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深淵 深沉靈魂的黎明》— 面對未知純粹的好奇心

作為《來自深淵》動畫的粉絲,當時知曉其續(xù)作劇場版《來自深淵 深沉靈魂的黎明》制作決定的時候,自己就感到相當?shù)呐d奮,也在當時就堅信自己一定會把這部給補掉。而當B站決定買下本作的時候,更是讓我高興,畢竟能夠透過正版的渠道來觀看這部作品,對我來說也已經算是一件難得的事了。

而實際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得不說,體驗是真的好。盡管我個人對于結局部分的一些細節(jié)尚有存疑,不過,這完全不妨礙這部電影給我的觀感,是如此的出色。
這篇專欄,我會從作品的主題出發(fā),去討論這個系列吸引我們的理由,并由此延伸到電影給我的具體感受是什么。
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這篇觀后感專欄,也希望大家能夠三連支持并關注up主哦!

面對未知純粹的好奇心
說起多數(shù)人對《來自深淵》好感的來源,除了故事本身的精彩之外,不外乎就是作品那極為強大的美術風格,以及那極其對味的音樂搭配了。
但是,在贊嘆之余,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為什么本作的美術要設計得如此上心呢?
我自己認為最關鍵的理由,就是讓作品能夠把它那龐大的世界觀,直觀的甩在觀眾的面前,讓觀眾無需任何言語來解釋,就能夠被眼前這浩瀚的世界,也就是這深不見底的深淵,給震撼。而在震撼之余,美術之中所展現(xiàn)的世界,又如此的深邃迷人,讓人不禁想要探究隱藏在背后的秘密,讓人能夠打從心底,與莉可那想要探索的欲望,產生共鳴。
沒錯,這里如果我們再說簡單點:強大的美術,就是為了勾起觀眾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作品的音樂,雖然我不是專業(yè)出身無法精準的概括,但帶給我直觀的感受,也是深邃、空靈、具有故事性的。
所以,當震撼的畫面,搭配著如此浮空的旋律,那種猶如“回音”般的震蕩,會在觀眾的內心中不斷敲打著,躁動著;隨著這個音樂,我們不禁會凝望著這片深淵所帶來的沉重,并與此同時,感受著它所帶來的未知。
也就是說,作品的音樂,其目的也是要刺激觀眾對深淵的好奇心,并調度起觀眾對此的情緒。

甚至,作品所給出的諸多關于深淵的設定,都是為了達到同一個目的。
深淵只能向下探索,但是卻無法往回走;向上回升將會被深淵的“立場”所“詛咒”,甚至因此而對生命造成威脅。深淵中不同的深度也被分成不一樣的層級,不僅僅在深度、廣度還有所呈現(xiàn)的外貌上有所不同,不同的層級所產生的“詛咒”程度也有所不同,在那之中所居住的生物也不盡相同;所以在這不斷向下的探索與冒險中,我們將會一直見識到新鮮的事物。
當然,與之相對的,越往深淵前進,危險系數(shù)也不斷地提高,不僅僅是“詛咒”的強度以幾何系數(shù)倍增,更要命的是生活在深淵里的生物,以及在這里活動的人們,他們所帶來的威脅,更是難以估量。
由此我們可以見得,作品設計了一個豐富的,刺激我們探索欲的世界;但是,它卻無情的給出了非常強烈的負反饋。走進深淵,它的危險與回報,其實很難說得上是對等的,不過即便如此,即便拼上自己的性命,我們的主角,也就是莉可,也義無反顧的向前邁進。
這,其實就是面對未知時,純粹的好奇心所驅使的行動動機。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會明白,為什么即便如此危險,莉可也總能夠笑著向前邁進;甚至好幾次都已經命懸一線,在那之后她依舊能夠開朗的繼續(xù)前進;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是真的發(fā)自內心想要去探索,想要去冒險,想要滿足自己對于未知的好奇心。
所以,只要能夠啟程前往未知的領域,那股藏不住的開心,就會在她的心中孕育而生。
不僅僅是她,她身邊的人,乃至于我們觀眾,其實都會深受感染。甚至,即便我們的理性都已經明確的告訴我們自己,應該阻止她前進,不該讓她再往下探索下去了;但是與此同時,如果我們仔細去體會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們很可能也會感受到一絲的興奮感。
那對于未知純粹的好奇心,是無法被掩蓋的。

作品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好奇心在旋轉的:無論是為我們展現(xiàn)角色的探險,還是用那浩瀚的美術去呈現(xiàn)這個世界,又或者是深邃又讓人著迷的配樂,乃至于作品的內核本身,一切的一切,都是讓觀眾能夠更清晰的感受到這股對于未知的欲望與欲求。
“好奇心”,絕對就是本作的關鍵字了吧!
而我相信,這或許就是這部作品為什么會有如此的魔力,將每個看過的觀眾,都牢牢地困在這深淵之中的理由了吧!

