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帝國末期君主—蘇丹.馬蘇第(麻素提)

本文來源于法國布哇的《帖木兒帝國》,馮承鈞譯于1934年,因原文譯本老久難讀,所以本人替換了一些陳舊翻譯,修改了其中一兩處明顯的錯誤(比如巴布爾不大可能1506年還在撒馬爾罕閑逛),供一些中亞歷史愛好者閱讀了解。
蘇丹.馬蘇第(?—1507)是帖木兒帝國撒馬爾罕朝廷的馬合謀的長子。關(guān)于他的事跡,寬德迷兒的著作同《巴布爾回憶錄》所記載的蘇丹.阿黑麻死后之事各異。
寬德迷兒版本著作說:
蘇丹.馬合謀長子—蘇丹.馬蘇第襲位后,他的兩個兄弟伯申豁兒同蘇丹.阿里舉兵叛,蘇丹.阿里被擒,受烙目之刑,然而未能致盲,從布哈拉逃走,投奔赫拉特的忽辛.拜哈拉。而伯申豁兒無力再戰(zhàn),也便裝打扮從撒馬爾罕棄城逃亡,前往投奔胡思老沙處。蘇丹.阿里于是占領(lǐng)了撒馬爾罕,忽辛.拜哈拉召他為駙馬,命他率一軍往攻馬蘇第與伯申豁兒,然而阿里被胡思老沙所打敗,退還到了撒馬爾罕。
帖木兒帝國的北朝庭:撒馬爾罕
伯申豁兒當(dāng)時在昆都士城,胡思老沙將他殘忍縊殺,盡奪巴達(dá)克山全境。當(dāng)時蘇丹.歪思.米兒咱則自蘇丹.阿合馬死后逃往突厥斯坦地區(qū),依附于母親的宗族,不再干涉國事。于是至此蘇丹馬蘇第再無爭位之人,安穩(wěn)地主宰著他的疆土至伊斯蘭歷九零五年(1499至1500)。
然而根據(jù)
巴布爾的說法
,蘇丹.馬合謀在生前,曾把喜撒兒地區(qū)授封給馬蘇第,布哈拉授封給伯申豁兒,準(zhǔn)許二人駐留城中,所以馬合謀死時二人皆不在君側(cè)。諸位伯克于是邀請伯申豁兒來到撒馬爾罕朝廷,奉之為君主。 蘇丹.阿里當(dāng)時鎮(zhèn)守在烏臘提尤別,有位叫巴巴忽里別的人(Baba Kouli Beg)將要去投靠巴布爾,蘇丹.阿里將他處斬。巴布爾于是率領(lǐng)大軍到來,阿里將烏臘提尤別丟給長官留守后就自己逃走了,后來長官背離了阿里,獻(xiàn)出了烏臘提尤別。隨即蘇丹.阿里又與巴布爾和好,還曾派兵助他圍攻撒馬爾罕。蘇丹馬蘇第也率兵到達(dá),但是他的目的僅在于奪取謝赫.奧都剌的女兒,當(dāng)他得到了佳人美女后,撒馬爾罕遂解圍。馬蘇第于是偕同謝赫.奧都剌的女兒返回了喜薩爾。 適逢胡思老沙率軍圍攻喜薩爾,數(shù)日不克,于是議和而去。同年,如實而言之,伊斯蘭歷九〇三年(1497至1498),胡思老沙與伯申豁兒聯(lián)軍到達(dá)石汗那,遣使與蘇丹.馬蘇第約定,一齊攻取撒馬爾罕,若攻下了撒馬爾罕的話,則一方駐撒馬爾罕,一方駐喜薩爾。當(dāng)時謝赫.奧都剌叛離了伯申豁兒,前往投奔馬蘇第。馬蘇第對待他十分寵信,這引起了諸位大臣的不滿,于是馬蘇第的手下多數(shù)投奔了伯申豁兒。伯申豁兒遂與胡思老沙合兵一處,自石汗那奔襲喜薩爾。 蘇丹.馬蘇第當(dāng)時不在城中(1497至1498年),聞訊逃去投依謝赫奧都剌,然后又逃奔赫拉特,赫拉特朝廷的忽辛.拜哈拉待之甚厚,然而馬蘇第之后卻離開了赫拉特,親赴投奔胡思老沙,結(jié)果卻被胡思老沙烙其雙眼,成了盲人,于是馬蘇第掙扎著逃往了赫拉特,此后事跡不詳。
帖木兒帝國南朝庭赫拉特:馬蘇第殘生之地 至伊斯蘭歷九一二年(1506至1507),巴布爾還曾在赫拉特見過馬蘇第。次年赫拉特被攻陷后,馬蘇第被烏茲別克人所殺,他的妻子撒歹巴赫特.別昆(Se'adetbakht Begum)隱居麥加。留下一子一女,女兒嫁給了賽義德.米兒咱.阿帕克(Seyyed Mirza Apak),他是忽辛.拜哈拉的親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