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第二卷的摘錄和筆記(二十三:買賣時間和經營時間)

第二冊 資本的流通過程
第一篇 資本形態(tài)變化及其循環(huán)
第六章 流通費用
1.純粹的流通費用
(1)買賣時間
1、資本由商品到貨幣和由貨幣到商品的形式轉化,同時就是資本家的交易,即買賣行為。資本完成這些形式轉化的時間,從主觀上,從資本家的觀點來看,就是買賣時間,就是他在市場上執(zhí)行賣者和買者的職能的時間。正像資本的流通時間是資本再生產時間的一個必要部分一樣,資本家進行買賣,在市場上奔走的時間,也是他作為資本家即作為人格化的資本執(zhí)行職能的時間的一個必要部分。這是他的經營時間的一部分。
注:要注意,上文中的“資本家”不必指同一個資本家。實際上,負責生產和買賣的資本家完全有可能是不同的人,這一點將在下文中有所提及,而會在第三冊中詳細論述——商人資本的職能。
2、因為我們假定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買賣,所以,這些行為只是指同一價值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即由商品形式轉化為貨幣形式和由貨幣形式轉化為商品形式,只是指一種狀態(tài)變化。如果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出售,買者和賣者手里的價值量都不發(fā)生變化;發(fā)生變化的只是它的存在形式。如果商品不是按照它們的價值出售,轉化了的價值的總額仍舊不變;一方面的增加,就是另一方面的減少。但是,形態(tài)變化W-G和G-W,是買者和賣者之間進行的交易;他們達成交易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因為在這里進行著斗爭,每一方都想占對方的便宜,生意人碰在一起,就像“希臘人遇到希臘人就發(fā)生激戰(zhàn)”一樣。狀態(tài)的變化花費時間和勞動力,但不是為了創(chuàng)造價值,而是為了使價值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在這里,事情并不因雙方都想借此機會占有超額的價值量而發(fā)生變化。這種勞動由于雙方的惡意而增大,但并不創(chuàng)造價值,正像花費在訴訟程序上的勞動并不增加訴訟對象的價值量一樣。這種勞動對于作為總體的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來說,即對于包含著流通或被包含在流通中的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來說,是一個必要的因素,但它同比如說燃燒一種生熱用的材料時花費的勞動一樣。這種燃燒勞動,雖然是燃燒過程的一個必要的因素,但并不生熱。例如,要把煤炭當做燃料來用,我就必須使它同氧氣化合,為此,必須使它由固體狀態(tài)轉化為氣體狀態(tài)(因為在燃燒的結果碳酸氣中,煤炭處于氣體狀態(tài)),也就是使煤炭的存在形式或狀態(tài)發(fā)生物理變化。在進行新的化合之前,結合為固體的碳分子必須分離,碳分子本身必須分解為單個的原子。這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這種能量的消耗不轉化為熱,而是熱的一種扣除。因此,如果商品占有者不是資本家,而是獨立的直接生產者,那么,買賣所費的時間,就是他們的勞動時間的一種扣除,因而,他們總是(在古代和中世紀)力圖把這種事情留到節(jié)日去做。當然,資本家手里的商品交易具有的規(guī)模,不會使那種并不創(chuàng)造價值而只是為價值的形式變換作中介的勞動,轉化為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即使職務轉移了,就是說,產業(yè)資本家并不親自從事那種“燃燒勞動”,而把它變?yōu)橛伤麄兏冻甑牡谌叩膶I(yè),也不可能出現這種變體的奇跡。這些第三者當然不是因為愛上資本家的美麗的眼睛而讓他們支配自己的勞動力。一個地主的收租人或一個銀行的差役的勞動不會使他們所收的租或成袋地運往另一銀行的金幣增加分毫,這對他們來說也是沒有關系的。