極端的好奇會成為的樣子
前一段我寫了這個系列的核心驅動力,那么回到這次劇場版本身,它又有著怎樣具體的表現(xiàn)呢?
如同我開頭所說的那樣,我自己的觀影體驗非常的好。當然要構成這樣的體驗,確實得歸功于作品多方面的出色:無論是作畫的高水準,一如既往強大的美術與音樂所帶來的氛圍渲染,還是劇情本身的情節(jié)設計,還有此次劇烈沖突所帶來的故事張力,乃至于劇情整體的編排與節(jié)奏的把控,都做得非常出色。
但是對我來說,這部劇場版最大的意義與價值,就是它承接TV版的結尾,進一步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更為具體的黎明卿。

我雖然也對黎明卿這個角色所做的行為感到強烈的反感,但是我卻不得不承認,我非常喜歡作品對黎明卿的塑造。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在故事的最后,他即便失敗了,也依然誠心的祝福著主角們的這一舉動。
為什么這點很重要呢?
因為如果此時作品給出的設計,是讓他惱羞成怒,又或者對自己很可能即將迎來的死亡而感到震撼或畏懼的話,即便作為觀眾情緒上確實能夠得到很充足的爽快感,但是這個角色的高度,將會一下子崩塌,這個角色就會真的變成一個毫無魅力可言的純粹反派了。

而實際上,透過作品這樣的塑造,我們其實就能夠感受到,那支撐黎明卿的內在邏輯與動機,其實和主角們,尤其是莉可一樣,都是對未知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只是他們之間有一個關鍵性的不同,主角們即便將好奇心與探索與凌駕于自己的性命之上,但是他們不會以此去要求別人;但是在黎明卿眼中,能夠為了研究未知的深淵而盡一份力,這件事本身的價值就高于一切。
也是因為這樣,他其實愛著自己的“實驗品”們,因為他們確實為自己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所以他很尊重他們;甚至,他都能夠清楚地記住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墒?,這份愛與尊敬,只停留在黎明卿的精神層面,與他的實際行動,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他尊敬著實驗體,但這不代表他尊重實驗體的感受與生命。
如此極端的重復著自己的實驗與研究,并如此極端的想要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份極端,我認為就是對黎明卿最好的形容了。
而我相信作品就是想要在這個角色身上,為我們呈現(xiàn)出這份極端的好奇心,最終會變成的樣子。

當然除了黎明卿之外,他的女兒普魯修卡,也在這個故事中向我們展現(xiàn)出一個從未離開深淵的孩子,對于未知、對于探險,那最淳樸的好奇。
所以即便來到了劇場版,這個故事的內核,依舊是好奇心。
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作品就是想要透過這個故事,去向我們深入的挖掘好奇心這個元素能夠帶來的思考吧!

總的來說,《來自深淵》其實就只是一個純粹的冒險故事;只不過,它真正的目的,是想要透過這個深入深淵的冒險,來向我們展示“好奇心”這個關鍵要素。
為了達到這點,作品設計了極優(yōu)秀的世界觀,并用強大的美術與音樂,去將其渲染出來,讓觀眾能夠本能的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甚至,到了劇場版中,他還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極端的好奇心會變成什么樣子。
所以,看著這個故事的我們,就會開始不禁的去思考,思考到底這個元素,到底最后能夠我們帶來些什么?而這,大概就是這個劇場版所為我留下的東西吧!
簡單評分:9.1/10
ps:我在開頭有提到結局有個細節(jié)我尚存質疑,那就是主角群如何確定黎明卿不會繼續(xù)他的實驗?因為他們才剛經歷好友被實驗的苦痛,我不認為他們會對此完全放任;而實際上,殺死黎明卿是斷絕實驗的最直接的手段,但是他們并沒有選擇這么做。
當然,我能夠理解這個選擇,畢竟殺不殺他,對黎明卿而言都沒有任何影響;且黎明卿所做的部分研究,以及他們所身處的這個基地,也確實對進一步探索深淵有著重要的幫助;所以殺死他的必要性確實不算大。
所以這里我糾結的點,是在實驗的部分;是因為實驗場所被破壞了,所以短時間內無法再次進行實驗?還是什么其他的理由?我認為劇場版沒有給出一個特別明確的交代,是比較可惜的。
ps2:最后的ED也很不錯,這里分享:

ps3: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這篇觀后感專欄,也希望大家能夠三連支持并關注up主哦!對于動畫或專欄有任何想要討論的,也歡迎到留言區(qū)告訴我!