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獵頭給職場人士的10條忠告


01從平庸的忙碌到精準的勤奮
很多忙碌,只是現(xiàn)實刺激下被動反應式的平庸忙碌。
目前的社會和職場,無論你是否愿意,被環(huán)境所迫,“忙碌”似乎都已成為標配。但很多忙碌,只是現(xiàn)實刺激下被動反應式的平庸忙碌。
也許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完全放任、毫不費力地對刺激進行反應,最后會感覺一無所獲,什么也沒沉淀下來。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勤奮程度可能相差無幾,比如工作9小時與工作10小時不會形成太大的差距。但方法論上的差距卻是極大的,而且受慣性的支配,比起勤奮,方法論更容易被忽略。
平庸地忙碌,其結果是人們很難獲得認知水平以外的收益。強制性地分配一定比例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方法論的打磨、認知水平的提高,結果可能會事半功倍。
02設定個人參數(shù)系統(tǒng)
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個人參數(shù)系統(tǒng)中的“參數(shù)”,簡要地講,就是你對某些事物相對穩(wěn)定的分類。
比如,你如何分類你的人脈?你如何分類你要管理的文件?你如何分類你要處理的事務?你如何分類你要管理的物品?
例如,有關客戶信息的參數(shù)系統(tǒng)包括:跟自己關系遠近的程度參數(shù)系統(tǒng),需要維護的頻率參數(shù)系統(tǒng),可推薦性的價值參數(shù)系統(tǒng),潛在價值參數(shù)系統(tǒng)……
在確定、優(yōu)化、完善種種參數(shù)的過程中,我們會很自然地提升結構化思考的能力。當我們同時運用多種參數(shù)系統(tǒng)去看待某個事物時,就能較快地看清事物的本質。這對提升認知很重要。
個人參數(shù)系統(tǒng)在構建的前期,可能會顯得有點費力不討好,但長期來看卻很有價值。
這就好比,火車需要修鐵軌、修車站,最初通行時故障率還可能挺高,不如駕馬車順利。但長遠來看,馬會越跑越累,馬車會越跑越慢,火車卻能在裝載更多貨物的同時不知疲倦地奔跑……
03場景定式刻意練習
定義一些高頻場景,為每種場景總結出相對穩(wěn)定的最優(yōu)應對方法,并刻意練習,形成思維定式。
我對場景定式思維的感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我跟兒子下圍棋的體驗。
我有30年以上的棋齡,是業(yè)余一段。我兒子有10年左右的棋齡,是業(yè)余五段。我們父子對弈時,他都會讓我三個子,但好多盤下來,我從未贏過。
在經歷多次沮喪之后,我體會到了因棋力成長的方法論不同而帶來的巨大差距!
在下圍棋上,我是個十足的實戰(zhàn)派,棋力的長進來自不斷地下棋實踐。兒子接受過較為系統(tǒng)的專業(yè)訓練,其中一個訓練環(huán)節(jié)就是對上百個圍棋定式進行深入學習。
所謂定式,就是針對圍棋中經常出現(xiàn)的場景總結出的最優(yōu)應對招法。
對這上百個定式,兒子駕輕就熟,我卻要臨場反應、重新計算。盡管我的反應較快,卻避免不了耗時多且水平不穩(wěn)定。
對圍棋定式的感悟讓我意識到,職場中業(yè)務能力的提升是與之相通的:
定義典型的業(yè)務場景,總結針對每個場景的“定式”(通常表現(xiàn)為相對穩(wěn)定的框架及核心要點),把每個實戰(zhàn)任務轉化為刻意練習的機會,就可以更快速、更系統(tǒng)、更扎實地提升業(yè)務能力。

04人生框架與動態(tài)拼圖
思考人生的底層邏輯,設定相對穩(wěn)定的人生框架,有助于在終身成長中實現(xiàn)較為精準的動態(tài)拼圖。
“人生框架與動態(tài)拼圖”的思路可以支持到我們的終身成長。比如,我在思考人生的底層邏輯時,會借助汽車的比喻,形成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人生框架。我把它命名為PD-Car(Personal Development Car,個人成長汽車模型框架)。
GPS系統(tǒng):指導自己人生的基本原則體系。比如,不斷追尋人生的意義,探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活法、想做的工作、對幸福的基本定義等。
動力系統(tǒng):如何建設并維護好自己的動力體系,構建良性的外部壓力,持續(xù)提升內在價值感,找到讓自己有使命感的人生目標等。
底盤系統(tǒng):核心為三個維度,包括健康與體能建設,綜合思維能力(如各種實用思維模型、元認知能力、創(chuàng)造力、深度思考能力、記憶力等),高效的個人操作系統(tǒng)(如資訊管理、人脈管理、精力管理、狀態(tài)管理等)。
綜合配置:包括通用能力(如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等),專項能力(職業(yè)知識與技能),特定能力(需要階段性重點突破的能力)。
方向目標:如喜歡做、能做好、可以賺到錢的職業(yè)目標,個人、家人、朋友一起成長的目標等。
路況環(huán)境:各種綜合背景知識,如中國史和世界史、時事熱點、科技、商業(yè)、市場、管理、創(chuàng)業(yè)、社會人文、娛樂休閑等。
參照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人生框架,每天有序且精準地修圖或拼圖一小塊,持之以恒,人生成功和幸福的概率會高一些。
05清晰定義成長
為何“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人人都知道成長重要,卻無法清晰定義成長。我把成長分解為六個階段:知道,懂得,記住,刻意,留意,自然。
在資訊極度發(fā)達的社會,我們需要有意識地避免被所謂的“知道”欺騙,而是從知道開始邁上各級臺階,最終把知道內化為習慣,走出“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窘境。
06用寫作提升思考的深度和系統(tǒng)性
為何想了很多,卻寫不出來?
有些問題,我們想了很多,也想得很清楚,但訴諸文字時卻感覺頗有難度。這是因為,我們思考得還不夠深入、不夠系統(tǒng)。
思維往往是網狀的、跳躍的,文字記錄卻是線性的。將網狀思維線性輸出,如果思考得不夠深入、系統(tǒng),寫作時自然會有難度。
反向來看,我們可以利用寫作來提升思考的深度與系統(tǒng)性。不一定要寫長篇大論的文章,中長篇幅的朋友圈記錄也很有效。
很多時候,當我們把針對某個主題的思考變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之后,會感覺大腦中的混亂程度降低了。
相關的思路都會變得更加有序,大腦的運轉效率也相應地提升了。

