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一區(qū)頂刊:靶向代謝組學探究支鏈氨基酸緩解帕金森小鼠的發(fā)病
2022年9月,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姚麗芬教授課題組(一作:閆珍珍)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發(fā)表了題為 “Role of gut microbiota-derived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 animal study ”的研究成果,通過氣相色譜-質譜法、免疫學、GC-MS靶向代謝組學、微生物16S rRNA基因測序研究方法,發(fā)現了腸道微生物群代謝的動態(tài)變化特征,探究了BCAAs調節(jié)PD的機理,描繪了BCAAs影響腸道微生物群和炎癥因子圖譜,為帕金森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中文標題:腸道菌群衍生物支鏈氨基酸在帕金森病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動物研究
研究對象:小鼠
發(fā)表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影響因子:19.227
發(fā)表時間:2022年09月
合作單位: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運用組學技術:氣相色譜-質譜法、免疫學、GC-MS靶向代謝組學(由鹿明生物提供技術支持)、16S rRNA基因測序(由歐易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研究背景
帕金森?。≒D)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迄今為止,PD治療仍以增加左旋多巴,誘導大腦剩余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末端多巴胺的合成來改善運動功能。本篇文章以腸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謝產物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究與PD有關的發(fā)病機制。
研究思路
實驗方法
1. 實驗分組
(1)PD模型組(口服魚藤酮):每組10只小鼠
0周組(魚藤酮未治療);3周組(連續(xù)3周魚藤酮治療);4周組(持續(xù)4周魚藤酮治療)
(2)BCCAs組:每組9只小鼠
對照組;魚藤酮組;魚藤酮+高BCAAs組小鼠為6至8周齡雄性C57BL/6
2. 技術路線
2.1 行為測試:爬桿實驗、轉軸試驗、糞便量
2.2糞便分析:DNA提取和擴增、16S rRNA 基因測序
2.3 代謝組學:血清分析
2.4氣相色譜-質譜法:血清氨基酸分析
2.5免疫學:腦、結腸分析
2.6酶聯免疫吸附試驗:TNF-α、IL-1β、IL-6、LBP分析
3. 統計分析
S-t檢驗、Tukey事后檢驗的單向方差分析
研究結論
1. 魚藤酮對PD小鼠腸道和運動功能及α-syn病理學的影響
魚藤酮對小鼠腸道功能的毒性作用,通過觀察1小時內的糞便排出量進行評估。與0周小鼠相比,3周、4周小鼠的糞便顆粒排出頻率、糞便濕重和糞便水含量顯著降低,4周小鼠比0周小鼠的減少更顯著(圖1C-E)。小鼠行為學測試發(fā)現,魚藤酮治療4周后,其爬桿時間顯著延長、桿上掉落時間明顯降低(圖1F-G)。
免疫熒光顯示,與0周小鼠相比,3周和4周小鼠結腸中的P-α-syn及服用魚藤酮4周的小鼠黑質(SN)中的P-α-syn均顯著增加(圖2A-D)。隨著魚藤酮治療時間延長,SN中TH的表達降低(圖2B-E)。魚藤酮治療3周的小鼠主要顯示腸功能障礙,魚藤酮治療4周的小鼠表現腸道功能障礙和運動功能障礙。
圖1 | 魚藤酮破壞小鼠的腸道和運動功能
圖2 | 魚藤酮介導結腸和SN的病理改變
2. 魚藤酮影響小鼠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
小鼠服用魚藤酮后,比較0周、3周和4周的微生物組群。與0周組相比,3周組富含厚壁菌,并伴有明顯的擬桿菌。3周組的厚壁菌與擬桿菌的比率(F/B)比0周組高230%。與3周組相比,4周組的厚壁菌豐度顯著下降,且4周組中的F/B比3周組下降51.6%(圖3)。
圖3 | 腸道微生物組在門分類水平上的概況
3.魚藤酮引起的腸道微生物群多樣性變化
對0周、3周和4周小鼠的α-多樣性和β-多樣性進行微生物群落結構評估。0周和3周組中,α-多樣性沒有顯著差異,但在0周和4周組之間Chao1指數增加顯著。與3周組相比,4周組的Simpson指數顯著降低。通過未加權UniFrac、布雷-柯蒂斯距離Bray-Curtis距離和PCoA分析顯示,三組之間的細菌組成存在明顯差異。通過PCoA分析表明,魚藤酮可引發(fā)微生物的組成發(fā)生變化(圖4)。
圖4 | 魚藤酮處理小鼠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4. 魚藤酮處理時間引起的微生物群落動態(tài)變化
