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薇爾莉特以及《銀河鐵道之夜》
薇薇的使命是“通過真心的唱歌,給大家?guī)硇腋!!?/p>
那么何為真心?這個大家包不包括自己?幸福又是什么,如何達到??
一般而言,類似的命題都沒有標準答案。
比如說《京紫》薇爾莉特想弄明白的“愛”,和本作薇薇想貫徹的“使命”。?
本作中,薇薇的妹妹們(包括薇薇的歌姬人格),都是找到了真心,完成了使命后,紛紛退場謝幕。只留主角薇薇還在迷茫求索。
該話題如果向上溯源,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日本童話名篇《銀河鐵道之夜》。“如果能讓大家獲得幸福,即使自己浴火百遍,我也愿意?!?
完成了使命的妹妹們與薇薇,之間隔著神與人的界限,薇薇與我們,則是圣徒與普通人的區(qū)別。
?
兩者在價值立場上有核心不同,雖然自私者也會有利他行為,但這種利他的根源,是為了利己,為了獲得有形利益,獲得無形名譽,或者僅僅為了心理滿足。?
人人皆為圣徒的世界不可能存在,過高的道德標準相反也可能壓抑人性。西方哲學以及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的立場,便是以自私利己為人性基點。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及相關(guān)市場經(jīng)濟理論中,便是以利己的理性人建立經(jīng)典的市場模型。?
而在《君主論》中也有相關(guān)論述:“世界上再沒有一樣東西比慷慨消耗得更厲害的了,因為當你慷慨而為的時候,你就失去了使用慷慨的能力,不是使自己貧窮以至遭受輕視,就是因為要避免陷于貧窮而貪得無厭惹人憎恨?!虼?,明智之士寧愿承受吝嗇之名,因為它雖然帶來醜名但是不引起憎恨,追求慷慨之譽,則必然招致貪婪之名,而貪婪之名則使醜名與憎恨兩者俱來?!?
不過如果持有極端自私自利的立場,那么即使會與他者結(jié)成利益集合體,卻永遠無法明白何為休戚與共,什么是命運共同體吧。
所以,這也是從《銀河鐵道之夜》到《京紫》再到《vivy》,這些作品無一例外對使命、真心和幸福命題求索的價值。
說回本作,披著人型電腦設定的魔法少女們,以行為來踐行使命的表現(xiàn)形式,與日本傳統(tǒng)文藝作品中對角色形象的塑造,是有區(qū)別的。
日系通俗文藝作品,大多可以向上溯源至私小說:人物心理描摹較為細膩。反觀中國,作品多傾向于通過行為或環(huán)境,讓角色意志自現(xiàn)。
《vivy》中薇薇近似于無口少女的形象,使我們揣摩人物的思想,只能參考其言行,這種留白倒比較符合中國傳統(tǒng)審美,也給解讀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間。?
最后說些瑜不掩瑕的地方,軟科幻的背景,部分世界觀設計還是有違和之處的,當然本作著力點顯然不在于構(gòu)建一個合理的未來世界圖景。
但在人物行為上,如果在故事的進展過程中,并不是僅僅利用一些膚淺的萌點來讓神變成人,而是讓薇薇和妹妹們在取舍抉擇階段,對于犧牲和放棄的東西多一些為難,少一些一以貫之的純粹,在權(quán)衡的天平上,多一些勢均力敵的糾結(jié),少一些舍身的義無反顧,反而可能會讓選擇更加動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