要表現(xiàn)出高等智慧、面部表情、肢體動作、服飾穿著、藝術(shù)文化等等“人”的特征。

值得說明的是,盡管有著“非人”與“擬人”的基準,一個典型的furry并不一定完全遵守上述提到的具體特征。比如有些furry角色并沒有帶著動物特征的爪子,而是長了完全人類一樣的手;再比如有些furry角色并沒有成年人一般的高等智慧,也并沒有穿衣服或服飾。在進行具體判斷時,只要形象滿足了“非人”與“擬人”的大部分特征,哪怕有少數(shù)不符,也能被認為是furry。
一個典型的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呢埡屠鲜蟆泛徒苋鹪诮^大多是時間里都是赤身裸體的,但拋去這一點,其它諸如高等智慧、會使用工具等特點都足夠“擬人”,所以這對熒屏經(jīng)典形象屬于“furry”范疇。

在判斷一個形象是否屬于furry時,有以下問題需要格外注意
1.Q:furry一定要有毛嗎?
A:當然不!
盡管“furry”的本意是毛茸茸,但在絕大多數(shù)furry控眼中,蜥蜴人、魚人等沒有毛的擬人生物也屬于furry
2.Q:我是一名天際玩家,我喜歡元氣滿滿的亞龍人女仆,請問亞龍人女仆屬于furry嗎?
A:一般而言,“furry”是包含幻想生物的,事實上獸圈內(nèi)部本身就包含著大量獸迷自創(chuàng)的幻想物種,如天使龍和protogen
(龍癌狂喜)
3.Q:小黃人、外星人呢?
A:不屬于。這些形象過于擬人,獸性不足,讓人感覺他們更像是換了皮的人類,而非擬人化的獸。
4.Q:我看到在一些科普里,有智慧的四足動物也算是furry???
A:沒錯,有些人認為,有智慧的四足行走動物也體現(xiàn)出了足夠的“擬人動物“的特點。但在我個人所接觸到的大多數(shù)獸控眼中,有智慧的四足動物不是furry。所以……這個問題仍存在一定爭議。

5.Q:kemono是啥?他與furry之間又有什么關(guān)系?
A:kemono,源自日語ケモノ,原意為“野獸”,在這里引申為“獸人”。
kemono與furry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其畫風:
furry文化更多的受美式卡通的影響。典型的furry具有以下特征:較長的鼻吻、凹陷的眼睛、大鼻子和普遍的歐美卡通畫風
kemono文化更多的受日本的ACG文化影響,具有日本動漫的萌系風格。相較于furry,kemono的鼻吻較短且眼睛、鼻子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furry和kemono雖然有差別,但二者之間的界限并不絕對,更與地域無關(guān)。實際上,在相關(guān)亞文化領(lǐng)域存在著大量同時具有兩者特點、難以區(qū)分究竟屬于何種的擬人動物形象,如《Beastar》

由于受到日本ACG影響較大,在中國大陸,大部分擬人動物都更偏向kemono。Kemono也常常被認為是furry的一部分,被人習慣性地稱為furry
6.Q:這都什么亂七八糟的?獸人不應該是渾身綠皮、長著獠牙、肌肉硬到娘們都咬不動的大只佬嗎?
A:兄啊,你是不是混淆了furry和orc/ork?
盡管都被翻譯為“獸人”,furry和orc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就我個人感覺而言,furry的形象明顯比orc更適用于“獸人”這個稱呼。把“獸人”/“半獸人”作為orc的翻譯也并不準確。

7.Q:我平常看見的furry不是大歐派就是大xx,但我更喜歡可愛向的小動物,請問萌系畫風的擬人動物也屬于furry嗎?
A:當然,furry的風格多種多樣,肯定不止有一種。



盡管這些形象審美不同、風格各異,但它們都屬于furry

獸設(shè)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所有者的“化身”。凡不屬于“化身“的形象,均不能稱之為獸設(shè)。這一點要與”畫師偏好的角色“,即”崽“、”孩子“嚴格區(qū)分。前者是擁有者個人身份的表達,后者則沒有這一層涵義。
獸設(shè)并不是必要的,很多的urry控都沒有自己的獸設(shè)。
獸設(shè)也不是唯一的。只要愿意,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多個獸設(shè)。但多個人同時共享一個獸設(shè)是不行的,起碼沒有收到廣泛認可。(那么問題來了,設(shè)定上人格分裂的獸設(shè)可以同時給多人使用嗎)
由于“身份映射”的特殊性,furry們對獸設(shè)十分看重。照搬、竊取他人設(shè)定的行為,在獸圈是不受到歡迎的。同理,設(shè)定上的神似與撞車也會被嚴肅對待。
獸設(shè)的風格多種多樣,從美系、日系、萌系,到homo系(?)應有盡有,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獸圈內(nèi)部的不同審美
值得一提的是,“獸設(shè)”并非furry圈獨有的文化產(chǎn)物。一些其它亞文化圈,如小馬和貓武士,也都有與“獸設(shè)”類似的“化身”,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