通過熱圖顯示的聚類分析,確定了魚藤酮處理0周、3周和4周組中微生物類群的變化,發(fā)現魚藤酮與特定的細菌富集。叢毛單胞菌、嗜糖假單胞菌、螺旋桿菌、Ambiguous taxa 、普氏菌科NK3B31組、瘤胃球菌科UCG-014和厚螺旋菌科UCG-001的相對豐度增加,而洋海洋螺菌、桿菌屬、未培養(yǎng)的酸性細菌、地溫桿菌、蘇特雷拉菌、普雷沃菌、莫爾干菌、未培養(yǎng)的擬乳桿菌、加德納氏菌、梭桿菌和糞桿菌的微生物群落更豐富。觀察魚藤酮處理3周和4周的小鼠與腸道菌群的動態(tài)變化,發(fā)現乳桿菌、毛螺菌、類香味菌、乳球菌、棒狀桿菌1、葡萄球菌、氣單胞菌、AqS1、擬桿菌、嗜血桿菌、巨球菌、海洋球菌在治療組中富集,而腸鼠桿菌 Muribaculum、毛螺旋菌屬、杜氏乳桿菌、固氮螺菌47_25,Turiibacter和回腸桿菌在4周組中的含量顯著增加(圖5)。
圖5 | 0周、3周和4周組魚藤酮處理小鼠腸道微生物群的屬級分類變化
5. 腸道細菌標志物與魚藤酮的相關性
治療時間根據RF機器學習算法,分別建立0周與4周、0周與3周、3周與4周組的預測模型。預測模型可分為0周組和4周組,腸道微生物群變異達到了92.41%。0周組中,糞桿菌、梭桿菌、未培養(yǎng)的乳桿菌和嗜血桿菌富集,而Muribaculum、Turicibacter、Ileibacterium和Pelomonas在4周組中富集。3周和4周的RF預測模型組中,隨著魚藤酮處理時間的增加,前9個類群中的5個類群的相對豐度明顯降低,包括乳酸桿菌、乳球菌、葡萄球菌和氣單胞菌。而0周組和3周組之間的差異很小,且預測模型的總體解釋率為43.94%(圖6)。
?圖6 | 魚藤酮處理小鼠的腸道微生物標志物
6. 魚藤酮處理小鼠血清氨基酸產生的變化
GC-MS代謝組學對19種氨基酸進行鑒定和定量。根據OPLS-DA模型,0周組和4周組之間分離度較好,再以OPLS-DA的VIP識別潛在的生物標志物。發(fā)現了VIP得分大于1的8種氨基酸,包括亮氨酸、異亮氨酸、絲氨酸、纈氨酸、色氨酸、天冬酰胺和L-4-羥脯氨酸。S- t檢驗篩選了0周組和4周組之間的差異代謝物,與0周組相比,4周組降低明顯,且纈氨酸水平也有所下降,但兩組間沒有顯著差異。MetaboAnalyst 5.0分析魚藤酮治療0周和4周組間代謝物的不同途徑,4周組的纈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降解途徑豐富(圖7)。
圖7 | 魚藤酮治療0周和4周小鼠的氨基酸代謝模式
7. 高BCAAs飲食減輕了魚藤酮誘導模型小鼠的行為和病理特征
高BCAAs飲食顯著改善了口服魚藤酮引起的腸道功能障礙。與對照組相比,魚藤酮組在測試中顯示出更長的爬桿時間,旋轉試驗中顯示出更短的潛伏期,表明高BCAAs飲食可緩解魚藤酮的運動缺陷。高BCAAs飲食也恢復了SN中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損傷,并改善了魚藤酮引起的TH陽性神經元的減少情況(圖8)。
圖8 | 高BCAA飲食可減輕魚藤酮誘導PD小鼠的腸道功能障礙、運動障礙和多巴胺能神經元損傷
8. 高BCAAs飲食可減輕小鼠的炎癥反應
ELISA分析測量模型小鼠的LBP血清濃度,與對照組相比,LBP的血清水平顯著高于魚藤酮組。高BCAAs飲食組的血清LBP水平明顯低于魚藤酮組。此外,ELISA結果顯示,魚藤酮組結腸和SN中促炎因子(包括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明顯高于魚藤酮組,表明高BCAAs飲食能夠降低這三種促炎細胞因子的水平(圖9)。
圖9 | 高BCAA飲食可減輕魚藤酮誘導PD小鼠的炎癥反應
相關討論
本篇研究,首次揭示了高BCAAs飲食對魚藤酮誘導的PD小鼠的保護作用,同時表征了不同時間魚藤酮治療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組,并鑒定了與PD進展相關的微生物標志物。通過靶向代謝組學也確定了血清中BCAAs水平的降低。說明腸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謝產物的失調在PD發(fā)病機制中的重要性,表明高劑量補充BCAAs可能是治療PD的新方向,但需要深入探究BCAAs在PD中的可能機制。
研究分析發(fā)現,高BCAAs飲食改善了PD小鼠的腸道功能失調,并逆轉運動功能障礙,同時也恢復了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損傷。高BCAAs飲食也降低了PD小鼠的炎癥水平,表現為血清LPS結合蛋白濃度降低、結腸及黑質中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及IL-6)水平降低。
小鹿推薦
研究通過氣相色譜-質譜法、免疫學、GC-MS靶向代謝組學、微生物16S rRNA基因測序方法,發(fā)現腸道微生物群和支鏈氨基酸(BCAAs)代謝的動態(tài)變化,可緩解改善PD的發(fā)病癥狀,即高BCAAs飲食通過調節(jié)炎癥水平而改善PD。為PD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方向。
詳細技術請訪問鹿明生物官網
?
百度搜索鹿明生物(lumingbio)
?
了解更多多組學技術
(GC-MS靶向代謝組學、微生物16S rRNA基因測序方法)
猜你還想看
1、Molecular Plant | 綜述:植物代謝組學過去十年研究進展和未來展望
2、Cardiovasc Res | 千文綜述!醫(yī)學一區(qū),心臟和心血管系統頂刊,當組學遇見功能-微生物與心血管疾病
3、項目文章 | 魯南制藥聯合山東大學運用多組學技術解析人參固本口服液通過多靶點實現對甲狀腺毒癥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4、ADV SCI | 材料化學一區(qū)頂刊:國家肝癌中心利用多組學技術解析PD1高表達CD4/8雙陽性細胞軌跡和功能特征
本文系鹿明生物原創(chuàng)
轉載請注明本文轉自鹿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