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用了這種手段,讓當時的保守人士十分不滿
貝多芬407、貝多芬用了這種手段,讓當時的保守人士十分不滿

?
什么是節(jié)奏,節(jié)拍和速度?——網(wǎng)友提問
…節(jié)、奏、節(jié)奏:見《牛頓87~88》…
(…《牛頓》:小說名…)
?
…節(jié)、拍、節(jié)拍:見《貝多芬72》…
…速、度、速度:見《伽利略3》…
(…《伽利略》:小說名…)
?
…
寶貝乖乖230(2017-05-27,46贊)(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
…
在樂譜上標記節(jié)拍的方法,除了上面這些2/4、3/4以外,還有小節(jié)線,
…方、法、方法:見《歐幾里得2、3》…
…上面這些2/4、3/4:見《貝多芬406》…


這短短的垂直線,將音符隔成一個個有規(guī)律的 強弱交替的單位,看起來很直觀。
…規(guī)、律、規(guī)律:見《歐幾里得43》…
…單、位、單位:見《歐幾里得116》…
…直觀:見《牛頓220》…
?
通常小節(jié)線后面的第一拍是強拍,如2/4,這是進行曲常見的節(jié)奏,它是一強一弱的交替,
…進、行、進行:見《貝多芬222》…
…曲:見《牛頓47》…

?
而3/4,如圓舞曲,則是一強兩弱的交替。

?
假如拍數(shù)超過三個,則會出現(xiàn)兩個不一樣的強拍,如4/4,是強-弱,次強-弱;6/8,是強-弱-弱;次強-弱-弱。
以上我們說的這種有規(guī)律的拍子,在音樂中處處可見。
…拍、子、拍子:見《貝多芬72》…
…音、樂、音樂:見《歐幾里得146、147》…
?
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節(jié)奏概念,
…概、念、概念:見《歐幾里得22、23》…
?
音樂還可以不是這樣的。
?
除去民間音樂中自由的形態(tài)不算,有許多作曲家 為了給人以新鮮感,偏偏要打破節(jié)奏中的規(guī)律性,在該出強拍的地方 閃過去不出現(xiàn),而在弱拍位置 卻重重地來一下子,讓聽者出乎意料。
…自、由、自由:見《伽利略5》…
…形、態(tài)、形態(tài):見《歐幾里得14》…
…家: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專~。畫~。政治~??茖W~。藝術~。社會活動~…見《歐幾里得92》…
…性:1.物質(zhì)所具有的性能;物質(zhì)因含有某種成分而產(chǎn)生的性質(zhì):黏~。彈~。藥~。堿~。油~。2.后綴,加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抽象名詞或?qū)傩栽~,表示事物的某種性質(zhì)或性能:黨~。紀律~。創(chuàng)造~。適應~。優(yōu)越~。普遍~。先天~。流行~…見《歐幾里得10》…
?
這在20世紀的音樂中十分常見,而實際上 早在18世紀 貝多芬就用過這種手段,還讓當時的保守人士感到十分不滿。
?
這里有個很好的例子——斯特拉文斯基作于1913年的芭蕾舞音樂《春之祭》。

?
這部舞劇描繪的是史前人原始祭(jì)祀(sì)的情景,其瘋狂而野蠻的音樂風格 曾讓人大為憤怒,甚至引起了音樂史上空前絕后的劇場騷亂,
…史:見《歐幾里得111》…
?
但后來它很快就成為20世紀的經(jīng)典之作了。
…經(jīng)、典、經(jīng)典:見《牛頓196》…
?
斯特拉文斯基在這里的節(jié)奏運用 相當精彩,
…運、用、運用:見《伽利略29》…
?
這是他造成整體藝術風格的 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藝、術、藝術:見《牛頓103》…
…因、素、因素:見《牛頓100》…
?
《春之祭》中的第二段音樂《春天的前兆和青年男女之舞》,譜子上寫的是兩拍子,
但由于人為地改變了原有的強音和弱音的位置,原來的古典式感覺被破壞了。
…位、置、位置:見《伽利略10》…
…典、古典:見《牛頓170》…
…式:見《歐幾里得132》…
…感、覺、感覺:《牛頓120》…
?
?
我們可以想像,這時候的樂隊指揮?肯定不能根據(jù)兩拍子規(guī)律來舞動他的胳膊了,而是要按照實際重音來打拍子。
…根、據(jù)、根據(jù):見《歐幾里得115》…
?
在古典音樂中,只要樂譜開頭標出2/4、3/4或者4/4這樣的節(jié)拍標記,后面就基本上不再變化了,
…基、本、基本:見《歐幾里得2》…
…變、化、變化:見《伽利略10》…
?
而在現(xiàn)代音樂中 卻常常要改變拍子記號,
比如《春之祭》中《春之輪舞》,它的第一小節(jié)是5/4拍,第二小節(jié)是7/4拍,第三至第五小節(jié)是6/4拍,第六小節(jié)又是5/4拍,
如此頻繁的變化,給人以非常不穩(wěn)定的感覺。
而由于這里的強拍不突出,所以給人的整體感覺是松散的,缺少推動力的。
假如同樣是這種頻繁變換的拍子,把重音加強,聽上去就會是另一種感覺了。如《春之祭》的最后一曲《當選少女之舞》的開頭一段。
所謂“當選少女”,就是在祭祀活動中被眾人選作獻給大地的祭品的少女,她要狂舞直到死亡,這就是祭祀儀式的高潮和結束部分。

?
作曲家在這里用了極為刺激的音響,
節(jié)奏變化多端,差不多是一小節(jié)一種拍子,
如開始的四小節(jié),分別是3/16、5/16、3/16、4/16,
而那些重音帶來的沖擊感相當強烈。
在這里,非規(guī)則節(jié)奏的效果不同尋常,
…規(guī)、則、規(guī)則:見《牛頓75》…
?
試想一下,假如換成古典式的 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那種瘋狂而野蠻的感覺是無法表現(xiàn)出來的。
背離傳統(tǒng)節(jié)奏概念的方式多種多樣,
…方、式、方式:見《歐幾里得57》…
?
除了上述的“人為改變重音位置”和“頻繁改換拍子”以外,還有復合節(jié)奏,
…復、合、復合:見《貝多芬397》…
?
比如在管弦樂隊里,弦樂聲部是三拍子,而銅管聲部則是四拍子,
兩個不同律動的流層合在一起,形成了復雜的、多元化的音響效果。
…律、動、律動:見《貝多芬321》…
…復、雜、復雜:見《歐幾里得133》…
?
“同樣是三拍子,由于速度不同,效果完全不一樣。
這首快板是活潑熱烈的,律動感很強,因此音樂有一種向前推動的動力。
請看下集《貝多芬408、同樣是三拍子,由于速度不同,效果完全不一樣》”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