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書——游戲up主居然也能推書了
關(guān)于我讀書這個事,首先得感謝我媽小時候強行逼迫我讀書,對,我很小的時候是被逼迫著讀書的。
我當(dāng)時甚至完全難以理解我看的書,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孟子》,作為四書中的一部,我完全不能用我六歲的智商去理解里面的內(nèi)容——但我的母親選擇了一條極其殘酷的道路,她讓我每天早上背一段,背一段才能去正常吃飯上學(xué)。
已經(jīng)21歲的我至今仍然記得梁惠王和孟子的對話,我突然發(fā)覺孟子幸好沒活在現(xiàn)代社會,要不然他一定能被批判成一位杠精。畢竟梁惠王說什么孟子都給他懟回去而且說的話是梁惠王說的三倍以上。
前面這一段看似啥都沒講,但其實是在告訴大家,看書這個事,它是個終身的事。因為隨著你歲數(shù)的變化,你看書的方式也在變化,你對書的理解也會不一樣。
就比如21歲的我突然發(fā)現(xiàn)——孟子是個會講道理的杠精一樣。

我個人把我看的書總共分成了三類:思辨類、積累類、快樂類
我每年在買書上的支出大概是500-600元,現(xiàn)在是手機閱讀時代了,買的書會稍微降低一點,比如我最近看完的《傳媒殖民政治》就是在手機上看的,當(dāng)然因為手機端的吸收效果不一定會很好,所以我很多手機上的書都是瀏覽為主,而不是真正的閱讀。


思辨類:今日推薦《娛樂至死》尼爾·波茲曼
思辨類書籍從我17歲開始一直是我每年支出的重頭戲。我的母親是個極端左翼而我父親是個極端右翼,想在他們兩個那里通過代際繼承一些思想體系顯然是有弊端的,所以我在我自己的三觀建立上很花了一點錢。
為什么推薦《娛樂至死》?

因為這可能是思辨類書籍的入門書了,《娛樂至死》最大的優(yōu)點是什么呢?是他把批判主義第一次寫的這么大眾化,且批判的事物——電視,是如此的貼近人們的生活。
電視其實通篇來看只能是個意象,因為你把《娛樂至死》這本書里的電視換成手機、電腦甚至是梗,整本書的內(nèi)容依舊是成立的,這也是為什么我推薦這本書,因為但凡你開始了解批判主義,你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出現(xiàn)的問題都是可以整合成一個問題的——比如沒有身份證犯罪率一定會上升和網(wǎng)絡(luò)暴力其實是一個問題,因為都是匿名化引出來的。
但這本書有著它難以否定的缺陷性,比如即便全書如此重力度的批判了電視,也沒能阻止電視文化產(chǎn)業(yè)的普及和發(fā)展。《娛樂至死》不推薦看第二遍,因為我看了三遍,我發(fā)現(xiàn)他的這個缺陷性不是書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

積累類:今日推薦《獵人筆記》屠格涅夫
我很單純的把積累類定義為可以對我的文筆產(chǎn)生一定影響的書籍。
所以大部分的所謂文學(xué)名著都被我丟進了這個類別里,在我17歲以前他們是我的大頭支出。
為什么推薦《獵人筆記》?
首先在中國看書,記得少看扉頁,會被帶偏的。
《獵人筆記》的扉頁上寫著:“作品控訴了腐朽的農(nóng)奴制度,表現(xiàn)了作者的民主主義思想?!?/p>
但屠格涅夫?qū)懥诉@么厚的一本書,如果只是為了表現(xiàn)這個上述思想,他完全用不著浪費巨大的筆墨去描寫俄羅斯的土地上的一切。

其次,《獵人筆記》的風(fēng)景描寫是我目前看過的最好的書,全篇任何一個段落都能拿出來細品?!?strong>我們走進屋子,潔凈的松木墻上,連一張常見的版畫都沒有貼;在屋角里,在裝了銀質(zhì)衣飾的沉重圣像前面,點著一盞神燈; 一張椴木桌子,不久前才擦洗得干干凈凈;松木縫里和窗框上沒有機靈的普魯士甲蟲在奔跑,也沒有隱藏著沉著老練的蟑螂。”
什么現(xiàn)實主義,什么批判的都滾去吧,這一段描寫我要練多少年才寫的出來?

快樂類:今日推薦《審判美國》李敖
快樂類的意思就是這種書讀來就是為了快樂的,這本書沒太多好說的,李敖只是變了個法子講了一下美國的歷史而已。
有人侮辱美國。
怎么侮辱的?
他把美國干過的事講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