07輸出倒逼輸入
——對種種熱門的需要付費的音視頻學習資源,我們需要保持清晰的認知。
教別人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權威研究把各種學習方法的有效性做了如下排序:聽講<閱讀<多媒體學習<演示<討論<實踐<教別人。
對于這個排序,我非常認同。我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加“好為人師”,很大的原因是體會到了教別人其實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相反,對種種熱門的需要付費的音視頻學習資源,我們需要保持清晰的認知?!奥犞v”對學習者而言,投入要求極低,但卻可以聽到質量很高的內容,所以非常容易流行。
但聽講,其實是學習效率比較低的方式,與“奶頭樂”的原理類似,除非在聽講之后加入記憶或其他應用環(huán)節(jié)對知識進行鞏固。
對于非常精彩的大片或電視節(jié)目,觀眾無須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獲得極高的娛樂享受并樂此不疲,最后卻沒有太多真正的收獲。
正如成長效率原理,聽講、閱讀、利用多媒體往往只是停留在“知道”與“懂得”的階段。
而教別人時,輸出倒逼輸入,更容易理解透徹、融會貫通。
把握好每一次教別人的機會,有意識地去體驗教學相長的過程,會成長得更快!
08復盤和記錄自己的最優(yōu)狀態(tài)
最好的老師就是自己。
對于他人傳授的經驗,有時我們會存疑:它們真的適合我嗎?我是否能夠做到?
而參照自己曾經達到的最優(yōu)狀態(tài),我們起碼有信心說,這是我能做到的!如果能夠經常保持這樣的最優(yōu)狀態(tài),我們就有了一個向更高層次攀登的穩(wěn)定基石。
系統(tǒng)地記錄、復盤、重溫自己曾經達到的最優(yōu)狀態(tài),用這樣的真實經歷來滋養(yǎng)自己,我們就會前行得更快。
在向別人學習的同時,也要向自己學。最好的老師可能就是自己!
09營造彼此“陪跑”的成長環(huán)境
人與人之間是互為土壤的。
在一個營養(yǎng)濃度高的環(huán)境里,即使你沒有主動去思考、規(guī)劃如何成長,環(huán)境也會自然地推著你往前。
盡管我們可以努力跳槽到成長養(yǎng)分更充分的地方,但機遇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有意識地營造一個有利于成長的環(huán)境會大有裨益。
彼此“陪跑”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階段性地分享彼此的成長、方法等。
在彼此“陪跑”的過程中,大家互為對方的良性外部壓力,同時也能相互勉勵。這樣往往比一個人獨自前行的效果會更好。
更重要的是,在彼此“陪跑”、收獲成長的同時,我們還能收獲友誼。

10構建個人成長操作系統(tǒng)
如何避免掉入“工齡長,資歷淺”的陷阱,讓自己越老越值錢?
職場中有個“35歲天花板”的說法。
我對它的解讀是,工作了十年,只是把入行兩三年的經驗重復了幾遍,有價值的資歷并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深,最終難免被年輕的職場人所取代。
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避免掉入“工齡長,資歷淺”的陷阱?
我的建議是提早構建個人成長操作系統(tǒng)。
舉一個圖書管理極限的例子。
圖書管理員的一項工作是:把讀者要的書從書架上找出來,把讀者歸還的書放回書架上。
如果怎么方便、怎么順手,就怎么放,在剛開始的階段,效率會很高。但按照這樣的方法,即使圖書管理員的天賦再高,3000本或5000本可能就是他能有效管理的上限了。
超過這個數(shù)字,基本上就只能熟悉一些新的、當下熱門的書,而忘記一些之前管理過的書。這樣干上十年,他也只是工齡資深,不見得有太大的成長!
如果改變一下方法,花點時間建立一個圖書分類的目錄,并在每個書架上貼上標簽,堅持將每一本書都放到相應的位置。
盡管剛開始會費點事,但圖書管理員能有效管理的書籍將很容易突破之前的上限,達到5萬本,甚至10萬本。
提早構建個人成長操作系統(tǒng),就是明確各個階段的成長層次,以及需要掌握的具體能力。
這就好比蓋樓,沒有地基和框架結構,只靠不停地搬磚、砌墻,可能會收獲一堆磚、一堵墻,但樓肯定是建不高的。三天兩頭不停地調整自己的框架結構,樓同樣也是建不高的。
形成一個適合自己的合理且穩(wěn)定的框架,需要時間與經歷的沉淀。
剛開始的階段,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就是模仿、套用別人的框架,然后逐步改進。
泰普洛領導力簡介:
泰普洛領導力成立于2002年,以「喚醒組織潛力 賦能企業(yè)領導者」為使命,匯聚數(shù)位有國際化背景的資深顧問和實戰(zhàn)教練,依托CPI人才測評、人才盤點、企業(yè)定制化內訓、高管教練、內部私董會等業(yè)務組合拳,為企業(yè)提供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人才發(fā)展和領導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