注:這段話是由恩格斯補充的,把商品的買賣和煤炭的燃燒作了一個類比。
3、對于使別人為自己勞動的資本家來說,買賣成了一種主要職能。因為他按巨大的社會的規(guī)模占有許多人的產品,所以,他也得按同樣的規(guī)模出售這些產品,然后重新把貨幣轉化為各種生產要素。和以前一樣,買賣時間并不創(chuàng)造價值。錯覺是從商人資本的職能產生的。但是,在這里,即使對這個問題不作進一步的考察,事情本來就很清楚:如果一種職能本身是非生產的,然而是再生產的一個必要的因素,現在這種職能由于分工,由多數人的附帶工作變?yōu)樯贁等说膶iT工作,變?yōu)樗麄兊奶厥庑袠I(yè),那么,這種職能的性質本身并不會改變。一個商人(在這里只是看做商品的形式轉化的當事人,只是看做買者和賣者)可以通過他的活動,為許多生產者縮短買賣時間。因此,他可以被看做是一種機器,它能減少力的無益消耗,或有助于騰出生產時間。
4、為了簡便起見(因為我們以后才考察作為資本家的商人和商人資本),我們假定,這種買賣的當事人是出賣自己勞動的人。他在W-G和G-W活動上,耗費自己的勞動力和勞動時間。因此,他以此為生,就像別人靠紡紗或制藥丸為生一樣。他執(zhí)行一種必要的職能,因為再生產過程本身包含非生產職能。他和別人一樣勞動,不過他的勞動的內容既不創(chuàng)造價值,也不創(chuàng)造產品。他本身屬于生產上的非生產費用。他的作用,不是使一種非生產職能轉化為生產職能,或使非生產勞動轉化為生產勞動。如果這種轉化能夠通過職能的這種轉移來完成,那真是奇跡了。他的作用寧可說是使社會的勞動力和勞動時間只有更少一部分被束縛在這種非生產職能上。不僅如此。我們不妨假定,他只是一個雇傭工人,他的報酬盡可比較優(yōu)厚。不管他的報酬怎樣,他作為一個雇傭工人,總有一部分時間是無償 地勞動的。他也許每天干了10小時而得到8個勞動小時的價值產品。他從事的兩小時剩余勞動,和他的8小時必要勞動一樣不生產價值,雖然由于這8小時必要勞動,社會產品有一部分轉移給他了。第一,和以前一樣,從社會的觀點看,一個勞動力在10小時內耗費在這個單純的流通職能上。它不能用于別的目的,不能用于生產勞動。第二,社會對這兩小時的剩余勞動沒有支付報酬,雖然這種剩余勞動已經由完成這種勞動的這個人耗費了。社會并沒有因此占有任何超額的產品或價值。但是,這個人所代表的流通費用減少了1/5,由10小時減為8小時。社會對以他為當事人的這一現實的流通時間的1/5,沒有支付等價物。但是,既然這個當事人是由資本家使用的,資本家會由于未對這兩小時支付報酬而減少他的資本的流通費用,而這種費用是對他的收入的扣除。對資本家來說,這是一種積極的收入,因為他的資本在價值增殖上所受的消極限制縮小了。當獨立的小商品生產者把他們的一部分時間耗費在買賣上的時候,這種時間或者只是在他們的生產職能的間歇期間耗費的時間,或者是他們的生產時間的損失。
5、無論如何,用在買賣上的時間,是一種不會增加轉化了的價值的流通費用。這種費用是價值由商品形式轉變?yōu)樨泿判问剿匾?。如果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者是流通當事人,那么,他同直接的商品生產者的區(qū)別只是在于,他的買賣規(guī)模較大,因而他作為流通當事人執(zhí)行職能的范圍較大。一旦他的營業(yè)范圍使他必須購買或者能夠購買(雇用)作為雇傭工人的他的流通當事人,事情的本質也不會發(fā)生變化。勞動力和勞動時間必須以某種程度耗費在流通過程(就它只是形式轉化來說)上。但是,現在這種耗費表現為追加的資本支出;可變資本的一部分必須用來購買這種僅僅在流通中執(zhí)行職能的勞動力。資本的這種預付,既不創(chuàng)造產品,也不創(chuàng)造價值。它相應地縮小預付資本生產地執(zhí)行職能的范圍。這就好像是把產品的一部分轉化為一種機器,用來買賣產品的其余部分。這種機器是產品的一種扣除。它雖然能夠減少在流通中耗費的勞動力等等,但不參加生產過程。它只是流通費用的一部分。
注:如果是雇傭工人負責商品的買賣,那么盡管其勞動不創(chuàng)造價值和剩余價值,但仍然存在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